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卑与超越》有感2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1-01-28 14:59:57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2》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道德经》

 

如果你接触过心理学,你一定会知道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这是两座让人仰视无法绕道的心理学高山。阿德勒经典著作很多,我最喜欢的是《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我认为这本书的中文译名《自卑与超越》,更直击事物本质,更通俗易懂。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蓝色字体整理自网络,下同)

我超级喜欢阿德勒关于自卑的论述: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自卑是全人类共同的情结,或重或轻,或强或弱。有人因为自卑一蹶不振,甚至悲观厌世。大多数的人,把自卑当成改变命运的前进动力。

 

因为自卑,所以努力。

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刚参加工作时,看到同事写的一手好字,初登讲台便能在全校公开课上表现的落落大方,学校文艺演出更是才艺不凡——我唯有深深地,深深地自卑。

好多同龄人,刚参加工作几年,变成了学校、县里的骨干教师,各种机会接踵而来,各类奖项令人眼花缭乱。他们走出了农村,走进了县城,走进了郑州,走进了名校——我唯有深深地,深深地自卑。

我的自卑无处不在。期中期末,甚至平常一次小测试,我班的成绩比同级班差了一点,我便会在小院里溜着墙根走,生怕领导看见,用异样或者鄙视的眼神看我。大小会议,只要听见领导说“有些同志,工作不......没......”,我便会对号入座,自我反思检讨到夜不成寐。

那一年体检,我被查出胸膜炎。因为自卑,我很惶恐:别人都好好的,我怎么就生病了?这是令人很不安的事情。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更不敢请假,只有利用课余时间请假去输液......还惶惶不可终日,一听到领导说“有些同志有事没事就请假”,便会羞愧不安。

万幸的是,那次输了十几天液,居然好了。后来一个当医生的亲戚训斥我:“你太胆大了,你是不知道胸膜炎的严重性!你......”

幸好,一切都成为了过去。

因为自卑,我几乎不会拒绝领导安排的任何一项工作,所以原本语文专业的我,生生教了17年数学,而且13年在毕业班,连续担任班主任、年级长、负责人。除了数学,初中的史地政生,以及中考实验(生物),我全部教过。

我一直以为,在教学上自己是一个主业欠收、副业高产的人。

自卑感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唯有不停的向前奔跑,才不至于掉队。

不知不觉,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收获很多很多,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骨干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传统文化高级讲师等等荣誉收之囊中,更令我自豪的还有郑州教育博客连年参赛获得的各种奖项,并加入编辑团队。

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的付出。你对自己有多狠,生活便会回报你多少光鲜靓丽。

自卑情结的来源一是童年经验,二是家庭影响。

在《自卑与超越》的第一章,作者便指出自卑情结的来源。其实不仅仅是自卑,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回想我自己的童年记忆,几乎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经常会有亲戚熟人对我评头论足,例如没有邻家姐姐皮肤白皙,没有邻家美眉身材高挑,没有表姐勤快会干家务,没有堂姐会穿衣打扮......人的成长经历里,总会有人有意无意拿你的劣势比较旁人的优势。

打击无处不在。

万幸的是,我有特别宠爱我的爸爸和爷爷,他们无时不刻给予我最多的宠爱和最大的支持。当有亲戚说我“这小妮的皮肤有点黑”时,我爸立刻制止:“俺闺女长的不黑,这是老颜色......”

小学三年级,我胡说八道写给小姐妹的“情书”,被爷爷赞不绝口:“俺家小妮,写的信,语句老通顺了,小小年纪,不得了哇!”

如果说自卑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打击,更多的是昂扬的斗志,必须感谢我的亲人。

父亲对我们姐弟要求极为严格,打扫屋子的姿势顺序,擦桌子的方向,接人待物的注意事项,与人交谈的言辞态度......都有固定的标准。所以,我们姐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文化熏陶。家里古典名著随处可见,父亲专门订了好多杂志,《父母必读》《半月谈》《辽宁青年》等等,《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更是必订书目。在读书学习方面,父母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支持。

 

胆小怯弱并不是自卑的唯一表现形式。

父母会经常有担忧:自己孩子特别胆小,不爱说话,见人唯唯诺诺,是不是因为太自卑了。看看人家孩子,多勇敢,一点都不自卑。

你可能会遇见一言不合就大发脾气的人,例如泼妇骂街,她们在发怒时什么都敢说,看起来自信满满。

有一些人,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你问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会说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其实,这些都和自我价值感有关系。

拼命的用语言、用行为、用物质来证明存在感的人,内在价值感很低。

所以胆小懦弱不是自卑的唯一表现,

自卑是全人类共同的情结。

无论做出了多大的成就,都会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人。

很喜欢曾奇峰说过的那句话:往后余生,我会努力练好普通话。如果练不好,我会带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不标准普通话带给我的羞耻感,顽强的活下去。

时至今日,人生的梦想一一得以实现,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总有某个不如意的时刻,瞬间被打回原形。那些在意的东西,依然无比在意,努力了好多年,实质上什么也没有改变。

因为出身无法改变。不管走多远,回到老家,回到老屋,你还是最单纯的自己。

《道德经》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一个人如果将荣辱置身于外,虚怀若谷,简单质朴,便是真正超越自我,超越自卑。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07-22
  • 后进生与潜能生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07-22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07-22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07-22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07-22
  •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

    07-22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07-22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