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2-27 18:02:26

《读《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读了《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细细咀嚼,越发现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更对消除学生不会不问现象有积极作用,使得我获益匪浅。书中提出第一,中学生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指南针,是核心素养之核心;第二,陶行知的研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核心素养的研制、实施有着深刻的启示;第三,解放学生才能真正的发展学生。这三条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教育的改革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学生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不再出现不会不问现象;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研究体系,对核心素养如何实施提出具体方案,更为如何消除不会不问现象提供了方法;不会不问现象的出现更多是因为教师的放不开,对学生的不信任所导致的,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顺利消除学生不会不问现象,才能让学生发展自身素养。针对以上三点,我将在以后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改进。

    一、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消除不会不问现象

    核心素养是为学生发展而来,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解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不是中心,教师是提出问题人,学生才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中心,教师要从学生的探究中发现学生哪里“不会”,让学生“学进去,问出来”才能有效地针对问题让学生进行改进,逐渐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主动地研究、会主动地学、主动地问,有了研究自然会发展学生各项素养,没有了不会的问题,才达成真正的学会目的。

    二、研究核心素养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消除不会不问现象

    陶行知先生热爱学生,所以他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所以他在学生研究与实践经验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与总结,在诸多方面都对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启示。其中,谈及如何发展学生问题他提出:“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学生当作活的。”使我想到,我们课堂中教学生知识,要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否把学生真正地当成了“活的”?我们在课堂上“讲!讲!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听!听!”他们和我们对面的“墙”有何不同?学生的能力大得很,他们都能做很多我们不能做的事,关键是我们是否让他们“问”了,是否让他们“会”了?数学教学真应该从看重知识、看重成绩、看重分数进行转向,去研究如何发展学生的素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消除学生不会不问现象。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解放学生去探究——消除不会不问现象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中提出“学生的‘六大解放’在今天完全适用,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冲击性。”我发现这种思想和实施核心素养、解放学生都是相一致的。不解放学生,哪里来的实践(发现问题)、探究(分析问题)、体验、内化(解决问题),更无从谈起培养素养,学生带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进入后面的学习,就会有更多的“不会”,也才会产生不好意思问、不敢问、无从问的不会不问现象。要解决这种现状,我们就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给学生信心、给学生信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会具备我们想要他们有的素养,不再出现不会不问的现象。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07-22
  • 读<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有感
    读<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有感

    在流逝的时光中,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可当答案真放在眼前时,你,愿意去揭晓吗? 看了这本书,感觉字字都饱含了生活的韵味,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虽然故事的结局比预想的要更完美些,但还是有人被冷落,并在无形中受到了伤害。他们离奇的故事中,有些秘密被掩埋,我想这也是善意的谎言,揭穿了未必就好。 我们的眼睛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转动,永远都只能看到一百八十度,而生活是三百六十度的,所以,总有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来了又去了。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也许就在你嘻嘻笑着说我的生活没有秘密时,某

    07-22
  •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是海伦凯勒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忘记身体疾病,自信生活的动力。说是自我鼓励也好,说是自我安慰也好,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她的坚强。这些天再次品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生活的热爱,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激。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的很多很多:首先是感激生命。我是一个健康的生命,我能够用

    07-22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07-22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07-22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07-22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07-22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