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1-01-11 17:09:58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放慢读书的脚步

新的年度,制定新的读书计划,决定好开始重读《自卑与超越》。之所以重读,就是觉得之前没有深读,只是走马观花。

如今读书的最大感受就是读的太快了,拿到一本书就恨不得读完的感觉一直在心头萦绕,总觉得要读的书很多很多,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所以拿到一本新书就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它翻完。

如果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仅仅是为了博览群书而读书,这样的“速读”有多少意义呢?

我问自己:

当合上一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什么?

当重新打开一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

合上一本书,如释重负,终于读完了。

打开一本书,好奇满满,这本书中的思想,将会为我的生命注入怎样新的活力?

我对生活生命有太多的期待。这一点在我读书的方式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压力。

毋庸置疑,从小到大的阅读习惯为我带来了许多益处。首先让我学会坚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其次读书锻造了我良好的记忆能力和对事情相对准确的理解能力,这让我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受益良多,以至于我对无论什么问题,什么事情都会站在相对专业的角度上,透过表面的现象看本质。所以很容易洞察行为背后的秘密。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贵人相助,自己开悟,都是为了少走弯路。事非经过不知难。不得不承认,人生经验的积累,还真是在经历和弯路中获得。

放慢读书的脚步,正如放慢人生的脚步一样,只有慢下来,才会享受到别样的风景。

人生的意义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的开篇提出“什么是人生意义”一问,尽管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顺势提出人类所有困难问题都源于生活中的三大制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依然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这三大制约简要概括就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人类必须与他人联系”  

“人类有男女性别之分”  

 与之对应,人类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塞住耳朵,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而他们所有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习性,志向,习惯和个性特征都与这一意义紧密相连。

人们的一举一动中都蕴含着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总结。

本人是怎样,他的世界就是怎样。人们习惯用自身的意义,解释生命的意义。所以,有多少人类,就多少种生命的意义。

互相尊重也是生命的意义。俗话说得好:你给别人一点面子,你损失不了什么。

相互合作也是生命的意义。以爱情与婚姻为例: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爱人,如果我们能够竭尽所能地令爱人的生活舒适富足,那么自然就会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之,假如我们认为应该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下发展自我人格,拒绝一切有利于他人的动机,那么只会成为一个嚣张跋扈、令人生厌的家伙。

学会合作,用成就对方的方式来成就自己,受益的何止是两个人?受益的是两个家族。

除了婚姻,事业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的最大意义,我们遇见了对方,成就了美好的彼此。

假如一个人工作不顺、不擅长交际,那么这个人可能会自我封闭,把活着当做一种痛苦,最后在现实失败困难接连不断;相反,如果一个人爱情友情事业丰收,那么他会把活着视为一个创造的过程,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懂得关注别人和奉献社会。

所以,一个人要想过得开心,首先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充分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发挥性别优势,努力工作,孝敬父母,善待爱人,爱护孩子,拼尽全力,好好生活。       

梦是与潜意识沟通的桥梁

阿德勒说,在所有关于梦的解读中,有两种理论是合乎逻辑并且具有科学性的,一个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个体心理学学派。

做梦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灵活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做梦人们之所以对梦境感兴趣,主要是想知道他们的具体含义。也可以这样说,人们做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对于未来的指引和当前难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梦的目的何在,人究竟为什么会做梦?精神分析的回答是为了满足个体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是有生活目标的。这个目标可能是潜在的。所以人们无论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日常生活中,都在追求着同样的优越的目标。梦是生活的产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

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

同样的梦境,不同的意义,这与梦着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人都做过飞翔的梦,许多人也做过跌落的梦,许多人一再梦到自己不能动弹,或者赶不上火车,更多的人梦到自己要考试。

对于梦,我们考虑的主要是他给人留下来的心情,以及对于整个生活方式的影响适应。

做了什么梦不重要,关键的是这个梦引发了当事人怎样的情绪?

很多人都做过关于考试的梦。

有人是因为早年的压力不能释怀,有人是因为当前的工作遭遇挑战,有人却是在生活方式中存在着逃避的现象,有人做这样的梦是更具勇气,对人生也更有远见。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梦有着不同的理解。

所以对于梦的解析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答案在做梦者的潜意识当中。

所有的真相都在当事人心里。

梦是潜意识写给我们的信,是与潜意识沟通的桥梁。

读懂梦,就逐渐接近了潜意识的真相,不会再忽略潜意识传递出来的声音。

如果你有段时间经常迟到,很可能是最近的工作给你带来了超负荷的压力,或者想逃避什么;如果最近很累,或者身体总出现小毛病,很可能是最近的生活让你不太满意了;如果你最近沉迷游戏或刷剧,可能是对现实不太满意,你需要看看是不是想逃避一些事情。

潜意识的声音很重要,它会告诉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和不喜欢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感情.......

挖掘自己的潜意识,其实是一件有挑战,但又挺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让你在轻松环境下,看见真实的自己。

只有看见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于细微处见真情——读《心情监测站的故事》有感
    于细微处见真情——读《心情监测站的故事》有感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心情晴雨特色作业,这是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塔山小学就学生作业的一个新举措,就如《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称之:心情作业架起师生间的心桥,在每个孩子心灵里安装了一个监测器,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为童年插上翅膀,尽情翱翔。 一、 感动于细微处见真情 从常理的角度去思考:回家作业便是回家作业,往往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回家作业不外乎是为了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然而塔山小学的老师们却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画上今天的心情,笑脸或哭脸,老师便根据学生的图示进

    07-22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07-22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07-22
  •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深深的无奈——看《非常公民》有感

    爱新觉罗溥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末代皇帝。他曾享受过宫廷的奢华和安逸,却也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辛,从一个高高在上、万人景仰的皇帝,演变成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这期间的风风雨雨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当我看完《非常公民》(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这本书时,思绪便被他那种深深的无奈所牵引着,虽没有感同身受,但却能理解他的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许用了不起来形容他不太合适,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与众不同

    07-22
  •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晒在身上,真是舒服极了。新一期的《小学生世界》又来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一期多了一本。看到孩子们拿到书时的喜悦心情,想一气呵成的可爱样子,我也忍不住拿起多的那本书看了起来。 捧起书时正好是书的背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小小书画廊,五幅小朋友的画意趣十足,画得太好啦。有那些创意我未曾想到过,难怪会说一个学生,一个世界了。这本低段小朋友的书拼音文字相结合,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了方便,也为二年级有孩子们带来了挑战。书中发表的小朋友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想班中的小朋友看这样的小文章看多了大概就

    07-22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暑假期间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让我的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触动。《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想课堂的真谛,这本专著全面的诠释了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自由,实现幸福的教师生活,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理想课堂获得到的。在理想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知识的浩淼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让课堂的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我们必须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