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2-19 20:50:04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生活上的自信,催人奋发,蓬勃向上。可是,孩子们快乐吗?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许多家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倍感压力,为了孩子将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他们过早的将孩子推向知识的学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的共识。孩子学的越早、越多,越有利于将来的成功,家长们不惜各种代价,各种辅导班、提高班、加强班异常火爆,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是好现象。但是,过多过早的教育真的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吗?从科学的角度应该怎样来培养人?读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一书,使我对科学用脑有了更多的认知,我们所作所为要符合科学规律,否则都是徒劳。

本书作者朱迪·威利斯博士既是一位脑科学专家又是一位中小学教师,致力于脑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他立足课堂提出许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中小学教师指点迷津。本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脑科学与有效学习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介绍了记忆、学习与好成绩之间的关系:人的大脑大部分神经元在婴儿时期就基本发育完毕,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脑细胞数量仍然不断增长,愈是学习,脑细胞愈活跃,随着练习的停止,起支持作用的细胞就减少,大脑为应对新的学习会主动弱化其它方面的表现。课堂上,学生接收、检索材料的方式越多,建立的输入通道就越多,不同的刺激方式更容易记忆。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容易唤醒并再现记忆,如体验学习需要动手实践,就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且新知识更容易与已有知识产生关联记忆,需要时提取更容易。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理解、主动参与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保持记忆需要定期复习,以多种方式反复练习,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二部分介绍吸引注意力的策略:首先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内容要吸引你的听众、采用幽默可视化的教具、采取多样的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保持专注等。其次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采用计算机交互技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随时把控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措施。最后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提高注意技能;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感知环境和情景经验,增强学生自信心,做一名有技巧的观察者,有效支配学生的注意力,将世界尽收眼底。第三部分压力和情绪如何影响学习:学生只有在热情高涨的氛围中才能出现高阶思维,信息整合以及瞬间顿悟的学习现象。研究表明,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知识与以往是经历相关联,这样才容易取得成功。如果学生压力和焦虑过大,就会损伤短时记忆,降低学习效率,而适度的压力,大脑的信息传递反而会得到加强,更有利恢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第四部分评价促进树突生长:准确恰当的评价才有利于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应从努力、组织、排序、判断、分析、合作、合理利用资源、注意力及元认知能力等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努力方能成功,树立这样的观念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由于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大脑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大脑,让它发挥最大的效果是脑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利用脑成像技术已经发现人脑处理信息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状况以及人类通过不同方式获取信息后是如何传到大脑的,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不是一蹴而成的。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现实中,我们的家长有一种拔苗助长的心态,迫使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孩子们压力满满。结果一些不适合本年龄段学习的知识、技能统统传授给孩子,难度过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已经参加好几个兴趣班,大量机械的、无趣的知识压着学生去模仿、去记忆,孩子们的兴趣一点点被磨掉,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和忧虑,过高的压力和忧虑会引起大脑杏仁核过量代谢反应,堵塞记忆通道,影响推理和长时记忆,造成学生厌学。前两年我教的一个班,在一年级入学时,刚开始同学们充满着新鲜好奇,积极参与活动,后来同学们的热情减少,参与度降低,为什么?因为里面的知识都在幼儿园就学会了,所以没兴趣。课堂上他们就会分神,做小动作,不用心思考,但学生间的差别并不大,因为知识少,但容易形成坏习惯。进入二年级后,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用,只能自己学,由于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学习就会吃力,学习效果每况愈下,学生间出现分化,等到三年级,随知识增多,难度加大,分化进一步加剧,这部分学生将进入后进生行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智力因素,家庭影响等因素,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很大,《小学低年级学生建立时、分、秒概念差异性的研究》正好与此契合。基于脑科学的原理,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有效,对待学生差异性上。

一、和谐氛围:以“情”动人

对待学生要付出真情,你只有真心喜欢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并在行动上展现出来,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当他们有困难时,你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受挫时,你要及时给予鼓励。而那种简单粗暴、批评恐吓、高高在上的行为,只会让同学们对你远而避之,更不会信任你、亲近你、喜欢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给学生一份真心,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的汇报。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要真诚,要让学生发现你值得信任,值得亲近,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自然就会喜欢这门学科。同时,课堂上的情境要能打动人,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爱动、好奇、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征,设计新颖,新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开始,听声音猜一猜,从嘀哒声引入时钟,自然有趣。课堂上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钟,会说话的钟,夸张动画的时针和分钟,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二、多样互动:以“理”智人

借助时钟认识时、分、秒,时钟是直观的,而时间的概念是抽象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直观,获取知识表像,需要多感官积极参与,才更有利于信息的接收和存储。回想一下,画出钟面,调出头脑中原有的记忆。看钟面对比,找出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完善原有的记忆,形成正确表像。给学生制造惊奇,将时针、分针夸张的展现出来,一个粗而短,一个细而长,动画展示,自我介绍,易于学生掌握辨别,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一小时是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找一找,在互相说一说。调动学生的多感官,眼、口、手、脑并用,通过观察、操作、对此、思考,交流,找出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到底一时、一分、一秒有多长时间,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困难,所以难点就是感受体验它们的长短,建立一时、一分、一秒的观念,必须要学生多次体验,深化认知。一秒钟很短,可以用眨眼,鼓掌来认知。一分钟的活动,跳绳、踢毽子、写字、做口算题、摸脉搏、走步等多种形式来感受。一时在一节课时间不能完成,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来体会,哪怕是课外,要联系所做的事情,才更容易理解,因为只有参与,才能获得深刻体验。脑科学告诉我们,要让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需要多感官参与,多形式体验,及时地复习应用,强化知识传输通道,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形式要多样,方法得当,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强化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理顺知识间的联系,增长知识,生成智慧。

三、甄别对待:以“异”助人

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的不同,学习的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同学轻松接受,有的还模糊不清,针对落后的这部分同学,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考查所有学生。很多情况下是他们不擅长机械记忆或关联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直观、多给他一些时间、多给他一次机会,这需要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如1时=60分,1分=60秒是怎样得来的?就是有几个同学找不出,1时是时针走1大格,分钟走1圈是60个小格,角度不同,数法不同,且里面没有60,分钟只有从12到12,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部分同学也找到了答案。当他们都明白时,全班同学都没问题了。还有就是选时间单位的问题,有的同学就是选不准,跑步50米用10分,还有的选10小时,选错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1分、1秒的概念,也可能没体验50米跑,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跑一下,然后再看一下时间就知道了。有些知识,虽然短时记住了,如果不加以应用,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很快就会忘掉,所以及时地巩固运用,这就相当于打通记忆通路。所以,对于后进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差异,还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爱护,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总之,高效的课堂要我们遵循科学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策略,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着、生活着。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07-22
  • 润物细无声——再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润物细无声——再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把同一本书多读几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拜读了望海发在博客网上的一篇题为《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文章,再去把《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看了看,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总是在接受着影响。对教师来说是这样的,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做教师的是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是受影响最大的之一,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中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不仅在学识上要做一个智者,在师德上更应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07-22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07-22
  •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就已情有独钟。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说明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朱永新教授更是一再地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阅读必将带动学生的学习、教科书、教辅书不能替代课外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阅读应与实践相结合、怎样的阅读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等问题。(详见《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user1/sly9992/125636.html)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家长所重视

    07-22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07-22
  •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众多的影片中他独独选中了这一部,所以,我也就当仁不让,没顾得上头顶那火辣辣的太阳,带着儿子一起去揭开这宝葫芦的秘密。 买票、就坐,儿子顾不上擦擦满脸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什么时候才开始放呀?我笑着说:这么心急呀,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你要用心看啊,看看这宝葫芦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当1小时20分钟的电影放完时,儿子显然意犹未尽,说:这么快就放完了,我觉得王葆不应该把宝葫芦扔了,他可以带在身边,也能随时提醒自己呀。当我问他喜不喜欢王葆时,他说喜欢,但也不喜欢,喜

    07-22
  • 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总结
    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总结

    学习目标:1.加强学习。在假期中认真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智慧锦囊》、《细节决定成败》和《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这五本书。 2.通过读书,了解最新教育动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通过读书,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4.积极撰写读书心得,积累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内容: 1.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开展暑假学习。 2.坚持读书促进思考,思考促进成长的原则,将精

    07-22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