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之一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9-26 20:13:10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之一》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之一,把“重情趣”放在首位,可见于老师对儿童特点的准确把握与重视。于永正老师说,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孩子喜欢于老师的课,那是因为于老师的课很有趣,很多老师也模仿于老师的课,那是因为探索切合儿童的方式——趣。
   漫步在于老师的《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趣味十足”。 徜徉书中,感觉于老师是长不大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轻松、自然,细品之后忽然发现那是因为于老师有一颗童心,从儿童的角度研究“儿童的语文”。于老师说,儿童的语文应该是生活化的、活动化的、游戏化的,适应儿童的生活方式——游戏化。基于对儿童的了解,基于儿童的特点,于老师用“儿童的语文”诠释“情趣”的课堂,每一个课例皆有情有趣,在游戏和趣味中,教出恍然大悟,让学生有所收获。
   于老师说,他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游戏一把”,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情趣。在让学生表演“回眸一笑”时,男孩举手了,于老师对男孩子说“请放下,你笑的再灿烂,我不能请你对我笑,这个词语是形容杨贵妃的,只能用在女性身上。哪个女孩愿意对我回眸一笑?”接下来学生的表演引来不少笑声。这是于老师在词语教学“眸”一字时,用“眸”组词时展开的教学。于老师在词语教学中不但生动有趣,在朗读中也是情趣不断。
   于老师指出对儿童的朗读要夸张,不但要适当的夸张,而且还要带表情和动作,加上肢体语言,特别语气要略带夸张,越形象越好,越容易被儿童接受。于老师要求备课时要备朗读,把课文读好。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护士两次喊“大妈”,因为意思不一样,所以两次的语气也是不同的,于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曾说儿童的语文就是朗读,细微的地方要好好琢磨,琢磨好了,读好了,什么都有了,情趣也就来了。
   当然,对于“趣”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幽默搞笑的语言是“趣”,滑稽可笑的表演是“趣”,但为之动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朗读也是一种“趣”,这是更是高层次、高境界的“趣”。 于老师总能用“趣”唤起学生兴趣和情绪,用“趣”激活学生思维和语言,学习也因此在轻松快乐中真实发生,自然成功。
   总之,探索切合儿童的方式: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我们要立足儿童,热爱教育,不忘儿童,不忘语文。大道至简,让我们跟随于老师,不忘初心,拥有童心,探索情趣化的语文,儿童的语文。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了巴金先生的“四句话”有感
    读了巴金先生的“四句话”有感

    巴金先生曾经给他的侄子写过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这四句话真是巴老的经典之作。 对于一个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这是何等重要的习惯和方法。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死读书,读死书,不会玩,不会耍,但是学习成绩并非尽如人意,所以有人把这群孩子称之为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同样,我们还看到很多另一种孩子,他们很会读书,很会玩耍,学习成绩却一直令人满意,所以也有人称他们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其实,我则认为,这不

    07-22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07-22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07-22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07-22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写在前面的话: 暑期全员师德教育的一个内容是: 分享阅读,好书推荐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用5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不限形式和方法。今天上午如期举行了,大家都认真地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着点滴体会和感悟。可谓是大饱一顿精神美餐。我为此也作了认真的准备。昨晚用了一个多小时,把今天要说的内容整理成了文稿,现向大家作一交流。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的一本重要遗著。是他

    07-22
  •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今日读王鼎均的关于美国一个小学的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篇日记。 日记写一位女教师率领十几个小学生在学校门外一小块空地上翻土拔草。中年教师像母亲一样教孩子如何使用工具,掘地破块,挑出草叶碎石,如何把手掌埋入土中,享受某种感觉,再轻轻抚平土壤。 这些活动在我们国家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接下来的细节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了。王鼎均写到:抚平土壤是这一场小小戏剧的高潮,这时高大的女教师跪了下来。 这一跪,让我的灵魂有了触动。让我感到美国的教育的高明之处。我们的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土地是多么重要,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但是,这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