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之第七章第一小节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12-24 17:02:48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之第七章第一小节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余文森教授的教育专著了!《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这本教育专著针对时代教育教学问题,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我主要针对第七章的第一小节知识型教师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收获和一些小感悟。书中把知识型教师称为教书匠,知识型教师的任务或者说他是所能做到的就是传授知识。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传授的知识可分为假知和真知。所谓假知,书中是指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典型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教法最终导致学生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结果是学生只得到一大堆机械的、孤立的知识。那么,所谓的真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不仅知其所以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滚瓜烂熟。但却是以“匠气有余,灵气不足”。这种教授方法,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最多只能让学生对教材获得封闭性的理解。读到这一片段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任教的偏远的抱告小学。初次接触那儿的黎村娃娃时,他们的语文基础很差,于是我每堂课都会教给她们课本上的知识,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以只要是平时多花点时间记背的同学都能够考得高分。然而,有一次全县六年级语文统测考的题型比较灵活,结果学生考的很不理想,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一味灌输是错误的。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大部分学习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学自悟。刚开始有点困难,但日长月久,很多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考试也能够
灵活运用了!正如书中所说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一味的灌输,会导致那些顺从听话,善于死记硬背而能力平平的学生反倒成了“好学生”。而真正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却不能发挥其所长。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会被埋没。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避免一味的灌输,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自我发展。读完这一小节的内容,我蓦然想起了余文森教授在另一本教育专著《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所提到的“三不教”原则。即: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学生看不懂,但自己想想又能读懂的,不教;想想不懂,但经过和同学之间讨论能懂的,不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教育的这片热土将会是春暖花开、硕果累累!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引言】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语】出自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节选);摘自《活着就是幸福》一书 【书香】《活着就是幸福》是这个暑假校长赠与大家的精神食粮,分上、下两册,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主编,是继《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之后的又一生命读本。 简洁、淡雅,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面给人以清爽之感,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舞动,淡墨妆点的写意画使人浮想联

    07-22
  •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课型,按余映潮老师的看法,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地,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什么课型。 余映潮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第3章《课型设计的艺术》中,本着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本章共分这样八讲,这里重点介绍学法指导课。 在读《听余映潮讲课时》时,我就有一种

    07-22
  •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昨天的午自修很安静,我在安静地看书,学生也在安静地看书。十天前,我为他们选择了许多书籍,想营造一下班级的书香氛围。然而,我的好意并没有被他们接受,我行我素依旧是他们的风格。习惯了聊天,习惯了下棋,却不习惯阅读,我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悲哀。哀声过后,我又有几许庆幸,因为在不远的角落里,有几个学生沉默不语,低着头,手中都拿着不同的童话故事。 这无疑是对我这项活动的最大鼓励,我看到一缕曙光正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来自书本的清香,那味道如痴如醉,飘飘若仙。到底是什么阻挠了我的行为呢?我无数次反思。答案终

    07-22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07-22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07-22
  •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后,让我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我在课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堂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都源于课堂中。在书中,陈大伟老师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讲述,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录展现出了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让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好的交流沟通。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要让教师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

    07-22
  •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

    在认真地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后,我的感触很深。在建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因为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中心工作。而当下,作文教学低质低效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只是让老师看一些有关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理论书籍或文章,结果一定是效果甚微的。 但是《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从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这三方面,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进行了实践性、操作性

    07-22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