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在科学探究中体现开放性——《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时间:2015-06-07 19:35:04

《在科学探究中体现开放性——《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叶澜教授在谈到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时说,一节好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也是值得反思和需要重建的。回想自己的课堂,没有完美的,但却是促使自己进一步思考和重建。例如教科版五下《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我作了思考与改进,使科学探究更具开放性,更贴合学生,着眼于学生发展。
一、整合中体现开放
《热是怎样传递的》属于概念建构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热传导。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体验热是可以传递的;二是研究热在铁丝(铜棒)中是怎样传递的;三是研究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发现热可以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也可以从一个地方向四面八方传递,从而抽象出热传导的本质特征,建立热传导概念。即通过直接接触,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如果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我们会面临这样的情景:学生忙着应付一个一个活动,聆听指导,实验,交流,再指导再实验再交流,老师组织累,而学生的学习总是被打断又浪费时间,这样的感觉很不好。于是根据本堂课的实际,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优化,两个实验从扶到放整合成一个大活动,使课堂更开放。当有小组完成铜棒实验时,教师提示:“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问老师要一个小锦囊!(研究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激励中引入下一个自主探究活动。
实验完成后两个实验一起交流,从现象抽象本质。开放的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持续研究的空间和时间。“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提供帮助,点拨,看着孩子们‘捣糨糊!’”,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一种状态,课堂还给了学生。“找出一种方法,让老师可以少教,让学生可以多学。”我想教学是需要策略的。
二、       开放中蕴含生成
关注生成,首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我把研究热在铜棒中怎样传递作为重点。我思考:怎样使学生的思维更开放,更利于探究,更利于概念建构?显然,仅仅在一端加热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师:“怎样使铜棒变热?”
生:“放火上烤能让铜棒变热。”
师:“在哪里加热?”
生:“在一头。”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在中间。”
生:“在铜棒任何一点加热都能使铜棒变热。”
师:“在一端加热,热在铜棒中怎么传递?在中间?在另一端?你能设计一个实验看见热在铜棒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吗?小组选择一个地方加热,先作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或探索。”开放性的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探究欲望,展示了前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研究更主动更自主,活动增加了探索性。一个小组为在哪里加热有了不同意见,我请他们说说各自理由然后决定。想在中间加热的同学说,在中间加热火柴最先掉完,实验时间最短,他说服了其他同学。为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
交流分析活动中,学生汇报了在不同地方加热铜棒和金属圆片的实验现象和发现,老师提问:“热在铜棒和金属圆片中传递有什么共同点?”热传导概念建构水到渠成——通过直接接触,热从热的地方传递到冷的地方。接着出示弯曲的铜棒和铜球考考学生热是怎么传导的,深化热传导的认识。
科学探究,唯有开放,才有活力。我欣喜地看到了思维碰撞,看到了朝气蓬勃的孩子们。
    三、开放中着眼发展
    本课的概念学习是建立在单元背景下,除了热传导,还渗透其他几种热传递方式。课伊始,老师问:“你有什么方法让铜棒变热?”学生说:“火上烤”、“太阳晒”、“放热水中”等,课的后段让学生观看图片找找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学生会发现一些不属于热传导的热传递方式,如晒太阳,热又是怎么传递的?引发拓展阅读——“热的传递方式”,即本单元资料库的阅读,使知识结构化,也为制作保温杯奠定基础。
除了科学概念,本课希望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时间里,在设计实验、合作交流、科学思维上有所发展。用记录帮助探究,让记录成为一种习惯也是学生的发展目标。本课中,教师板画引导记录,记录指向小组合作,简洁又富有个性的图文记录了小组的实验设计、猜想、现象和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了热在铜棒中怎样传递的问题。这样的探究经历不断积累,那就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学探究重点不在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而在于满足求知欲,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这是《课标解读》对科学探究的解读,它为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使我内心澄明、视界敞亮。
推荐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 科学期中阶段性检测反思
    科学期中阶段性检测反思

    这几天,也算为科学期中阶段性检测而忙碌着。成绩80有余,任教的班级均有不合格的现象出现,不尽人意。从卷面看,一些非常容易而且是基本的知识,如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周围直接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等填空题都答不上来。对昆虫的触角、选择题的正答和诱答、判断题的正误以及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等模棱两可,分辨不清。观察实验,填写不完整,分析不具体,结论不得出。阅卷之余,不免有些思考: 1、学生对科学概念没有很好理解、掌握,造成填写失误多。可能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概念的消化。 2、尽管

    07-22
  • 小学科学课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特别强烈的需求 ,在科学课导入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而顺利生成探究问题,引入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一、巧置疑障,形成问题情境,以疑促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提供给学生一些让学生可能成功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激发起学生尝试的动机和参与的热情,从而生成探究性问题

    07-22
  • 轻松快乐上信息技术课
    轻松快乐上信息技术课

    田瑞松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像传统学科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引,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加强学生记忆,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制度,有时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上的很辛苦,讲了好多,就怕少讲了什么。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会操作的同学早就听的不耐烦了,不会操作的还是一头雾水。使得教师上课上的十分累,学生听课听的也十分苦。如何让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快乐呢。 一、让学生多动手尝试,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动手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动手尝

    07-22
  • 小学五年级习作:观察的乐趣
    小学五年级习作:观察的乐趣

    在电视上、课本中,常常会有昆虫的身影,所以我喜欢上了昆虫,更喜欢在生活中观察昆虫。这几天,我对观察蜘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想了解蜘蛛是怎样捕食,它是怎样结出一张美丽的大网,静静地躲在一边等候猎物的出现的。 在路边一棵小柏树上,结着一张大大地网,网的主人是一只纽扣大小的灰蜘蛛,我给它起名叫灰灰,它浑身长满绒毛,可爱极了。两只大眼在六只针尖大小的小眼的衬托下,显得闪闪发光。我试着将一只蚂蚁放在网上,只见蚂蚁挪动着身体准备逃跑,可是不一会儿磕磕绊绊地就走到了网的边缘。我着急了,灰灰要是再不出来,到手的美食可要

    07-22
  • 观察生物教学反思
    观察生物教学反思

    今天我开始进入第二的学习了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在上个星期五我布置了一下,要求他们每个人捉一只蜗牛,可是只有8班学生比较听话,有很多同学捉了,其他班级里只有一个两个.这没办法啊.原本我想认认真真的把这节课让学生仔仔细细地好好的观察一下,结果情况是这样的,没办法,没有蜗牛只能通过我去讲授了,如果有了蜗牛那这节课上起来可能又轻松,学生掌握起来又好啊!那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有能够让同学们在观察和快乐中把知识学到! 我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先把放大镜这个学生接触的第一个这样的工具介绍一下,主

    07-22
  • 三年级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的反思
    三年级品德课《不说话的朋友》的反思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叶澜教授说过,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今天,在上海宝带实验小学听了吴中区学科带头人苏州名师沈玲芳的一堂课《不说话的朋友》就真正体现了叶澜教授的5个实。 首先,这是一堂扎实的课。沈老师是个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从课堂的节奏的掌控、衔接语等等可以看出教师有深厚的功底。 其次,课堂内容充实。课一开始的活动是认识朋友,接着是说说我的朋友,夸夸我的朋友,关心我的朋友,帮助朋友说出心里话等活动。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学到知识,动的道理,要爱护公共设施,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三,这堂课丰实

    07-22
  •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教学反思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只有8班一节课,在八班的进度比其他两个班都慢了一个科室,所以我今天这节课才把第二章第3节课后面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讲完 今天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喜悦,因为我在上新课前同样问了同学们这个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我先给同学们大约2分钟的回忆的时间,结果我班里有大部分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几个同学也举起了手,我想那我就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吧,所以我就叫了一个学生,结果他回答的非常好,当时我就让全班的学生给他以掌声,并让他坐下,然后我又找了另外的三个同学回答同样的问题,

    07-22
  • 科学素养目标解读(家庭实验室)
    科学素养目标解读(家庭实验室)

    (一)家庭实验室项目介绍,杭州市T小学自2009学年开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的能力,围绕激发动机、激活兴趣、激励创新的理念,在六年级首先开始了 家庭实验室的辅助教学活动。经过一学年的试点,在三至六年级全面开展了 家庭实验室项目。 我专程访问了该校的科学组教研组长,并了解了相对详细的项目实施情况。在访谈过程中,科学教研组组长告诉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而且学校的科学课堂实验用具不充分,孩子们的动手探究欲望不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