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6-04 16:19:04

《《新教育实验》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新教育实验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长一段时间,身为一名老师,对于新教育我们一定都不陌生。“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让我们的身心受到了全新的洗礼,也让我们站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到了教育的全新状态。

前段时间因为查阅资料,把那本放在书架上有一段时间的《新教育实验》再一次捧起,同样的一本书此时读起来却有了全新的感受。朱永新教授那种对于教育改革的炽热情怀,时时让我们能够触摸到教育的温度。字字珠玑,沁人心脾。

一. 阅读成就精彩人生

新教育实验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教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而对于学生而言,晨诵、午读就成了阅读最平常、最朴素的方式。

我们提倡学生早晨进行大量的阅读,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而午读我们开启了另一种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重在培养她们的阅读习惯,同时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高年级的孩子重在阅读方法的培养,以读促写,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及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 爱心产生奇迹

新教育也是“心教育”,爱与奇迹的教育。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了。你可以不是才华横溢、亦不是学富五车,但你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可细细想来自己工作的二十年来,缺乏爱心的不当行为却不少。记得班上曾经有一名刚转过来的同学,成绩一直很差,作业也经常不做,一直很让我头疼。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把班上植物角的花草都搬到外面去晒晒太阳,他也急忙放下手中的笔,快速地忙活起来,可是当我从办公室回到班级一看,两盆花仅剩了土,我顿时火了起来,当孩子们都齐刷刷指着这个同学时,我便不由分说“噼里啪啦”地把他训斥了一番。后来经过调查我才知道,他并不是有意的,而且因为想保护这两盆花,自己的胳膊也擦破了皮。现在想想自己的确还有许多做得不到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说,在我们的冷眼里,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缺了爱心与鼓励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奇迹”永远不会发生。

三.习惯决定命运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行为习惯好似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我们众所周知的伟人——鲁迅先生,他小时候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曾经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要时刻抓紧时间,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长时间的坚持,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老师而言无处不是教育,说话,走路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习惯,就会影响自己或他人,甚至会影响社会和国家声誉。

    当然,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将受益终生。


四.行动就有收获

朱永新教授把新教育诠释为一种行走的教育,并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确,任何事情,说得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只是一场空。反思我们的教学中,“空头支票”的现象并不少见,课堂浮夸、搞形式主义,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评优课屡现不鲜。教研活动及青蓝工程结对形式“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真正地俯下身静下心来,切切实实地把课堂回归本真,把教研“打回原形”。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向导,引领着我们从迷茫走向光明。正如昏暗中的那一抹浓绿,让我们能够寻觅到花开烂漫的地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将不断寻觅摸索,心儿向往......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07-22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07-22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07-22
  •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个暑假学校推荐阅读是美国同行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英文名是The Courage ToTeach。网上这样介绍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也许是因为语言翻译的缘故,或者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我这个平凡的小老师之间的差别,我感到读本书还是有点吃力的,书中许多段落都是长句子,破折号满天飞。这是本读起来比较拗口的典型的引进书,在这里我要泼点凉水,我想它的中文版一定

    07-22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07-22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07-22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07-22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