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无意记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栏目: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时间:2015-05-26 20:23:29

《无意记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区域地理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其包含大量信息却让学生感到学习和记忆的困难。文章基于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想法,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无意记忆对于教学的意义,并就其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专门探讨。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提升区域地理教学效果,引发地理教师对无意记忆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无意记忆;区域地理;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cidental memory in reg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Sheng  jie
(Tai Cang NO.1 Middle School ,Suzhou 215400 China)
Abstract:Regional geography has been the core content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but lar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it contains let the students feel learning and memory problems. Based on the idea to lighten students' burden of memory and enhance students' memory effect, this paper finds the meaning of incidental memory for teaching by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and offers special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incidental memory in reg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The paper aims at enhancing reg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research, and stimulates geographical teachers' attention and thingking about incidental memory.
Key words: incidental memory; regional geography; application
1、引 言
区域地理在地理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初中地理更是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主,正式版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示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述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及联系”[1]。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应重视学生的方法习得和生存能力发展,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累积。记忆对于学习的作用十分关键。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基础知识,应当永远保存在记忆中,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不断吸收和获取更多知识的‘海绵’,是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的底子,是使知识得以发展加强和充实的钥匙。”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必须记忆区域的位置、自然及人文特征等知识,既是认识和欣赏世界的需要,也是进一步综合学习地理学的基础,必使学生终身受益。然而,区域地理的内容往往给学生以“繁杂”之感,记忆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重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认知,即有目的地进行记忆、思考等思维活动,但却常常忽视无意心理活动的价值。事实上,学生为了记忆知识,确实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并且过程十分痛苦,久而久之,甚至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排斥心理。而无意记忆能让学生在自然而然、轻松愉快的条件下接受信息,在感觉不到记忆的情况下记忆和提取知识和经验,是一种快乐无负担的记忆方式,有助于克服对学习的畏惧与抵触情绪,以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概念界定
哲学上对无意识的探讨由来已久,笛卡尔、莱布尼兹和弗洛伊德等均关注到无意识问题。实验室关于学习和记忆无意识过程的研究证据最初来自Ebbinghaus(1885),这位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在运用节省法测量记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知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记忆的第三大类——无意识记忆。
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记忆包含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过程,无意识可融入各个环节,主要有无意识记和内隐记忆。
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自觉的目的,也没有经过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进行某种活动时,如参加一个集会、看电影或戏剧时,虽然我们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努力和采取什么特殊的措施,但是这些活动和内容情节却可能自然而然地被识记下来。这就是无意识记,也叫做不随意识记。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须达到意识状态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 个体已获得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易化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效果。内隐记忆的特点在于: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刻意提取这种记忆,但它却会在特定的操作任务中表现出来。[2]比如,我们常常在看到某个广告的产品时会想起在哪见过,并产生一定的喜好倾向。因此,内隐记忆侧重的是记忆过程的无意识提取,是记忆在回忆中表现出的无意识倾向,可理解为一种无意回忆,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的记忆。而需要有意识回忆的记忆则称为外显记忆。
3、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无意记忆的可行性
3.1 无意记忆符合学生认知心理需求
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同时伴随着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两者兼顾才是全面、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取并积累起来的,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无意接收到许多影响。例如,学生做练习题时,往往没有识记那些作为练习材料的明确目的,而完成作业本身却使他们记住了那些材料。                 
内隐记忆对于学习的积极意义则在于:平时的学习实践中,应尽量多地接触和累积各种知识、信息和经验,我们也许无法明确意识到一些信息在我们脑中的印迹,但它们却会在我们执行特定操作任务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实现再学时的节省,有些经验虽然我们会马上忘记,但并不意味这种经验是徒劳的。例如,成人对自己幼儿时期的母语学习经历几乎无法提取,但这一时期所习得的经验与技能却对后续学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2 区域地理知识特点要求运用无意记忆
区域地理鲜明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是关注到地球的表面系统中,哪个地方存在哪些地理景观,怎样的景观才能形成一个区域的特征,对于原理性的知识,初中所涉及到的较少(图1)。这些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对于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一定量的区域地理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素养的必备条件,是认知世界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要求有意识记的同时,还得加强对无意记忆的指导。
图1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
现在的初中地理教材也有这样一种倾向。比之从前,现行教材越来越减少了区域案例的数量。这是由于教育目标的转向,由注重知识向更注重方法与能力的方向靠拢,***也减少了对识记性知识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讲授重点、典型区域,介绍区域内的主要特征,将方法习得放在首位,而不再力求面面俱到。当然,这样的目标无可厚非,也正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进步,事实上教师也不可能穷其所有。但是,***不要求不代表教学不需要,不代表学生不需要,况且虽不是明确要求但其实却往往“暗藏玄机”。实际上,认识区域方法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认知材料的基础上,而且这些感性知识往往正是学生的兴趣生长点,***不要求,但培养学生素质、开阔学生眼界却需要。因此,教师不宜“偷懒”,仍应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同时注意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其实,区域地理教学处处有记忆,而记忆难始终是困扰学生和老师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笔者认为无意记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首先,无意记忆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解放脑力以用于思考;另外,无意记忆虽然具有偶然性和片断性,但区域地理的很多知识相对比较零散,正好适合采用此种方式进行记忆;再者,例如风土人情等小知识不涉及作为***内容,但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此类知识,可扩展学生的视野,也能辅助学生记忆相关内容,而对于这些知识当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记忆努力。
3.3区域地理学习方法要求运用无意记忆
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与目的是要努力让学生构建清晰的“脑中地图”。“脑中地图”(mental map)就是指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与联系,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在头脑中编制的一幅“地图”,以有效地贮存和记忆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3]“脑中地图”可以将大量信息整合于某一图式中,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象表象,分层链锁式记忆,清晰、直观且便于贮存和提取。并且,“脑中地图”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很容易补进后学知识,从而使认知结构更为完善。很显然,“脑中地图”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形成对于一个区域比较完整的认识,靠整天背地图是难以办到且乏味的。因此,“脑中地图”的形成必是一个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需经历由模糊逐渐清晰的过程。区域地理教学不是孤立的,某一区域往往会出现在不同的教学主题中,比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会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可见对于区域的认识经常是先分散而后逐渐全面和深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 “无意插柳、顾此及彼”,为后续内容作“无意”铺垫,可以实现后续学习时的节省。例如,在讲日本岛弧多火山、地震时“顺便”说说日本列岛的构成,这样对附加的知识不作学习要求,但却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再学时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感,很可能降低学习难度。无意记忆的许多貌似零散的“枝叶”,可以让“脑中地图”越来越丰满和清晰。
4、无意记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激发兴趣,调动情感,维持注意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心理学上认为,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努力,如“头悬梁,锥刺股”之痛,老师三令五申,长此下去,会使人感到疲劳、厌倦。然而,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情感,可以引发学生勿需特定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利于工作长久进行,加之鲜明、生动的信息呈现都能增强个体对知识的无意记忆。
4.1.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探寻未知是人类的天性,儿童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感到好奇,而中学生对于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总会想要寻求答案,因此产生学习动机。 “以问题带知识”的启发式教学中,不断产生的疑惑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在积极寻求答案的情境中沉浸于学习。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就下课了,同学们也许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意犹未尽,那么这无疑是一次成功教学。
4.1.2联系时事与生活,学现实中的地理
如今是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是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学生自身渴望了解当代世界的风云变幻,教师可借助探讨时事而融入区域地理知识,这是帮助学生增进他们对时事的认识,必会大受欢迎,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无意记忆。例如,对于2011年4月,中菲关于黄岩岛冲突事件,地理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南海海域地图,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了解南海海域各岛屿归属状况,提升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和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了解到菲律宾属于东南亚,这里就顺便补习东南亚地区了,带着兴趣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忆了知识。
4.1.3注重课堂语言艺术,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很大一部分要靠老师用语言传授知识经验。教师妙语连珠的课堂,即是不使用任何其他“花招”,也能将学生深深吸引。同时,老师智慧而风趣的语言无疑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下面这些语言,想让学生无动于衷都难。
A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影响玉门关地区的风是夏季的东南风。[4]
B东北的河水跟我们这不一样,一年有两次汛期,所以东北人一年有两次淹死的机会。
C 我国有句成语叫“力争上游”,这里“上游”代表较高的水平。实际情况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下游的社会经济水平比较高。
D“疆”字与新疆地形非常吻合,常言道:无巧不成书。细心的新疆人发现“疆”字右半边的“畺”与新疆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较吻合,因此,引发了人们的好奇。[5]
4.1.4利用多媒体,丰富视听,调动情绪
区域地理能够增进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包含内容十分多样。但是,教师的语言描述与教科书上的一些图片往往不能满足初中生求知的需要。借助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上至太空,下至深海。虽然不是最直接的亲身体验,但显然也能给学生呈上一场视听盛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作用。让学生生出“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之感。
4.1.5常变常新,以“奇”激趣
我们常常期望学生能有创新意识,其实老师也应该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新颖别致。总是遵循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在教学中,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以不同的方法讲解难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等,常常能改善学生懈怠的学习状态,并且那些不一样的东西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有位地理老师在讲南极洲时,故意把一幅“南极洲”地图倒着挂。这时,有的同学就马上给老师指出来,老师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南极洲”三个字倒了。老师紧追不舍,那要是没“南极洲”三个字,你们还能说我把地图挂倒了么?于是,同学们讨论开来……这样,老师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进而展开后续教学。也许,同学们会一辈子记住那幅挂倒的“南极洲”。
4.2重视区域对比,联想记忆
加强区域对比,能够凸现区域特征,而突出的信息则能更好地刺激无意记忆的产生。同时,运用对比法可以使学生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类似的或对立的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的效果,记忆起来更省时省力。例如,欧洲西部和北美洲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2),但可对比两地分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形成原因。2 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4.3突出地图及地理图片的直观作用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用地图表现的信息,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地图将实际区域中分布的地理事物展布图上,而材料信息越直观越有利于无意记忆。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承载大量的信息却给学生以一目了然的清晰印象。同时,直观的地图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情感,这样的积极氛围有利于发挥无意记忆的优势。
同样,地理景观图片也是重要的直观工具。如学“热带雨林自然带”,先看“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植物特别茂密,乔木、灌木、草本混杂,树种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鳄鱼、河马,树上有猿猴、猩猩攀缘,空中飞翔着各种鸟类。因此,学生就能较容易地感知和记忆热带雨林带动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特征,而不必老师反复强调和讲解。
4.4精讲教材,丰富案例,真正分析
地理语言通常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强调结论而忽视了原因、过程的讲解,这样让学生体验不到地理的科学性与美感,也不利于理解知识,难以启发无意记忆。
无意记忆始终伴随着学习,而只有在学习中多动脑筋深入学习,才能让无意记忆深刻。比如,教师要想让学生记住“东南亚国家多信奉佛教,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菲律宾多信奉天主教”这一知识点,单纯的这样一句文字显然不够“有意思”,也不可能让学生完成无意记忆。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该地区的殖民历史进行讲解或是再加些其他的材料辅助理解,那么学生可能记不住那些具体的殖民历史(当然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讲解历史),但对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让这个事情变得有意义,会加深对结论的印象,帮助实现无意记忆。
区域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是案例教学。对中学生而言,那些抽象干瘪的条论实在让人乏味难懂,而具体生动的实例却另其津津乐道、难以忘怀。案例,是承载理论的绝好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以“例”解“理”,才能分析到位且打动人心。
综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具有较为透彻的理解,自动实现无意记忆。因为,无意记忆喜欢选择那些“通透性”强的、“好记”的内容。事实上,对于区域的认识总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这也是“脑中地图”的构建过程,每一次接触新知都可以引发对旧知的联想。例如,在学习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时,自然会复习澳大利亚的经纬、海陆位置,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和复习相关的其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为后续学习预设铺垫,如介绍人口、城市分布等,但显然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此,而只需点到为止,待下回详细分解。这样,就可以通过预设与反复加深对知识的无意记忆。
5 结 语
记忆,永远是思维不可缺少的部分。无意记忆是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它能让记忆变得轻松,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应该有心做潜力的开发者。区域地理,包含许多普及性的基础知识,不论***是否要求,地理教师亦有责任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区域知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及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无意记忆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减轻记忆压力,对提高区域地理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是值得尝试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治良,郭力平,王沛等编著.记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4,203-211.
[3] 谢定兰主编.没有记不牢的知识—名师最能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秘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杨治良,周颖,李林.无意识认知的探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3):161-165
[5] 陈经雄.试谈无意识记在教学上的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82-83
[6] 车丽萍.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4,17.
[7] 张印全,毕云芬.内隐记忆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知网,2006.
[8] 温秀群.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2):25-28.
[9] 梁华村.刍议无意心理现象在教学中的运用[J].石油教育,2000(8):6-8.
[10] 巢昕.知觉和概念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及其教学启示[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07:38-43.
[11] 江君青.加强无意识记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08(11-12):161.
[12] 王娅.无意注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知网.
[13] 陈平文.基于内隐记忆理论的外语教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142-144.
[14] 宿国豪.地理教学的几种有效记忆法[C].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661-662.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车丽萍.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
[3]李玲玲.影响中学生脑中地图构建的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环学院,2008.
[4] 2012年苏州市初中结业*** 地理试卷.
[5] 仲政《第四节“‘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学设计与点评》[M]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总第317期.
推荐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1、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池 、 电线 、 灯泡 等组成。 2、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干电池(直流电) 电,家里用的电是 交流 电,电压是220V。 3、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 导体 ,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 绝缘体 。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 3 伏,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 1.5 伏。 5、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 开关 控制的。 6、电路连接有 串联 和并联 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 并联 方法连接的。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

    07-22
  • 《便捷访问网站》课后反思
    《便捷访问网站》课后反思

    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快速浏览网络信息的方法,是一节比较简单的网络课,学生主要要学会收藏夹的使用、网址列表和历史记录这三个操作,修改主页作为扩充内容加入其中。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好坏参半。 一开始用比赛的方法打开上节课浏览过的网址,发现速度相差很多,快的同学几秒钟就完成,慢的可能才刚刚打开浏览器,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上台演示。 由同学说到收藏夹,有的说到网址列表,于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把这两块内容进行教授。 接着请学生结合书本,找找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因为历史记录这一块相对有点难度,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 因为

    07-22
  • 小学(苏科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手机》教案
    小学(苏科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手机》教案

    教学内容:《手机》这一课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苏科版) 六年级下册技术初步《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让美妙的声音响起来》中的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电子类作品,运用学到的技术制作手机。由于学生在六年级上册技术初步《让我们的制作亮起来》一课中接触过电路连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旧引新,由浅入深,让学生轻松掌握技术,体验劳动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制作的主要方式,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品质;让学生在制作

    07-22
  • 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春节知多少》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春节知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2、通过小调查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春节图片和视频中重温春节生活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送祝福的实践活动中对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表达感谢之情。 *过程与方法:尝试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解春节的相关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知道春节期间有很多人还在辛勤工作,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人劳动的感谢之情。 ◆教学准备:1、搜集并了解

    07-22
  • 品家乡特产,悟风土人情——品社公开课《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设计
    品家乡特产,悟风土人情——品社公开课《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江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本话题的关键词是特产。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社会活动参与面不广,所以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为此,我将安排课前调查表帮助他们搜集家乡的特产,从而奠定课堂基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家乡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间的关系,特从学生周边熟悉的特产开始介绍,激起本地孩子与新居民子女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了解各地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关系。 2.通过家乡特产的介绍与品尝,激起学生爱

    04-13
  • 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顾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欣赏、交流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调查,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促进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在观看图片和开展我来做导游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向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是一

    05-12
  • 无意记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记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区域地理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其包含大量信息却让学生感到学习和记忆的困难。文章基于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想法,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无意记忆对于教学的意义,并就其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专门探讨。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提升区域地理教学效果,引发地理教师对无意记忆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无意记忆;区域地理;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cidental memory in reg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Sheng jie (Tai

    05-26
  • 星级教师展示课,又一次体会到科学课的价值
    星级教师展示课,又一次体会到科学课的价值

    自从06年回到一线工作,还没上过公开课。去年兼任教务主任,所以安排公开课的时候,也就没把自己套进去。回想这十年,除了听课,上课本来就寥寥无几,上课也是熟练工,总觉得自己只会对别人的课指手划脚,但真正自己上,问题多多。 今年学校评选了星级教师,也给自己套了个星级教师的称号,一定得带头认真上好展示课。虽然课早就选好了,上《磁铁有磁性》,这课没有很大的挑战性,是很经典的科学课。但总有很多理由拖到临阵磨枪,星期一晚上,加班加点。 备课。再次仔细看了教材,找到参考教案,呵呵,人都有依赖性;接着一一分析每个活动,思考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