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8-15 18:36:30

《读《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徐州市的“学讲课堂”力求促进“真学习”的发生,因此,我们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引入崔允漷教授的“学历案”为支撑,不断实践并思考着。

1、问题的提出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课堂往往充斥着一种“灌输”或是“说教”的气氛,无形中消弱了学习的乐趣甚至学习的意义。

在“灌输”的理念和其指导下的教学实际操作,学生是什么?学生只是一个等待装满老师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的“容器”——而事实上,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容器论”的实践,导致课堂上教师只关注自身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只关注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的发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课堂。

在“说教”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是权威,教师永远是对的,学生只要聆听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足够了。它比“容器论”稍有进步的是,承认学生是一个具体的有着思想和感情的人,但是它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教师的见解,要求一个声音——那就是教师的声音,而不能是其他声音。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思考和探究,不需要合作和讨论。

而“学历案”的学生立场要求我们——还学于生,“学讲课堂”更是试图构建一个属于学生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坚持的是“发展”的理念——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获得专业成长,即通常所谓的“教学相长”是也。“学生的天”在哪里?“学生的地”在哪里?答案就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2、创设“还学于生”的教学情境

我们强调“还学于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就是情境的“适宜性”——在化学学科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中,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与时间。

(1)意义追寻。“适宜性”必然要求我们探问“情境”的意义。

“情境”之于学生,首先在于这是学生在现实世界可能接触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可以是各个方面的。比如,就拿工作场景而言,我们通常讲,“三百六十行”——这就说明,学生以后的工作存在太多的随机性。如果我们使用其中的某个行业(比如,化工工程师,园林设计师等等)的场景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应该可以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即将踏入社会的他们对于未来当然存有美好的期待。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进行有关化学的学习,我感觉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学生又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情境”之于学生,其次在于场景所承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涵养功能。我们仍然以上面提到的行业场景作为例子。其实,作为一个行业,就已经把化学学科的实践价值(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社会价值(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体现出来了,这也是学科之于学生的价值存在、意义体现。当学生置身于自己喜爱的行业场景中的时候,自然就会喜欢上场景中的化学因素、甚至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问题。而学生要想解决其中的化学问题,那就离不开化学所特有的观察视角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宏微结合、变平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他的化学核心素养自然就会得到实践培育和自主发展。

(2)主题内涵。“适宜性”必然要求我们探问“情境”的主题内涵。不是随手找来一个情境就用,“情境”必须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否则就会变成单纯地为了情境而情境,也就失去了“情境”之于课堂的本意。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创设情境的主题内涵可以从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实践角度、价值层面等维度进行挖掘和展开。

化学学科的实践,是一个最值得进行深入挖掘的情境来源。

比如,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教学楼,都会设置消防管道和消防器材。这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情境资源。①这里首先有一个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教育。消防管道和消防器材,是留给我们的生命“管道”和生命“器材”。②你会正确使用这些生命“器材”吗?因为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让生命“器材”起到保护我们的生命的作用。③泡沫灭火器是依据怎样的化学原理进行工作的?你能开展实验并进行理论的解释吗?

这样的一个情境,来自学生平常周围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了。就是这个熟悉的情境,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方位的。第一,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而本情境中的“安全”意识的教育是最直观和最直接的,尤其是它把“水解”原理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进行实践,更加形象直观的告诉学生化学科学的价值所在。第二,化学学科的实践意义。学生开展水解的实验探究,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而不是只能在实验室中或者黑板上进行的化学知识。第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本情境将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都进行了培育,比如“宏微结合”。宏观上我们看到灭火器中的物质喷射以后竟然可以灭火,那么,它的微观实质又是怎样的?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宏微结合”来探究这个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宏微结合”素养锻炼和提升的过程。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关于此书】《中国新教育》是朱永新教育作品系列(共16本)中的其中一本,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规、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作者】 在书的扉页中这样介绍: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

    07-22
  • 后进生与潜能生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07-22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07-22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07-22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07-22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07-22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07-22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