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12-13 18:24:34

《读《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吉老师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不仅从理论上给了我们引领,还提供了大量的整本书精读和群书阅读案例,真正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范例和引导。

不同类型的书,吉老师在处理上各有着力点,比如彭学军的《你是我的妹》这一课。这是发生在湘西苗寨的故事,主人公阿桃与几个女孩儿之间生死不渝的亲情,与龙老师之间清纯而忧伤的爱情,让人动容。为了无人照顾的妹妹,阿桃取消了婚礼把自己的幸福交了出去,接回了妹妹。吉老师带领孩子们片段式地阅读着,感受着。“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后来,阿桃一家生活得怎么样了呢?”一个问句让课堂教学戛然而止,但却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这份好奇足以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阅读整本书。

其实群文阅读已在多地践行,那到底什么是群文阅读,我更认同蒋军晶教师的说法——“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议题的选取是群文阅读的关键,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文章间的壁垒,将群文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有统领性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比较着读一组文章。这个“议题”可以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选取。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作者、故事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从写法上来说,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阅读策略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践行是一个难点。而吉老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更高效。

以书中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群书交流课为例,教学围绕《美丽世界的孤儿》《巨犴》《驯鹿牛仔裤》《驯鹿六季》展开,感受故事的叙事模式是本课的主要目标。吉老师从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作品的主要人物开始,以图表的方式列出主要人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部。接下来对照情节表图,简要讲述故事,而这一环节是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其实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讲故事对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生首先要了解故事,自己能把故事说出来,还要认真聆听别人的语言,相机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这里存在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但是学生在此前已经各自做了思维导图,有情节环,情节格,情节梯等多种形式,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学生都能比较准确的表达出来,同时吉老师还针对每一种情节图的适用情况做了追问。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能对故事情节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于思维导图应用的认知。故事讲完后,吉老师让学生分组比照阅读,讨论填写《美丽世界的孤儿》《巨犴》《驯鹿牛仔裤》这3个故事的共同之处,并总结出来作品的叙事模式——单线结构。接下来把《驯鹿六季》单拿出来探讨与前三个故事的不同,学生仍然依靠情节图来交流,但这次的情节图却以情节网和情节绳为主,从情节图形式的变化其实就可窥知学生已经对这本书的叙事模式有了认知,即三线并进。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吉老师不乏有对阅读的指导,有情境的设计,有情感的碰撞。所以整堂课下来,让人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精彩是人前,功夫在人后。吉老师和学生对群文阅读,对思维导图如此娴熟的运用,与平日里的练习是分不开的。反思自身,可能还是理论初识,实践尤缺。我要时刻以吉老师为引领者,从自身的大量阅读开始,为学生选择和整合优秀作品,以思维导图为支架,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简介此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中的第一本。作者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信奉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信念,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全书分三个专辑: 第一辑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以24个小故事阐述了她作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第二辑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以15篇文章亮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点和主张等; 第三辑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以

    07-22
  •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读后感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读后感

    好长一段时间没看书了,心灵快干涸了,人快麻木了。国庆前夕有幸借到《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一书。这样抨击人心的书名,使我一翻开书就舍不得放下了。每一个故事每一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事迹,深深得打动着我。每个故事总有一位名师留下了他的品读赏析,从他们的话道出了深深的敬意。 在讲台上,怀揣着氧气袋上课;在山道上,不分昼夜、四肢爬行的身影;在高原上,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3载的教师;这一幕幕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风景。我孤陋寡闻,他们中大部分的名字我不曾听说,但今天看了他们为了教育而做出感动你我的事迹

    07-22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好奇,在网上下载观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然而纪录片中所述内容深深地触动着我,也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在《教育能改变吗》视频里也都是很真实地反映,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反应快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个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者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额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

    07-22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07-22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07-22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