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5-06-12 09:04:17

《牵手“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本文从一个课程建设的教师视角,叙述了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反思改进路上,尝试将“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的粗浅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游学 综合实践活动

游学,从以单纯的春、秋游等活动形式出现,发展到以课程形态存在,期间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改进,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探索中的一种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而作为国家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校本化实施的课程。它们之间存有哪些交集?

对于正在探索游学课程开发的学校而言,“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两份活儿其实是某些教师一肩承担的,他们既是学科教师、班主任,也许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师,他们有可能既是承担游学课程研究的德育管理者,同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者。如何将“游学”个性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融合在一起,纳入一统的课程框架去思考、建设和发展呢?

作为一名了解、熟悉并正在研究、探索“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发现它们的共通之处,力求寻找两者整合实施的有效策略。一、牵手缘有纯洁的“感情基础”

假如将“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比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对象,它们之间的牵手似乎注定能得到诸多的允许和祝福。

1.“门当户对”的先天基础

“门当户对”被认为是成功联姻的重要基础,“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牵手就拥有这样的基础条件。

春秋战国孔子、庄子周游列国的治学精神是游学的始源。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中提到“旅行为增长知识、扩大眼界的教育法,有意义、有组织,有计划,修学旅行应该特别提倡,在行设法,将车船价目简之最少,最后减免,以此鼓励”。起源于1946年的日本“修学旅行”,是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为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可以说,游学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它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十分注重体验与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与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亲历性、自主性、整合性、探究性的课程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同样需要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休假日等开展活动。“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有采取走出书斋调剂闭门苦读的教育方法,其知行合一的性质都是有利于弥补死读书的弊端的,它们之间的确有一条携手发展的,具有操作性的有效途径。

2.“媒妁之言”的政策保证

“媒妁之言”往往被称为天作之合的催化,“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牵手有着国家政策保障。

2012年底,教育部着手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实施游学试点,苏州、合肥、西安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2013年,苏州市11所中小学校首批列入游学试点。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中,明确指出“游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游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牵手显得“名正言顺”。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特别介绍了中国修学旅行发展轨迹。主题演讲中,王司长从修学旅行顺应新形势,修学旅行圆梦蒲公英,修学旅行重在建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育的重点改革方面,修学旅行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成为中小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国家政策导向无疑是为“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颁发了合法牵手的证书。

二、牵手之初纯真的“行动尝试”

让“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从起先的独立存在走向彼此好感的花前月下,实践者迈出了实在的行动尝试。这些尝试都是原发性的,教师自身起初只是简单地觉得该是这样,所以这样做了。那种从无到有的成长与收获,让迈出尝试步伐的我们笑容灿烂纯洁。

1.“游”中有“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要求

当某些农村学校因考虑春秋游可能存在潜在隐患纷纷叫停这一活动的时候,**市实验小学开始研究“游”和“学”的关系,认为“游”中应该有“学”,“游”具有促进“学”的重要作用,“学”的过程有了心灵的纯粹体验,才能使足迹之游增添精神漫游的味道,两者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

“游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制定计划,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事先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特产典故,确定各组在旅途中重点关注的方向,旅途中强调小组合作完成对感兴趣的内容和项目的资料搜集,活动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收获。这种活动方式参考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础的做法:明确目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小组评价……让春秋游活动有了知行合一,多了作为活动的新的增长点。

2.游学手册,重在指导用综合实践的方法学习

“游学”作为活动和作为课程的最大不同,不是提出了类似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而是用比较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法去进行游学指导和实践。太仓市实验小学从2007年暑期的新加坡游学项目开始设计“游学手册”,这本小册子不仅要求孩子们制定一周出国游学的方案计划,还对游学的方法作了系统指导,将资料搜集法、计算分享法、应景访谈法、成果交流法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基本方法汇集其中。行前搜集新加坡的系列资料,计算游学资金支出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入住异国伙伴家庭有主题地访谈马来、印度族长辈,开学后与伙伴分享游学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这一系列方法的指导与实践让孩子们的“游学”更有容量、分量和质量。这种探索性的尝试让我们获得了同伴的夸赞,也取得了课程建设方面的些许成绩。

三、牵手也有无奈的“现实问题”

就如婚姻家庭中有误会,有磨合,也有矛盾冲突一样,“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在牵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恼人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陪伴在我们的一路前进中,更是阻拦在课程融合和发展的瓶颈处。综合教师访谈、学生问卷和自身的实践反思,觉得目前在牵手“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困扰着我们的最大问题在于——

1.沿用复制课程的基本形态,缺乏深入建构

从学校层面看,有了团队几年的协作努力,游学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课程的基本框架,不论从内容、方法上看各年段都有了侧重点。中年级侧重故土游学,方法偏重查、看、听、说、画,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娄东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故土文化的情感;高年级侧重周边城市游学和国际游学,方法侧重调查、访问、问卷、创作等,目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放眼世界的情怀。

随着搭建基本框架而来的问题是:侧重点成了固定点。有一次,我从学生问卷中得到这样的的信息:年纪稍小的孩子对像苏州穹窿山这样的人文性的游学之地不太接受,特别是对在迂回的碑帖墙畔学生队伍得逗留15分钟的设计很不喜欢,可是因为春秋季游学各年段的地点是固定的,一处动要处处动,似乎只能选择暂时不动。像这样的固定,缺乏了选择性,没有多样性,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是需要及时调整不断建构的。

从教师层面看,人员的流动更替十分迅速,他们对课程的认识和掌握始终与现实要求存在着距离,并且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大。因为有了一些看似经典的模版,我们有的老师更多的选择依葫芦画瓢,同是游览名山就今年用去年的,不去研究四年级侧重了哪几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当然就不理解五年级为什么要推出新的实践活动方法,更不会揣摩出同一种方法男女生实践的方式上若有微调更恰当,这又怎么能在游学指导中体现年段的不同,向孩子传递实践方法的精妙呢!这样巡回复制的游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没有成长性、创新性的,是僵化缺乏活力的。

2.尝试让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缺乏开放自由

2007年后的每一个暑期,学校都有两三批学子继续去新加坡游学,这些出国游学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他们身上一个个都透射出灵动、舒展、张扬的个性特点,这让我们看到了让学生参与游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可能性。以“牵手新加坡”案例为例,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了“我去新加坡”、“我在新加坡”、“我说新加坡”的三步骤课程,其中规定了“我去新加坡”是孩子们在飞行的旅途前须忘记录下对这个国家的认识;“我在新加坡”是指采集研究数据,充实游学笔记,尝试英语交流,篮球场上共比拼和德义小学学习陶艺;“我说新加坡”就是孩子们写下的修学笔记交流、随笔。

在这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认同的框架内,孩子的表现可以说是出色的,一本本资料是完整的,笔记语言是精彩的,照片资料是精美的,但是总让人觉得存有缺憾:让学生参与设计开发课程,是不是可以更开放一点,是不是也可以不记账,不谈英语和陶艺,是不是还可以尝试去做做小主题研究,自主积累资料,自主撰写简要的研究报告呢?这个问题的归因,应该是教师对“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的不完整,是对“课程生命力在于切合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方式的需要”的认识不全面。

四、牵手要有智慧的“支持策略”

紫玫瑰意寓守护爱情,象征深深的爱情。坚守完美婚姻有13种重要策略,减轻对方负担、保持耐心就是其中的两条。引用到“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牵手过程中,似乎也比较合适。

1.相互靠一靠,减负生存很重要

游学经常被视作为为德育活动的一种呈现方式,是一阶段一动作的,在实施的时间和步骤上常显匆忙。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短线、中线、长线主题相结合实施的,在实施时间保障上更有优势。游学是可以朝综合实践活动靠一靠的,汲取主题单元研究规范性、完整性方面的长处,将学科学习勾连进去思考与实践,或者就将游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短中线课题去做。

综合实践活动有完整的课型研究,有规范的课型特点,有科学的指导要则,但有的课往往会因此少了一些童趣和情趣,游学的融入可以弥补这个缺憾,让游的过程中快乐多一点,让课内的研究内容更生活化一点。另外,教师要在更多研究儿童学习心理、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指导,让实践更贴近儿童一点。

所以说,个性化的游学课程和国家课程性质的综合实践活动牵手,是需要智慧的,它们需要彼此融合,相互让位补位,保存两者的相似,亮化彼此的特色。

2.教师是中心,课程建设要耐心

佐藤学教授在《课程与教师》一书中提出:课程设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牵手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是要把握课程内容的三个纬度。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条线索的均衡与整合,拓展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学习的关系、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关系,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未知的、生动的、真实的情境。

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建设。只有真的参与了设计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游学实践单元的要点,指导好学生游学。我们希望儿童成为探究者,教师本身就应该是探究者。因此,学校应在师资调配方面考虑有一定的政策倾斜,让担任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教师团队有尽量大的稳定性。

三是要集中多个领域教师的智慧。杜威认为:一个有价值的活动能为儿童提供形成和检验问题答案以及实践思维过程的机会。游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如果能将孩子要实践和解决的问题与他们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课当中接触到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那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在“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小团队中兼有各学科教师,绝对是一种良策。

四是要有教育者的教育担当。学生是游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但他们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出现错误、懈怠,甚至逆反,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明确自己是管理者,要对安全等很多问题负责,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



结语:牵手要有和谐的“常态环境”

佐藤学先生说:一个零散的课程不可能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整合的观点或者哲学,不可能产生学习迁移。哈弗报告中也有这样的论述:课程需要一个联合的原则,呼吁教师推断和结合各自教学领域的精华部分。“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牵手,需要透过思考、觉察、归类、分析,需要反复概念化、同化、整合成独有的课程系统,这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历程,需要教育指导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多方面携手,营造一个和谐优良的常态研究和实践推动环境,让“游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智慧包容,和谐长驻。



参考文献

[1].鸿雁.播撒人文种子坚守教育思想——北京四中人文游学文化的实践与反思[M].中国德育,2011(1).

[2].冯京材.社会实践活动夏令营的本质、价值和设计框架[M].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1-2).

[3].刘玉叶.中国传统游学与现代教育[M].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4].严凯.教育游学,在经验与反思之间前行[M].中国德育,2013(19).

[5].茅佩珍.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M].网络科技时代,2008(17).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跟朋友一起学习更愉快
    跟朋友一起学习更愉快

    《小学生成长顾问》 一起学习更愉快 喂!我要回家了,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跟家里人说好,玩到7点就回家。 喜珍从座位上站起来,对大家说。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这么早就要回去啦?现在正是好玩的时候,不是吗? 景兰望着其他同学说。 那我们玩电动玩具好吗?大家都到这里来坐吧! 景兰叫所有同学围坐在一块儿,结果喜珍马上坐下玩了起来。回家晚了,妈妈一定会责备自己,喜珍虽然知道,可是因为玩得太投入,还是很晚才回家。 你这小丫头,都几点了?竟然现在才回家! 一看表,已经9点了。 你最近究竟跟谁在一起玩啊?玩到这

    07-22
  • 用爱让学生走出学习的低谷
    用爱让学生走出学习的低谷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说父母的教育和自身行为是孩子的第一影响源,那么教师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二影响源。教师的一个赞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的眼里都是一种爱。如何用爱让学生走出学习的低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Y是一个话比较多的孩子,经常在上课时不分场合随意说话,随便抢嘴,无组织无纪律,弄得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务,是老师哭笑不得、学生头疼的人物。 这是一节科学课,课堂上小Y又开始管不住他的嘴巴了,频频抢嘴。我提醒了他,边上的同学也提

    07-22
  •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做孩子热衷的倾听者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做孩子热衷的倾听者

    师德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中变化着。今年师德的涵义与以往又有了新的不同,以往的师德它包含了高尚的道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如今的师德它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是一种职业道德,其次是体现教师的德性、教养、敬畏的态度及思索的习惯,还包含着要做有文化的教师,最后要有绅士的风度(淑女的风范),也就是说社会对我们教师这一队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当今的教师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着新的挑战。 几天的集体师德培训即将告一段落,每次的师德培训总会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的话语,今年的培训也是如此,让

    07-22
  •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对“生本”的十点思考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对“生本”的十点思考

    1、第一点思考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以往教学中,我们经常谈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这两种理念是有相同之处的,都是要我们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我们常常在听课中发现,教师迫不及待地赶进度,不给学生很多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表达,而以单方面的灌输来代替知识的习得。很多老师也经常有这个疑问,很多数学知识只要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一节课甚至几节课时间来验证,推理,弄得一辛苦,说不定有些学生仍然不懂。教师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教师承担的任务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告之学生,学生知其然更要

    07-22
  • 抓住教育的契机重拾学习信心
    抓住教育的契机重拾学习信心

    在班中,通常有两类学生是我最喜爱的:一类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类是虽然不算聪明却非常努力,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自卑的。而成斌,并不是这两类中的一员,所以,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他没有多大的印象,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比较爱说话的孩子,可是后来他三番五次的打小报告,上课也管不住自己,废话也多,渐渐的,我也开始不喜欢他了,说心里话,我甚至开始有些讨厌他了。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了很久,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居然连两位数除法都不会做了,怎么会这样?!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虽然没有明确的

    07-22
  • 灵动课堂  精彩人生
    灵动课堂 精彩人生

    灵动课堂 精彩人生 四川省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梁国新 tel:1398915089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育人的表象,育人是教书的实质。课堂,是教书的主阵地,这就意味着什么样的课堂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教书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活学生潜在的心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那,就迫切需要灵动的课堂。 与其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不如让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这句话,足以说明有冲击力的智慧火花源自于个体或群体的内在爆发力。点燃要凭借外力的接济,是被动的;而迸发是靠内力的爆发,是主动的。身

    07-22
  • 剥却笋皮现庐山真面目,层层深入见名著真人性——赏鲍国潮老师《
    剥却笋皮现庐山真面目,层层深入见名著真人性——赏鲍国潮老师《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选自《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长篇小说,要让孩子们在短短40分钟时间借助这短短几段文字,品析小说所塑造的经典人物,非小事一桩。但教材偏偏选了,鲍国潮老师也偏偏选了,虞大明也选此文亮相于公开课,这也非一般可为。而事实对于我听课者来说,欣赏完鲍国潮老师整一堂课后,回忆虞大明老师课堂教学风采,才切实感受到非一般的选材也非一般的老师能所为,而这非一般的老师主要所呈现的便是课堂的驾驭能力。 简单地说课文在课堂上被鲍老师和同学们解读为: 第一层:说说凤辣子给你的第一印象。(华丽妖娆) 第二层:说

    07-22
  • 观“活动设计的原则”有感——设计精彩活动,还学生精彩童年
    观“活动设计的原则”有感——设计精彩活动,还学生精彩童年

    记得去年九月,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我是无比地光荣与自豪。因为这是一份轻松愉快的职业。然而我错了,彻底地错了。这的确是份体面活,同时也是份脑力活。小学老师,论知识,只要是中学毕业的人谁都可以做,何必需要一个本科生呢?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只是知识说了算,小学生学习心理、能力、思维等等都与成人不同,且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暂,个体差异也不尽相同。如何设计出精彩的课堂,还学生精彩的童年呢? 于是我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张老师的一个讲座。我感到一堂精彩的课堂必定由精彩的活动环节组成,然而,何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