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促进有效学习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6-01-09 21:25:38

《寻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促进有效学习》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它几乎是教育的全部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靠学习习惯来规范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质量。
1、培养专心、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古语说,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事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一心二用绝对无法保证学习效果。虽然班额大,小学生生性好动,一堂课很难使每一位学生至始至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我们提倡,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学习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学习。同时,注重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督促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集中精力的习惯,比如,上课不摆弄笔等学习用品,不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要做到心无旁骛,不拖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容易专心致志了。
2、培养倾听的习惯,促进有效学习
全国著名德育专家王芳老师说过:学会倾听,学会等待、忍让和宽容,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的。倾听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对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学会倾听,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和同学讲话时,随意打断或插嘴,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我们教育孩子们一定要耐心地听别人讲完,如有异议或其他想法,也要等到老师、同学讲完,才能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当老师、同学讲错时,更应该耐心地听下去,不要抢着往下说。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听取学生回答时,身体靠近学生,头微微倾向回答问题的学生。当学生的座位很靠后或是回答得很轻的时候,教师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做出听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我们认为,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桌对话、小组对话、表演等是目前我们小学英语大班教学课堂上很常见的操练形式。但是,每当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其他几十位学生就乱哄哄的。我们就让其他学生通过认真聆听来评价发言表演的同学,给他们指出不足,并进行打分,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3、培养预、复习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知识一个引导者,学习中的大量问题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如果没有预习即将要学的内容,上课了还不知道这节课要上是什么内容,那么在上课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被动地接受知识。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预习的习惯慢慢实现的。
复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速度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我们认为,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刚学的单词,要你复习,你就反复地读和抄;刚学的对话、课文,让你复习,你就反复地读……复习是一个融会贯通、梳理整和、归纳总结的过程。复习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4、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习信心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满堂灌”,现在,虽说课改进行得热火朝天,极力批判这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但我们还是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还是习惯于“硬性的灌”。什么都耐心地一五一十地讲给学生听,甚至有时候重复好几遍的讲,生怕它们不懂。结果教师很累,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老师口中的一个“又”字
    老师口中的一个“又”字

    谈又 某位老师喊道:你怎么又这样?!之后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心中却最在意那个又字,心中默念着数遍又,可惜了老师用心良苦的一番教育之词,大多未能入耳。 你若站在一旁,观之,也会不太关注孩子的错误,相反你会看到孩子的表情,眼神,小动作,尤其是那个又字。 又,表示重复或继续。故教师的这一句:你又,,,,,,则表示,至少对两次行为的讲述、批评,这一习惯用语也会导致孩子中个别第一次偶尔为之的孩子颇为抵触这个词,那结果嘛,可想而知,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教育之论,事倍而功半,换一角度思考,就一事论一事,避免让孩子活

    07-22
  •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师看来,低年级哪有什么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呀?他们都是健健康康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快乐啊!其实,我们教师把心理健康想得太单一了,什么抑郁症啊,早恋啊之类的才归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疏不知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在我们班里就有一个使我想了很多法子的问题孩子。 他叫小龙,从我刚接到这个班时,就有老师对我说,这个小龙,在幼儿园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与他接触后,我才发现,真的是一个老大难,上课不听讲,只顾自己玩,下课和几个同学勾肩搭背一起吵,隔三差五同学要报他的小报告,小龙怎么怎么了?

    07-22
  •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做孩子热衷的倾听者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做孩子热衷的倾听者

    师德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中变化着。今年师德的涵义与以往又有了新的不同,以往的师德它包含了高尚的道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如今的师德它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是一种职业道德,其次是体现教师的德性、教养、敬畏的态度及思索的习惯,还包含着要做有文化的教师,最后要有绅士的风度(淑女的风范),也就是说社会对我们教师这一队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当今的教师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着新的挑战。 几天的集体师德培训即将告一段落,每次的师德培训总会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的话语,今年的培训也是如此,让

    07-22
  •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对“生本”的十点思考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对“生本”的十点思考

    1、第一点思考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以往教学中,我们经常谈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这两种理念是有相同之处的,都是要我们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我们常常在听课中发现,教师迫不及待地赶进度,不给学生很多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表达,而以单方面的灌输来代替知识的习得。很多老师也经常有这个疑问,很多数学知识只要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一节课甚至几节课时间来验证,推理,弄得一辛苦,说不定有些学生仍然不懂。教师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教师承担的任务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告之学生,学生知其然更要

    07-22
  • 对偶尔犯错的孩子轻描淡写式的教育
    对偶尔犯错的孩子轻描淡写式的教育

    轻描淡写式的教育对那些偶尔犯错的孩子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教育机智,给予了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但对于行为问题后进生其成效是微乎其微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他们的转化不是在问题发生后,而是在看到他们的成长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重视评价之功效,让其产生巨大的能量,促使学生自觉回归向善的轨道。 案例:小倩是我班一名特殊的女孩子,每一天都要闹出些事情来。开学伊始,为了能深入了解她,我以《我眼中的小倩》为题让学生写写她的故事。一个个故事让我瞠目结舌: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她不仅缺少家人的关爱,更

    07-22
  •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倾听与表达,一静一动,在课堂上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行为。但如果一定要让两者分出伯仲,你会选哪一个? 打个比方,倾听好比电脑录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信息被输入、分区保存,甚至旧有的东西被替换、重新合成。而表达则好比是输出,如果这台电脑确实存有了很多好东西,那输出的也可以是好东西,但如果这台电脑本身并没有多少好东西,输出的则只能是一些垃圾。 所以,对于一个在学习中的学生而言,他更重要的任务是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见解;如果能做得更好,就加上自己的理解、加工与整合。知识的习得,需要的是领悟,纸上得

    07-22
  • 用心理解孩子
    用心理解孩子

    摘要: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完整的保留这两样东西。 初接这个班是在三年前,当时孩子们刚上二年级,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而从幼儿园里带来的知识已经不能应付二年级的知识,于是一些不懂得听课,作业又做得马虎,知识得不到进一步的巩固的孩子,成绩慢慢有所下滑。也许是刚换了老师,孩子有些不适应,但是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老是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认可我,喜欢我的课。 于是我下了功夫备课,希望每一节课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07-22
  •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学情分析,让课堂重现生命活力

    现在的孩子,讲什么都没兴趣唉,越是精心准备,越是没法上 学生不配合,再好的设计也没办法施行我们常常会这样的抱怨,似乎都是因为学生的冷漠、无知、厌学,才使我们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真的如此吗?试想:我们讲的是学生已知的,他会想再听一遍吗?我们讲的都是参考书上有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他为什么还要听你唠叨?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