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已有知识会促进或阻碍其学习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10-06 15:27:36

《学生的已有知识会促进或阻碍其学习》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书名:《聪明教学7原理》

二、作者

苏珊·A·安布罗斯    米歇尔·W·布里奇斯    米歇尔·迪皮埃特罗

玛莎·C·拉维特       玛丽·K·诺曼

(庞维国  徐晓波 杨星星等译)

三、主要内容

围绕“1.学生已有知识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2.学生的知识组织方式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3.哪些因素激励学生学习?”“4.学习如何达到精熟水平?”“5.何种练习和反馈能促进学习?”“6.为什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课堂气氛影响他们的学习?”“7.学生怎样成长为自主学习者?”七条原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全面而具体地剖析每个原理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四、主要观点、策略摘录

一)核心观点

1.学生的已有知识会促进或阻碍其学习

2.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他的学习效果将更好。然而,教师不能假定,学生能立即或自然地运用相关已有知识。相反,教师应有目的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

二)相关原理分析

阻碍学生学习的已有知识类型:

1.正确但不充分的知识,比如关于“知道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关于“知道如何做”或“知道何时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二者大不相同;

2.不当的已有知识,比如将日常意义引入到专业技术情境,因为没有认识到类比的局限性而将一种情境和另一情境作类比,将一个学科中获得的知识简单应用到另一个学科的内容学习,把语言知识运用到不当情境中等;

3.不正确的已有知识,比如已有知识不正确(换言之,观点、信念、模型或理论是有缺陷的),它会导致学生忽视、怀疑、拒绝哪些与自己的认识相冲突的证据,从而曲解新知识。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曲解是我们追求内部一致性的结果。

三)解决策略

1.评估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和质量的方法

1)实时诊断性评估,如学期初小测验,施测一份概念问卷等,

2)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已有知识,如创建一个概念和技能列表等,

3)运用头脑风暴考查已有知识,

4)让学生画概念地图,

5)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

2.激活已有正确知识的方法

1)利用练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

2)将新的学习材料与从先前课程中习得的知识清晰地联系起来,

3)将新的学习材料与从你课程中已习得的知识清晰地联系起来,

4)使用与学生的日常知识相联系的类比和实例

5)要求学生基于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推论

3.已有知识不足的应对方法

1)找出你期望学生具备的已有知识(区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修补先行知识的不足,

4.帮助学生识别不当的已有知识的方法

1)强调适用条件,

2)提供启发式,帮助学生避免知识的不当应用,

3)清楚地讲明本学科的特定要求,

4)指明类比的问题所在。

5.纠正错误知识的方法

1)让学生做出预测、检验预测,

2)要求学生论证他们的推理,

3)为学生提供运用正确知识的多重机会,

4)基于充足时间。

五、随思

我们通常的班级授课制必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几十名学生的已有知识参差不齐,尤其是进入小学五六年级或者中学以后,学生之间已有知识的差异越来越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会促进或阻碍其学习”这一观点,每一节课教师的教学都要顾及大量的“学生已有知识差异”,这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而现实是,40分钟的课堂教师能关注到的学生知识差异很少,大多教师都只是针对一两个知识层面的学生进行教学,而对其他知识层面学生的学习阻碍熟视无睹,造成学生差异越来越大,班级授课效率越来越低。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其严重。

我们该如何运用书中策略,不断减少教学中造成学生已有知识的阻碍现象的发生?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用心教育孩子——读《我的事业是父亲》有感
    用心教育孩子——读《我的事业是父亲》有感

    如果有一张名片,我一定会在正面印上:蔡笑晚 头衔:父亲;背面印上:长子蔡天文,1967年生,199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970年生,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李政道主办的CASPEA博士研究生,获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现在国内发展;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筹备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

    07-22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07-22
  • 课堂因设计而精彩——读《赢在校园》有感
    课堂因设计而精彩——读《赢在校园》有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过:为学习设计课堂。解读其含义:课堂教学需要设计,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新课程反对机械地教教材,提倡灵活地用教材教。那我们老师如何做到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呢?通过阅读《赢在校园》一书后,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重点、难点,大胆取舍,敢于扬弃,合理整合课堂上所需的课内外知识,设计出能促使学生产生激情,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案来。 那么,教学内容该如

    07-22
  •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后,让我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我在课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堂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都源于课堂中。在书中,陈大伟老师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讲述,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录展现出了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让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好的交流沟通。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要让教师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

    07-22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07-22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07-22
  • 倾听是一剂良药——读《教学勇气》有感
    倾听是一剂良药——读《教学勇气》有感

    莫顿说过: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倾听人们说话。《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帕尔默是这样说的:我们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是的,这些话语让我感触良多。在短短的一年教育工作岗位上,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我遇到了诸多问题。多数是在经验丰富的同事指导下处理的,有时候也会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处理问题,情况时好时坏。在担任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07-22
  •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但,教学勇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是我不曾考虑过的。教学还需要勇气?初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心中的这个疑问慢慢的被解开了。是的!教学也需要勇气,而且是我们老师平时忽视掉的那些会让人执着的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