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主体和求知者的联系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4-07-22 09:52:35
文章:天玉 分享

《密切主体和求知者的联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什么是共同体?帕克·帕尔默告诉我们,真正的共同体,事实上是许许多多的共同体,遍布在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并在书中出示共同体的图示,求知者们围绕在共同体的四周,主客体之间发生着动态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一张复杂的网状图。提高共同体关系网的运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追求真理。对此,我有如下认识:

一、密切主体和求知者的联系

知识作为一种外部刺激,能一定程度地触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如美术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绘出更为美丽的蝴蝶,用ppt展示蝴蝶的千姿百态。这时,主体(蝴蝶)的呈现从视觉上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再如,音乐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更有快地学唱新歌,让学生课前静心聆听美妙的歌曲。这时,主体(歌曲)的呈现方式从听觉上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如何更好地维系共同体的运营?仅凭感官上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密切主体和求知者之间的联系,将外部刺激深化为一种体验和感悟。而不是把知识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

一年级入学初,学习拼音成为学生学语文的第一主阵地。然而,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抽象的符号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对于外形相似的符号更是一头雾水,无法区分。学生思维发展的状态和主体(拼音)的抽象性,成为他们学拼音的一大阻力。如拼音教学中的四个生母“b、d、p、q”,外形相似,如何更好地加以区分呢?我曾使用编儿歌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但效果差强人意,原因何在?上和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区分,左和右的辨别却是一笔糊涂账。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解读一种抽象的符号,结果只有一个——糊涂到底。这时,主体和求知者之间的联系在日渐消减,共同体的架构变得愈加松散。我的师傅范老师采用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准确地区分形近生母——bd肚皮对肚皮,pq脸蛋对脸蛋,一句简单而形象的语言,打破了教学的僵局,问题也迎刃而解。

尊重学生的天性,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主体对求知者的刺激转化为一种体验,从而恰到好处地促进共同体的发展。

二、加强求知者之间的交流

“当我们试图去了解真正的共同体的主体时,我们就展开各种复杂形势的沟通——分享观察和释义,互相纠正和补充,一时引争论而分开,但接着又因达成了共识而结合。真正共同体绝对不是线性的、静态的、分等级的,而是圆形的、互动的、动态的。”由此可见,沟通在了解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更是将讨论机制引入课堂,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识字4教学摘录)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

师:这是一个字谜,猜猜看,是哪个字?

(举手学生寥寥无几)

师:不着急,同桌之间商量商量,最好说说理由。如果你们两都猜不出,可以问问前面和后面的小朋友,听听看,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

(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师: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是“跑”,因为它说“有马能行千里”,马跑得很快很快。

师:有点道理,有没有谁和她不一样?

生2:是“水”,因为它说“有水能养鱼虾”,鱼虾生活在水里。

师:有道理,但是,老师要提醒你们,不能只看一行去猜测这个谜底。

生3:是“马”“土”、“人”、“水”,因为它说“有马、有土、有人、有水”。

师:你想得很全面,但是,谜底其实只有一个字。

……(生无语)

师:这样吧,老师公布谜底,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个字,(板书“也”)同时,请注意这四个字“马”“土”、“人”、“水”,他们和“也”有什么关系呢?

(讨论,很快学生纷纷举手)

生4:“马”加“也”是“驰”,“土”加“也”是“地”,“人”加“也”是“他”,“水”加“也”是池。

(师随即拿出转盘演示,并指导学生随着转盘的转动读这首字谜。)

纵观学生的整个回答,虽然并未准确地猜出谜底,却都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在思维的撞击中,他们离主体越来越近。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从杂乱无章到略有头绪。在百般揣测下,谜底在学生“千呼万唤”中悄然现身,更激发了他们思考的动力。可见,加强求知者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加快共同体内部的运营。也有利于学生对主体的探索。

正如帕尔默所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维系好主体和求知者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求真理。
相关内容
  • 联系生活学语文《小厨房》
    联系生活学语文《小厨房》

    11月24日,本人执教了行政展示了《小厨房》,整体设计不错,充分体现了生活语文的特点,即紧密联系生活学语文。 一、选择生活中的内容 本人所教的《小厨房》是在校本教材七年级上册《小厨房》基础上,根据新校家政室的情况修改而成的。结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七年级对学生要学习写段落的要求,在修改校本教材时,突出了按一定顺序来写的特点。因此,课文开头介绍了小厨房所在的位置,中间按照正前方、左边和右边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小厨房里的设备,结尾总结小厨房设备齐全,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我喜欢学校的小厨房。整篇课

  • 主体计划与落实的制定——中国幼儿教育网
    主体计划与落实的制定——中国幼儿教育网

    采用主题形式综合儿童各领域的学习内容,把主题内容直接和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主题建构在儿童已知和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背景上。是一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开放性系统。将学习内容和过程联系起来,将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不同的儿童参与活动方式联系起来,将不同年龄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主题活动网络。我们以此为思路,在设计主题时我们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幼儿生活、构建课程综合化,打破传统的学科独进,各科割裂的局面,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中内容互相渗透,把集体教育、活动区教育与随机教

  • 联系本义,区分形近字,进而理解引申意义
    联系本义,区分形近字,进而理解引申意义

    进入两年级,随着识字量地增加,和汉字造字方式地渗透,识记单个汉字的问题已不大了。到了两年级,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大量生字地增加,以及小学生本身的识辨能力和知识面的欠缺,对于汉字中大量的形近字缺少辨析能力,易混淆,易错误。如:未和末这两个字笔划完全一样,只是两横长短不一样,学生经常搞错。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区分呢?于是我上网查找了这两个字的本义。未的本义是指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这样一说学生也就理解了,树的枝叶是长在上面的,所以一横在上面。还没结果,还没真正成熟,也因此上面这一横短一些。末的本义是指明

  • 主体性教育之呵护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主体性教育之呵护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二小 胡瑛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它既科学地阐述了教师主导作用是指导的作用;又科学地指出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去实施,必须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服务。然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的心理动力源泉则是追求自主发现。 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去发现,而不喜欢大人指手划脚。孩子通过实践(学习)活动自己发现,亦称创造。孩子的创造不同于成人的创造,所以称学生(孩子)的创造为类创造,它是主体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仰仗于孩子主体的真正回归,仰仗于孩子

  •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数学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数学能力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喜欢数学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实例1:二(2)班沈xy一家今年7月搬进了学校对面的新房子,用上了新电表,沈昕玥爸爸就给沈昕玥出了这样一题7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12,8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48,,9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70,我们家8月用电多少千瓦时?9月用电多少千瓦时?。通过

  • 密切主体和求知者的联系
    密切主体和求知者的联系

    什么是共同体?帕克帕尔默告诉我们,真正的共同体,事实上是许许多多的共同体,遍布在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并在书中出示共同体的图示,求知者们围绕在共同体的四周,主客体之间发生着动态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一张复杂的网状图。提高共同体关系网的运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追求真理。对此,我有如下认识: 一、密切主体和求知者的联系 知识作为一种外部刺激,能一定程度地触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如美术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绘出更为美丽的蝴蝶,用ppt展示蝴蝶的千姿百态。这时,主体(蝴蝶)的呈现从视觉上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再如,音

  • 求知探索:好吃的橘子
    求知探索:好吃的橘子

    作者: 松江区绿洲艺术幼儿园,实录:本月我们的开展了《橘子和苹果》的主题,所以在这个大主题的前提下,我通过观察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橘子。 在观察橘子的活动中,小朋友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品尝桔子。于是我预设了这个活动,我先将橘子分成六份,分别放在桌子上面。先让孩子们交流橘子的特点。有的小朋友发现这里的橘子是不一样的。我就问他们:你发现了哪些地方不一样?有的小朋友说:我看见了绿颜色的桔子。有的说:有的橘子是黄颜色的。还有小朋友说:有的桔子大、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