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12-12 19:32:41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们总会为一些学生的背诵与默写感到头疼,自认为很简单很基础的课文背诵,词语默写却总是送出一堆“叉”号,每每心急如焚到气急败坏,却无计可施。这个时候,大多是用突击记忆或者惩罚性的机械抄写来画个不令人满意的句号。如果要求改为阅读指导,那么就更让人头疼了。拜读《最好的方法读唐诗》,作者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五个字“润物细无声”,这点我十分认同,读后我静静的思考,在阅读教育中,需要的不是急切与怒火,而是坚持与温和。
      什么是“润物细无声”?就是说雨水滋润万物是悄悄地来,慢慢地走,在人们酣睡的夜晚就把万物润泽了。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一切都是在悄悄地进行。 你今天多看了一一个字,多背了一首诗,多读了一篇英文, 今晚看不出变化,但是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学习很简单了。因为知识“滋润”你这棵小苗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你茁壮成长了。

在班里总有一些好像和书“绝缘”的学生,我教过的孩子里就有一个不爱读书的小男生,阅读课上大家沉浸在书里时,胖墩墩的他却传习了孙悟空的本事——抓耳挠腮,恨不得上蹿下跳。提醒他一次,老实五分钟后又左顾右盼起来。若是离开老师,那便龙宫闹海,同桌前后位不得安宁。训他批评他,又如石雕沉默以对,训得狠了还会哭得“梨花落泪”,很是伤心。但过后依然我行我素。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平定自己的心态,决心不再批评他。告诉自己他只是本性好动,需要指导。当时班里阅读的书目是《鲁滨逊漂流记》,正是适合他的冒险类故事,上导读课前,我找他单独谈话,表示看出他很喜欢这本书,请他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做好准备,上课时和老师交流。当时他并不怎么情愿,只是迫于我的压力答应了。上导读课时,我重点梳理了书籍的第二部分,从衣食住行讲鲁滨逊如何独自荒岛求生的,气氛非常热烈。我提出问题:“谁说说鲁滨逊为了生存做的什么事最触动你?”学生们都积极举手,他没举手只是看着我,我看出他有答案但举手是没习惯,没勇气。点了他的名。他扭扭捏捏说了个:“吃羊肉……”我鼓励到:“说得很好,继续”。他磕磕巴巴说:“鲁滨逊在岛上…….抓了羊…….养了一群还喝羊奶。”我对他竖起大拇指:“你读得真仔细”。他听后眼睛都眯进肥肥的眼皮里了。下课还特地跑我身边大谈他“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指导,我也合时宜地夸奖他。下面的阅读课上,我也凑着交流环节的机会让他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鼓励他在组内积极发言。从羊奶酪到羊皮伞再到鲁滨逊的开拓精神,他读书越来越积极,自觉了。期间也常有旧病复发,偷懒耍滑的情况,我呢,就因势利导并在积极的行动中用平和的坚决的态度面对他,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读书的时间多了,走神的次数少了。在读《童年》时,已经能够对阿廖沙的经历报以感触,甚至能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我想,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班里,老师的精力总是分散的,不足的。面对学生,坚持指导,长时间的“润”是最适合的。

这篇文章我会分享给家长们读,因为很多父母都比较着急,恨不得让孩子一天之内学 会所有的东西,永远在看别人家的孩子,而忘记自己错过了很多“润物细无声”的机会。
    记得和一个内向的女生家长交流时,女生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愿意读书,我问她:“怎么会呢,她在阅读课上表现很好的。”家长接下来说出了让我无奈的话:“孩子总是读的很快,一会就读完了。根本不思考…….”我问她:“什么叫读的快呢?陶渊明还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呢,她愿意读书是好的,如果感觉她是读书不认真,可以和她交流书中内容,自己的感悟。最好一起读书。哪有读的快就是错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阅读,总是急于求成,殊不知真对读书感兴趣,连饭都可以不吃。但如果是被逼着读,那三两行字就是三四座高山。

面对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面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需求。要坚持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前提就是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急于求成,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自己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最终拥有“书籍”这个好伙伴。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07-22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好奇,在网上下载观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然而纪录片中所述内容深深地触动着我,也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在《教育能改变吗》视频里也都是很真实地反映,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反应快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个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者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额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

    07-22
  •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 题目章节 《美的教育》 第五章砚池馀墨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要关注什么 主要内容记录 今天非常荣幸地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同样爱读书的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拜读了谷定珍老师的《美的教育》第五章砚池馀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感触。 1、阅读《满街都是圣人》,感受到平凡之人的真实、真诚、真挚,待人处事,以诚相待。同样道理,教师做人、教育也要如此,真诚对待学生,教师也会是圣人。 2、阅读《半屏山下的谈话》、《等待是福》、《佛.人》等文章,我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视野不应当只停留在教室、教科书等这些有限的范围内。作

    07-22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07-22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07-22
  •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作者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担任过中学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陈大伟。它共分四章:第一章课堂教学的理想、第二章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章课堂教学的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幸福生活,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生存和学习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同时,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生活。阅读完这章节,让我充分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是

    07-22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07-22
  •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躬身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今日读王鼎均的关于美国一个小学的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篇日记。 日记写一位女教师率领十几个小学生在学校门外一小块空地上翻土拔草。中年教师像母亲一样教孩子如何使用工具,掘地破块,挑出草叶碎石,如何把手掌埋入土中,享受某种感觉,再轻轻抚平土壤。 这些活动在我们国家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接下来的细节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了。王鼎均写到:抚平土壤是这一场小小戏剧的高潮,这时高大的女教师跪了下来。 这一跪,让我的灵魂有了触动。让我感到美国的教育的高明之处。我们的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土地是多么重要,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但是,这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