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里一任天真——《做一个书生教师》读书分享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5-03 17:01:23

《在文学里一任天真——《做一个书生教师》读书分享》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白沙县打安镇中心学校    马淑丹,一、遇见,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某个快递公司。那天,我和小梁姐抽空去了趟国贸,取回我们卓越教师工作室成员的书,这是其中的一本。真正翻开这本书,是第三天。那天放学,儿子在办公桌上看到了它,问道:“妈,这是给我的书?”话音刚落,又自言自语道:“做一个书生教师,这是老师看的书吧。”看着被儿子放在跟前的这本书,才记起这么些天了,都没有看过。于是,拿起、翻开了第一页。图片中的周老师,带着眼镜,十足的书卷味儿,俨然一个书生。一如序言中说的,给人“很五四”的感觉。 ——他在阅读中磨砺,磨除了一双慧眼,所以,他的伴读笔记,总能透过文字显现出更深一层的意蕴;他在儿童的天地里浸透,磨出了一颗童心,所以,他的教育随笔,处处是他沉醉在童真世界里的吟唱。

我想,我会喜欢上这本书的!

二、走近

第一次阅读,我直奔主题。一口气把卷一读完,书中平实的语言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书生”服务生里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女孩子要成为淑女,首先必须成为“书女”。

第二次阅读,“在文字里一任天真”这句话吸引了我,以至于我一直在卷二和卷三之间流连。

——没有丝毫的说教,做人的种子在文学中悄然播下;也没有丝毫的实践隔膜,说的仿佛就是当下。真正的优秀是跨越时间的。孩子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恒久,童年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开始。

( 正如周老师说的,童年其实已经孕育了今天的自己。我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东西,而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心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经典,今天孩子们读懂了,就拥有了文学的童年,学习和生活便有了健康而斑斓的色彩,生命的最初内蕴从此丰盈而美丽。)

——儿童的精神是一种诗性的存在。他们不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凭借与生俱来的惊人的感受与旺盛想象来把握世界,充盈着美丽的光泽。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心与诗的心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就如鲁迅先生说的:“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马拉古齐说的多好,孩子的心里住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他们对世界的一切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惊讶和无穷的快乐,他们是天生的幻想家和探索家。

(现实中,我们囚禁了孩子的幻想,我们还把他们的跃跃欲试的探索扼杀在摇篮里,禁锢在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框架的中。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儿童向成人成长的过程也正是幻想力逐渐失落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成人,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必然住着一个儿童。也只有这样的成人,才会真正理解儿童,成为儿童之友。

(一个优秀的老师,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必然住着一个儿童。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真正理解儿童,成为儿童之友。 )

——常识固然需要,但是孩子们的浪漫诗情与想象本能却给“常识”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固定二唯一的“常识”获得了无限的可能,这才是语文真切的要义。

(很多时候,当老师的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孩子的思维,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尚且年幼的孩子。就如学生画画,非要画得非常像实物,才会得到老师表扬或者是小红花。亦或太阳非得画成红色的、小人儿的头发要是黑色的、树叶一定要是绿色的才是正确的。要知道,在孩子们是世界里,有着自己的认知结构,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与成人异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刻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后悔得要命,平时总是一副为童年请命的嘴脸,原来真正骨子里也不能免俗。好端端的一首诗硬要贴点“教育”的金,还洋洋得意地以为润物无声。童年常常就是这样被戕害的,语文也常常就是这样夭折的。

(我想,现在的孩子几乎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书没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事没有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却被强迫着学。)

——我从儿童那里读到奇思妙想;我从语文中体验感情人生;我向往简介内敛的教学气质,追求意蕴广远的教学风骨;我憧憬语文的美好与诗意;我致力于语文生活的建设培育……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和孩子沟通和交往同样富有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从儿童视角出发,是以儿童为立场,它是开放的、灵动的、智慧的,能够让学生释放情感、绽放生命,从而让学生享受语文,拥有诗意人生。)

三、感悟

一个人的成长,既有身体的,更有精神的。精神的壮大离不开阅读。

(一)、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    

走近周益民老师,让我想到了长辫子老师郭学萍,想到了写童诗的雪野“叔叔”。他们不约而同地倾心于阅读,醉心于幻想,用文学编织疯长的教育梦 。 我想,和孩子们一起读一些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师生关系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和谐更亲近。在无数个共读的时间,拥有幸福的将不仅仅是孩子。童书曾经改变过许多错过了阅读关键期的成年人,借助童书,我们的童年被唤醒,并与孩子的童年发生共鸣。这样,我们就掌握了走向儿童心灵的一串密码,彼此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二)、关注阅读差异。

无独有偶,和周老师一样,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推荐的书目当中,鲜少有男生问津。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男孩子比较调皮,不能静下心阅读,一直到阅读了《缪斯的声音为何喑哑》中的“寻找男孩”,我才明白——我们一直强调孩子的阅读,可是,我们却很少关注男孩与女孩之间阅读的差异。我想,除了性别上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都是老师在推荐阅读时要关注的问题。

(三)、阅读,要让儿童从心理上认同。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三岁的孩子问母亲:“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妈妈说:“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水珠,然后再地球的重力作用下降落,克服了空气的阻力……”这么说,三岁的孩子能懂吗?虽然你认为这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可是另外一个母亲却说:“孩子,这是老天爷哭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但是在那个年龄阶段她这么说是巧妙的——不会影响汉字将来对雨怎样形成的这一科学道理的掌握,而又满足了孩子可接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引导孩子们阅读的时候,依据心理特点,少年儿童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于是,我们必须依据少年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同时,千万别忽视了内容的可接受性。当内容的可接受性不存在的时候,阅读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四、结束语

——像周老师那样,做一个思考的行者,走的很远,但脚步轻盈,从不希望扬起尘土,惊扰路人。同时,也要成为:每天,孩子们想念的那个人。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07-22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07-22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07-22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07-22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07-22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07-22
  •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作者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担任过中学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陈大伟。它共分四章:第一章课堂教学的理想、第二章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章课堂教学的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幸福生活,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生存和学习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同时,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生活。阅读完这章节,让我充分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是

    07-22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