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教育行走的机会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1-01-28 15:16:30

《《吉檀迦利》教育行走的机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从书架上取下《吉檀迦利》这本书,静下心来打通再读,找出所选这节诗的前后联系,希望可以理出一条线来。按照网师研课的习惯,对这首诗进行批注解读——

《吉檀迦利》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我”,但总是若隐若现。或许在天边,或许在眼前,但心里不清明的时候,你只能处于寻找的状态。】

天刚破晓,【破晓,一个明亮的词语。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大自然、生命、理想都在这刹那间苏醒了】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经历种种,我们需要一段黑夜要忍受,之后便是黎明的光亮】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很多事物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后追寻目的的一部分。】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这让我想起“小王子”的地球之旅,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想起《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的经历;想起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多萝西四人发现自己想要的家、头脑、心、勇气,都潜藏在自己的心里;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发现幸福就在自己家里;牧羊少年寻找宝藏,才发现梦想一直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会发现最终的真理,而所有的经历都是达到梦想的必经之路。】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敲叩每个生人的门,是我们回到自己家里的毕竟之路,每扇门的背后,藏着通向伟大神灵之所的心门。当我们最终体悟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时,我们才会跟随自由的心,找到我们灵魂的终点。】

我的眼睛向空阔【看似一无所获,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一切都在原点处交汇。】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我们原本觉得自己一无所获,但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原本曾经拥有的。】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生命得到新生的一种欣喜,一种绝妙的生命体验】了全世界。【当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发现所有的付出就都会有意义。】

解读之后,设计出了自己的上课思路:遵循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原则进行学习这首诗。从寻找入手,朗读——叙说——思考——表达。学生主读,教师助读,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意味,少探究几个关键词,多读。比如破晓,就足以将自然、生命、力量、理想等囊括在内了。

当把自己的教案交给飓风大姐审核的时候,飓风大姐写出了近两千字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这次的研训营上的展示,必须注意晨诵流程的规范性,这是对参与研训教师的引领,要让老师们心里对晨诵有个清晰的认识。要遵从“开启黎明的诗(主题诗或歌)——复习旧诗(前一天的)——晨诵新诗(范读——自读感悟,引导理解——形式各异朗读——综合运用)”的流程,同时要注意老师范读的作用,学生独自感悟时,要注意老师引导——互文画面,适当的解释性语言,问题引发,不需要学生回答,补白等方式。在浪漫的感知中,要有精确的理解。理解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生命在场。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晨诵的整体性,体现晨诵的整个流程。重点突出。晨诵开启,高年级要简短,重点是对诗的理解,诗歌与师生生命的编织。往能引发师生兴发感动的地方,浪漫感知中有一个精确理解的点,由此点引导师生联想到自己的精神生命怎样拔节、长高。这个时候,已经离研训营的开始只剩两三天了,然后继续研读,继续修改,真是醒也《吉檀迦利》,梦也《吉檀迦利》,虽然累,但却有种拔节的快乐。

到了五莲,我又收集了参加晨诵的孩子们的研训照片,又重新对这首诗进行里生命的编织。展示的时候,因为上课的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而《吉檀迦利》六年级的孩子们若想真正走进诗里,若没有共同的生活背景铺垫,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我逐渐地忘记了是在那么大的会场,忘记了是在展示,只想让孩子们慢慢地走进去,走进这首诗里,能够从诗里与自己的生命得到共鸣。这次20分钟的展示,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但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并且久久使我清醒,而不至于迷失。

今年11月份,河南《教育时报社》和汤阴县教育局合办了一个学科教学培训活动,邀请我去参加,和当地名师做同课异构。有了在网师里历练的底气,也就不那么怯弱了。但是,课堂实践和理论研习的确不是一回事,在课堂上,每个细节都是老师素养的体现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来贯彻和体现的,还是很自责与惭愧,心里痛苦一段时日,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一套《于永正文集》,在阅读中减轻了些痛苦和困顿,并在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汤阴讲课,深觉课堂二字之沉重,去年所言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实在是大言不惭。哪里有短期内的技巧,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行走。购买此书,以使自己慢慢浸润,用余下之20年来做好这件事。”

在网师,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心底的一种坚持。

我经常深觉自身的浅薄,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同时又从这里,感觉到自己的可能性。曾经仰视的讲师在相处之中成为朋友,虽从未谋面,在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的时候,我总是被他们身上的那种坚持与信仰所感染,这些都会化作一种温暖,在成长所遭遇的疼痛里坚强地站立。这些也会成为一种力量,让我更坚定心底的信念,教育的路上,还有这么多执着的追梦人,又何谈孤独?到今天我还欠着杏坛行者老师一杯茶。下半年,“构筑理想课堂”课程和“深度语文”课程进行整合,我得到如一老师的信任,担任“中国哲学”课程组长。但是,这半年,我却逐渐被湮没在迷失之中。在哲学的学习中难以深入,安静阅读甚至心无旁骛已成为奢侈。 如一老师说自己东北人,直性子,心里憋不住事,找我谈话,话语不多,却份量极重,每个字都重重的敲在我的心头。我恨透了这个状态的自己,但却无力自拔。如一老师对我说,人生是为道的过程,时刻保存着有性无性,越来越聚焦,越来越自由。我汗颜且痛苦,为自己心里曾经的借口。

网师对于我的意义,我觉得是于生命之中的渗透。在网师里,我是个差生。我只希望我能够在这里长期的留级,直到网师的品质成为我生命的烙印。

(三)

这一年,我有了不少教育行走的机会。

1月,行走在成都批判性思维研修营,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在我面前打开,打破狭隘的思维、眼界与观念,我不停地用学到的新东西来剖析自己,否定自己,然后倒空,再用全新的东西来填满。

4月,焦作师德演讲比赛和优质课比赛。

5月,“河南教师读书会”新知书吧第一期读书交流活动在郑州举行。

6月,行走在成都金堂,参加新教育第十五届年会的试讲。

7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但因为名额有限,想给学校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放弃了过去领奖。“带一本书去约会”鹤壁行,结识安阳绿色教育团队大咖。

8月,行走在福州、广水、鹤壁、修武等地交流,言说成为一种整理与总结,对走过的路做一修正,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客观理性地审视。

10月,行走在北京,结识了新阅读研究所的杨子湘老师,听她讲自己之前在图书馆做讲故事义工的故事,和她交流自己教室里的阅读,给了我长久且有意义的思考。

11月,行走在郑州管城新教育高峰论坛,聆听国内外专家的讲座,看课程在生命中穿越翱翔,在分论坛做《穿越一段旅程——丁香班童话剧叙述》的发言。

12月,“河南教师读书会”之“带一本书去听讲座”线下读书交流活动,在修武第二实验小学做童话剧课程讲座,畅聊读书。

另外,种子教师研训营、河南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的颁奖会、河南教师读书会、河南教师杏坛群的线下活动中,遇到了很多教育路上的同道中人,发生着很感人的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一种温暖,更加坚定前行的信念,也更清楚自己该走向何处。

在路上的时候多了,总是觉得心会浮躁很多,没有一个停顿的时间与空间。这个时候,我经常会想起李玉龙老师去世后,我和省《教育时报》代编辑的一段对话——

“李玉龙去世了,可惜。去世了,有那么多人惋惜,那这个人一生就成功了。”

“是啊。虽说和李老师交集不多,但每次相见都对我影响很大。”

“我也觉得很遗憾,突然为一个陌生人悲伤。”

“能在自己生命中留下些什么的人,其实很难。”

“为他人做事情,才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人都会走。早晚。只是坚守教育理想的人又走了一个。本土这样的人太少了。”

……

是啊,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的确,人都会走,早晚。我也经常会怀念1月成都批判性思维研训营和李玉龙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光。谈起教育,他细眯的两眼放射出明亮的光,表情严肃且凝重。他不去说教,只是坦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让我们明白教育需要自救,自己清醒,教育下会清醒。

很多时候,心头上的浮尘是需要一双手帮助自己拭去的。我很受启发,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守住自己的教室,只做行动者是不够的。成长就是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人从爬行到直立的变化是最基本的变化,能决定我是否不长期在一个层面滑行的判断标准便是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使学生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用自己的思考去左右学生的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我的教学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教师要有大视野,站在大格局里看问题。

1月成都研训营回来,在郑州做了停留。和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群主省《教育时报》代修鹏编辑小聚,他说想再次把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有规划有纪律的搞起来,能够汇聚河南甚至省外更多的爱读书的老师,持续性的把读书的意义根植在老师们的思想深处。

我知道接下这个任务,一定会占用自己的很多的时间,因为毕竟事务繁杂。可是觉得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累些也是值得的。于是,从3月份开始,河南教师读书会的线上线下活动开始慢慢地规划之中。

从4月份群搬家,到建立新群,从规划每周五晚的好书私享到月底共读,从线上活动到线下主题活动,新知书吧001到003,带一本书去xxx系列,从无数次群里的沟通到海报制作,很多事情都是忙里偷闲,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着读书会的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做着督促他人读书的事情,自己自然要先坚持。读书让我心静,让我思考,让我安稳。

但这一年的读和写,又显得太肤浅与贫瘠。一是读书不多,只有30本。二是读书没有计划,心不静,时间碎片化,读书随意性比较大,多用来静心。三是读书只有些零散的批注,形成文字也不多。四是每读一本书基本上都要用百十字写条说说,留下些阅读辙痕。五是买书欲望不大,觉得满书架的书很多都没读,但又不知道哪本是属于自己的书,似乎想找突破点。

从5月份河南教师读书会逐步走上轨道,每周五的好书私享及月底共读也陆续有近40本书推出,虽说很难做到本本都去读,但因为策划管理读书会工作,也无意识地在心里告诉自己,只有自己爱读书,是个读书人,才能做好读书会的相关工作。于是,读书会的推荐书目,也成为我这一年读的书的方向之一。《教育漫话》、《爱弥儿》、《夏山学校》、《静悄悄的革命》、《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等这些书都是读书会共读的书,有些书也是从书架上拿下来重读的。特别是《爱弥儿》要主持共读,就更加细致,书上批注密密麻麻,笔记本上摘抄感悟也写了不少,虽说最终还有遗憾,甚至形成的读书文字也被自己枪毙,但这种阅读体验也会成为一种财富,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因为一年来不停地阅读和参与交流分享,最终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

共读有交流碰撞的收获,自由阅读也有一种心灵安静的体验。寒假里,时间纯粹,任性了一把,马不停蹄地读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阿甘正传》、《复活》、《挪威的森林》等文学作品,心里舒畅至极。这些书虽故事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力量。我从中明白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需要不停地和自己的心对话,当心足够有力面对周围的一切时,行走便会更加有方向和目标,并且心无旁骛。

1月去成都参加批判性思维研训营,所接触的领域对自己来说很陌生,提前推荐了《批判性思维指南》、《罗伯特议事规则》和《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用来预习,很可惜,勉强读下来了《批判性思维指南》。但研训期间,因为有提前预习之功,介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运用另一种思维进行思考、辩论,有脑洞大开的感觉。网师选课,这学期选了中国哲学,对哲学总是有着畏难情绪,但因被任命为哲学组长,便硬着头皮去啃教材《中国哲学简史》和《牟宗三中国哲学简史》。简史读起来还好,但十九讲读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硬逼着去读,去啃,去摘抄,去提问,去完成预习作业。

《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是6月份去成都的慢车上读的,记得当时出门急,忘了带书,心里觉得空空,顺路到时报社向代老师索要了这本,最后还有误了火车,但幸好可以改签,路上的几十个小时就由它来作陪,少了多少无聊寂寞,感觉自己赚了很多。《朝圣》是去北京的高铁上读的,感觉很奇妙,似乎自己就像个朝圣者,去寻找那把宝剑,用剑来做什么,自己却很少思考。路途上读书,等于给心安置了个家,突然心在动荡中就安稳了。脑子里的一片混沌,有时候也会显现出条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心突然就豁然开朗起来。

还有些书,也可能会在2016年的书单里继续出现,比如于永正的书,比如泰戈尔的书,比如克里希那穆提的书。重读某一本书,或者是在为自己的心寻找着出口。只有把心沉在书里,它才不会迷失,最终才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

坚持的不好。博客上几乎没有更新。1月份,2014年度叙事荣获网师十佳年度叙事。上半年记录班级童话剧课程,文字记录有三万多字,照片记录几百张,下半年一年级班级日志,因为事多心不静,不能很好坚持。

发表文章方面, 1月14日刊发《回望2014,我最喜爱的书》、1月28 日刊发《回望2014,我的成长大事》、5月20日刊发《懂得他,走近他,关心他》、10月14日《和学生签个合同》、11月25日《教师成长之难,难在课题研究出成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2月16日《教室,生命生长的地方》。另外,在《现代教育报》发表了《黄雨伞》书评。没有刻意投稿,只给《教育时报》代老师、黄老师和任老师写了几篇文字,基本上都发出来了。

话说回来,其实还是懒,为自己不勤奋找借口。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情境数学《形色对应合成二》
    情境数学《形色对应合成二》

    活动内容:形色对应合成二 东营区实验幼儿园乔洁 活动目标: 通过读图和涂色的过程,使幼儿获得对形状、颜色和数字三者对应整合的综合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23页。 活动过程: 一、布题 黄色 蓝色 红色 3 4 5 6 7 8 9 1 2 1、按照幼儿用书中本练习的表格和示意图方法,将磁性教具摆放在表格中。 2、请幼儿在画纸上相应的图形部分上按照数字的提示涂上对应的颜色。 3、将表格中的每一横行的元素(数字或颜色特性卡)相互交换,形成新的题目。 二、幼儿操作用书 1、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中的表

    06-21
  •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在读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前,我就听说这本书内容比较深奥,理论知识很多,很难读懂。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了畏读心理。但是当我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写得真的很棒,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一段话: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

    07-22
  •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最近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现就对本书第四章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第三节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学生合作教学谈点浅显的体会。 当前的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构建优先原则,即基于行动、生成和构建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p225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学生分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可将班级按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立组长,有组长负责,根据组

    07-22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07-22
  •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

    07-22
  • 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总结
    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总结

    学习目标:1.加强学习。在假期中认真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智慧锦囊》、《细节决定成败》和《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这五本书。 2.通过读书,了解最新教育动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通过读书,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4.积极撰写读书心得,积累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内容: 1.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开展暑假学习。 2.坚持读书促进思考,思考促进成长的原则,将精

    07-22
  • 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
    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世间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亲子之爱是本能,是天性。但是不同的父母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位父母都能够把握好爱的尺度,过度的爱往往容易阻碍孩子的房展,而适度的爱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X虽然是个小男孩,但性格比较温顺,讲话、做事比较胆

    07-22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