一个足以撬动作文难巨石的支点——评施茂枝老师新著《这样教写作不难》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7-12 16:15:36

《一个足以撬动作文难巨石的支点——评施茂枝老师新著《这样教写作不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倪文锦  华东师范大学,  语文难教,最难的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语文难教,最难的是教作文。作文难教难学如同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广大师生身上。但集美大学的施茂枝老师偏偏讲作文并不难教。最近,集中了他和团队十年研究成果的新著《这样教写作不难——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问世,给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这种写作不难教的底气究竟来自何方?借此机会,我愿与大家一起探讨其中的奥秘。

  我非常赞成书名是歧义结构的说法。一看书名,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题目其实并不简单。这样教/写作不难,指的是如果教师这样教,那么学生写作并不难。这是从师生关系看,“不难”的落点在学生。这样教写作/不难,指的是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教写作,那不是难事,大家都可以。这是从同行眼光看,重心转移到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我想本书作者的用心,正如书名的副标题所示——“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是提供遵循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而构建的写作教学模式与序列安排。而符合规律的教学序列与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而且是可供模仿和操作的,因而也便以大面积推广,也这就为普通教师,特别是教学新手快速提高写作教学素养打开了方便之门。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后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作为能够把事实与理论统筹起来的关键点,我想“支点”说同样适用于模式建构。按工具书的解释,模式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在社会学中,模式是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是一种科学的操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模式往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概括、归纳、提炼、综合而得出的一种标准或范式,所以它成为沟通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模式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使人们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性的认识。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模式研究在横向上可以勾勒出某个学科全面或者部分的面貌,为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在纵向上,模式研究通过梳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再现学科研究的历史沿革,指明学科发展的方向。所以模式研究对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小学写作教学虽然还不能称作一门学科,但同样需要运用模式研究方法,通过模式建构这一“支点”改变其目前的困境,以提高其科学性。

  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一常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不能为课程而课程,而应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毫无疑问,它必须围绕学生进行,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下称“生本”)。同时,生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按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这实际上是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科学化要求。众所周知,教育的科学性,不光指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包括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心理规律安排课程内容,以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建构都有一定的顺序,遵循一定的原理或法则,如有的按知识的序列,有的按心理学原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课程内容的编制更多地依据教育、心理科学的原理,按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因此,追求科学化是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的必然要求,否则现代教育的合理性就失去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缺乏科学性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尤以写作教学为甚。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语文学科似乎不需要科学,因为语文教学的规律还远远没有被认识清楚,语文学科还是一个必须充分利用经验的学科(经验与科学也并非绝然对立,这里不作展开)。并用“语文教学类似农业,不是工业”,以此证明语文教学不可能构建教学模式和形成科学序列。我国没有产生过类似西方的教育心理学,但不等于语文教学就毫无科学性而言。我国古代为儿童编撰的蒙学课程内容就非常注意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如《百家姓》《三字经》等。《幼学琼林》的版面设计也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努力适应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这里就有“序”,就有科学。所以什么是科学?任何事物只有符合它的发展规律才是科学。工业生产有科学,农业生产也有科学,袁隆平搞高产优质水稻就有科学。科学不一定是数理化呈现的逻辑,并非一定得遵循理科的模式。同样,不同学科的科学性也有不同的内涵和呈现方式。诚然,目前我们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并不强,但它并不妨碍我们去做科学化的追求和探索,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语文课程教学有怎样的特殊性,而是我们有没有科学的态度,要不要去探索、发现和把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教学走向科学化是学科发展在当代的必然选择,语文课程教学也只有注入科学的元素,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站在这样的立场和运用这样的观察视角,我们不难看出,施茂枝老师基于心理特征的小学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的构建,走的正是写作教学科学化的道路。《这样教写作不难》就构建了小学写作教学一系列模式,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纵向序列。其中,第一学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模式,包括绘本写话教学模式、形式迁移写话教学模式、故事续编写话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写话教学模式等;第二学段:观察习作教学模式,包括静物观察习作教学模式、人物观察习作教学模式、动物观察习作教学模式、景物观察习作教学模式、游戏观察习作教学模式等;第三学段:纪实习作教学模式,包括素材加工习作教学模式、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唤醒生活习作教学模式等。

  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上述每种模式都包含了先进的指导教学理念、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的评价标准、稳定的教学程序、可操作的教学措施等若干要素。研究教学结构模式,可以解决同构异素的问题,它为教师提供了能够直接仿效、参照的教学程序。在许多情况下,尽管事物在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具有相似的结构,这就是所谓同构异素的问题。如相同拱形结构的桥,其组成要素可以是石块,可以是木料,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我们在研究时可以暂时地抛弃、摆脱它的具体内容,而把共同的拱形结构形式分离出来,只研究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抽象化,甚至符号化。这比起研究某一座具体的拱形桥,要简单容易得多。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都各不相同,因此是“异素”。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要素共同的联系、结合方式加以抽象,这又是“同构”。所以教学模式研究实质上是一种形式暂时摆脱内容,以教学结构形式为特殊研究对象的形式化研究方法。虽然我们在具体分析课堂教学和进行模式设计时总要涉及不同的教师和学生,这是研究问题时形式不能完全脱离内容,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则是属于形式化方法的范围,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有序形式。这就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了可以直接把握的教学模式,为各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般指导。

  人们常说,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又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应该承认,课堂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也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万应灵药。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没有规律可循。过去,我们的教学由于片面地强调“教无定法”,主要以更多的精力用于对艺术的追求,而缺乏对“有法”,即“科学”的研究。致使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教学艺术。事实上,能高水平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艺术的人毕竟为数不多,能成功的把这种艺术传授给别人的则更在少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教学艺术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人们发现,光凭教学艺术难以成功地预测教学的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缺乏有力的保证。这种情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外的《文学教学法》就曾经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一个有实际经验的优秀教师,人们往往要向他学习教学技巧,但是他却未必有足够的理论修养,未必能够论证自己的教学法的主张是正确的。他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却不能从原则上证明它的正确,也不能证实这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所以他总是冒着危险,在他的教学工作中会遭遇到完全出乎意料的失败。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有实际经验的名教师讲课,往往不能解答他之所以成功,原因究竟在哪里。是由于他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呢,还是由于他个人的某些素质?经常有这种情况,教师提出的任务,就这一班学生来说,显然是很难完成的,教学方法又很值得商榷。然而这位教师热心教学,上课时精力充沛,巧妙地吸引了全班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居然排除一切障碍获得成功。但是另一个普通老师讲的是同样的课题,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学生上这一课竟毫无收获。显然,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特殊的素质,因此它没有典型性可言,也就不能加以推广。在今天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家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课,或听取他们的教学经验介绍时,许多老师常常为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所折服,但同时又觉得优秀教师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令人目眩,难以琢磨,因而在仿效时,总感到无所依凭,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也往往推广不开。人们常常一味指责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和经验,是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告诫他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清楚这一点呢!但他们总想要求优秀教师能提供一些更明确、具体,便于在实践中切实掌握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希望它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稳定性和规律性的体现。它是教师上课时遵循的一种“规矩”,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广泛的迁移作用。由此可见。光凭“艺术”的教学,虽然来源于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由于缺乏科学结构予以保证,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遵循科学的教学结构模式,却具有一定的补偿可能性,并能在相同的条件下,使教学的成功,教学质量的提高获得更多的保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的工作指南。

  但是人们又往往担心遵循科学的教学模式会限制,甚至束缚教师教学艺术的发挥。这种视“科学”与“艺术”为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的观点,至少是一种误解。“科学”常常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或规格,用来判断完成目标的标准也明确,形态相对稳定。比如说三段论,它是形式思维的一种科学结构模式。其规格和顺序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但掌握这个科学模式,并非要求你在应用时毫厘不差的去照搬、照套。它可以简化、省略,这又是艺术。就是说,遵循科学结构模式是艺术形成的前提和条件,真正的艺术不能脱离科学结构模式的制约。同时,科学结构模式的掌握并不要求刻板、僵化,艺术的提高有赖于对科学结构模式认识的深刻程度和掌握科学结构模式的熟练程度。由此可见。掌握和遵循科学的结构模式不仅不会妨碍、排斥教学艺术。恰恰相反,它能推动教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缩短“艺术”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使教师“随心所欲而不逾距”。

  教学模式研究无论对写作教学还是整个语文教学而言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施茂枝老师的研究是一个好的尝试,我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还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建构新的教学理论及其模型,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我相信,广大教师在过去几十年语文课改的基础上,只要坚持创新,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科学化水平,一定能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贡献。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前言】我曾经阅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海伦娜的奇迹》、《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等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籍,并写下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读《海伦娜的奇迹》有感)、《改变一下视角吧》(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等读书笔记,感受了期间的真情、真爱,也常常因书中人物的睿智、豁达感动不已。 现在握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影响力极大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真的,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然而看着封面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

    07-22
  • 读<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有感
    读<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有感

    在流逝的时光中,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可当答案真放在眼前时,你,愿意去揭晓吗? 看了这本书,感觉字字都饱含了生活的韵味,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虽然故事的结局比预想的要更完美些,但还是有人被冷落,并在无形中受到了伤害。他们离奇的故事中,有些秘密被掩埋,我想这也是善意的谎言,揭穿了未必就好。 我们的眼睛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转动,永远都只能看到一百八十度,而生活是三百六十度的,所以,总有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来了又去了。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也许就在你嘻嘻笑着说我的生活没有秘密时,某

    07-22
  •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应该说是含泪看完此片。观后,牛玉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其一,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 看到牛玉儒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听到他只要生命一分钟,也要敬业60秒的敬业精神,我很震撼,这不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政治责任感和火热的工作热情吗?牛玉儒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好似助推器,无时不在激励着我,推动着我奋力向前。 其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警醒了我。 引黄

    07-22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时被各个时代的文化冲击着,内心涌动的无限感慨不知从何谈起。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层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读完第一篇《道士塔》后只有一个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恶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体无完肤,为了那几许的钱财,竟随意让外国人搬走我们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能怪他吗?他什么都不懂。 作者怎么会对三峡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从了解三峡到解读历史,解读文化。追溯三峡的起源白帝城,回荡着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07-22
  •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是海伦凯勒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忘记身体疾病,自信生活的动力。说是自我鼓励也好,说是自我安慰也好,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她的坚强。这些天再次品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生活的热爱,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激。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的很多很多:首先是感激生命。我是一个健康的生命,我能够用

    07-22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07-22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07-22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