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21-02-25 17:09:44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六课

课题:《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执教: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陈萍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美术鉴赏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选修美术鉴赏模块的学生,在理解了美术作品的具象、意象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已具有美术鉴赏的基本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鉴赏基础中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的学习内容,在美术鉴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并用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评述。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过程中掌握感受、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方法,学会用专业语言评述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变简单地以“漂亮”“不漂亮”作为审美判断标准,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

教学难点:是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概念、知识的理解及在鉴赏活动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无名女郎》。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师问: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何感想?学生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解释:俄国画家克拉姆斯柯依以精湛的技艺着重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这是一幅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肖像画,给人以美的感受。再展示雕塑《欧米艾尔》图片,教师提问:罗丹的这件雕塑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谈自己欣赏后的感觉。师接着问:雕塑《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为什么却能给我们带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教师解释:罗丹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能变成美,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形象丑陋、干瘪如柴的老妇雕塑是一件世界名作,她虽然丑,但人们对之并没有歧视之意,反而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并为社会造成的苦难感叹不已。
教师归纳:《无名女郎》高贵典雅的美,《欧米艾尔》中的残缺美、“凄美”,同属艺术美。
【设计意图】通过两件艺术作品的对照欣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美,得出“漂亮、好看不是鉴赏美术作品的标准”这一观点,并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进行铺垫。
二、关于艺术美
板书标题: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师: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掌握,但在很大程度上有纯粹是一个个人的感觉问题,现在,让我们通过作品来分析理解吧。
1、 展示美术作品图片
(1)幻灯片展示凡高油画《向日葵》图片(图3)
(2) 播放生活中向日葵的图片。

师问:油画作品与摄影作品两者间有何不同?(提示:从造型、色彩上比较。)
学生谈自己的观后感。
教师归纳:摄影作品表现的是真实的场景和形象,油画作品是艺术家经过提炼、加工、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
2、 通过一组图片直观的比较分析获得认知
法国圣维克多山实景与塞尚油画作品。
3、 艺术美的概念: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法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教师归纳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直观的图片对比赏析,让学生理解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异同,对艺术美有初步的认识。
三、关于形式美
1、展示潘天寿国画作品《雄视》(图6)
教师从作品的构图、韵律、节奏、对比与平衡,即对立于统一的形式变化作重点分析。
    引出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理论性太强,教师略作讲述,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来讲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这是画家所创造的一种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2、展示多组美术作品图片
(1)赏析吴冠中《春雪》与阿尔伯斯《向正方形致敬》(图7、图8)
《春雪》中,点、线、面、色语言元素的适当而巧妙的运用;《向正方形致敬》中,不同比例、面积、色调的深浅对比变化,有着和谐统一的感觉。
(2)赏析苏天赐《太湖鱼塘》与卢奥《老国王》(图9、图10)
前者有着强烈的空间透视关系,色彩薄、透,色调高雅;后者色彩冷暖对比强烈,色泽厚重,有肌理感。
(3)赏析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与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图11、图12)
海浪的曲线形成很好的韵律感;长短不一的色彩矩形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的感觉。
(4)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与达维特《萨平妇女》(图13、图14)
建筑物正立面的直线、柱廊、拱形门窗以及光影等均体现了对称与均衡的法则;萨平妇女与战士处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黄金分割点),画面空旷深远、动静结合、色调统一,体现了美术作品中变化与统一法则的完美结合。
4、 概念归纳:关于形式美
a、 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b、 语言手段——构图、空间、透视、明暗、肌理等。
c、 语言法则——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与尺度、对比和和谐、变化和统一。(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赏析,让学生了解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要素和法则,学会用美术的语言鉴赏美术作品。
5、 体现形式美的典范作品:希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图15)
(1)幻灯片展示雕塑作品(形式美中的“比例与尺度”)。
教师解说(配乐):她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她的罗马名字是维纳斯。传说中,她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1820年,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她带着庄严的妩媚和震撼人心的残缺重返人世间,断臂在带给人们些许缺憾时,更多的是充满无边的遐想。她被认为是爱与美的化身,是希腊女性雕塑中最美的一尊。爱神的身材端正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侧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状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2)《荷矛者》是伯流克里托斯的作品,他以数的比例关系来研究人物雕塑,并在《法则》一书中集中论述了他对数的和谐比例来形成艺术美的见解。
【设计意图】艺术家的创造是严谨的,通过不同角度的雕塑形象与比例关系结合艺术美进行塑造表现,配以教师的讲解,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学生活动。
断臂的女神带给我们的是缺憾,而拥有了双臂后的维纳斯会是怎样的姿势?在教师的引领和鼓励下,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生动演绎女神的完美身姿。
(3)展示一组图片:复原后的维纳斯雕塑。
师问:喜欢哪一尊复原后的雕塑?
生答: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不如原来的好;喜欢雕塑原先的样子。
(4)教师小结:假设的任何一种形象,都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因为丧失了双臂的女神,给了人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而正是想象,赋予艺术以生命。
5、从形式美的要素和法则赏析美术作品:克里木特《生与死》与高更《两个塔希提少女》(图16、图17)
师生共同赏析,从美术作品形式美的语言手段和语言法则展开讨论、交流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和交流分析,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在赏析和模仿活动中获得感悟,抒发内心的审美感受。学习用形式美的三个方面来评析美术作品,学会鉴赏。教师通过点评帮组学生反思,并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突出教学重点。
四、练习和巩固
1、分析美术作品《夜巡》的形式美。(图18)
2、展示图片《夜巡》,教师简述画家伦勃朗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作业要求:能从对形象的感受进入形式分析,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评论。
【设计意图】采用写小评论的形式,既能及时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写作能力。通过作业点评的方式,正面、肯定、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养成高层次的审美意识。
五、小结与拓展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有关知识点,并布置作业:1、在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及自己的观点,写一则评论;2、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
    教师以康定斯基关于形式的一段话为结束语:只有形式对心灵产生作用时,我们才能理解内容(精神、内在共鸣)并欣赏一件作品。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包括审美实践),才能培养“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整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课外拓展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节课中,通过艺术美和形式美知识的学习,尊重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质疑和独特的想法、观点加以肯定,慢慢地,学生对美术作品将会有较专业层面的鉴赏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将逐步得到提高。
推荐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 一堂美术活动公开课——抹布印迹
    一堂美术活动公开课——抹布印迹

    我自认为不擅长艺术活动的教学,在我的各类公开课中也从不上艺术活动,正因为中心教研组的美术研讨课,让我有了一次自我挑战的机会。而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百花小学戚老师的一堂美术活动抹布印迹,对于我的活动又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在去之前知道戚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课,心想五年级离我们太遥远,肯定借鉴不了,也就去看看吧,揣着这样的心思就上路了。听完了课总的感受有四: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和幼儿园一样需要调动孩子的兴趣和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能引发孩子的

    07-22
  • 小学三年级 对印版画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 对印版画教学反思

    《对印版画》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热情。这节课要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想象力丰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现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应该突出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为主,注意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教学环节较清晰,所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能体现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实践中认知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从两次学生作品展示情况看,学生对

    07-22
  • 儿童特色绘画创作指导——小学美术教科研组活动记录
    儿童特色绘画创作指导——小学美术教科研组活动记录

    过程:1. 费晓瑜交流并展示作品:黑白灰在学生的眼里是那么平淡灰暗,他们的衣着、他们的学习用品、他们的玩具,无一不充满着鲜艳灵动的色彩,黑白灰于他们是一个不受瞩目、不受喜爱的遥远的世界。 本课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 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一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切入一些时尚的话题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继而通过欣赏书本作品感受黑白灰的魅力,接着通

    07-22
  • 岭南版四年级下册剪纸体验课《家乡绿梦》教案设计
    岭南版四年级下册剪纸体验课《家乡绿梦》教案设计

    教学用具:⒈材料和工具:腊光纸或其它装饰纸、剪刀、胶水、白纸以及教师事先准备的剪纸图案。⒉剪纸课件。教学目标:⑴学会平行连续剪纸的折法和剪法;⑵能够独立剪出平行连续的剪纸作品;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平行连续图形,并且会通过折、剪、刻的方法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平行连续图案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观察研究,从玩中体验剪纸的快乐,掌握平行连续剪纸的折剪方法及 多层叠剪的方法制作连续重复的图案。 教学难点: 学习及其连贯运用二方连续剪纸制作。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能用剪刀和卡纸剪出一样我们常用的工具,你们

    07-22
  • 剪一剪,拼一拼——听《拼摆图形》有感
    剪一剪,拼一拼——听《拼摆图形》有感

    天,学校有一堂公开课,是新老师见面课,到多媒体教室时,已经没有多余的凳子,赶紧到隔壁教室去搬了凳子,也只能坐在门口了。又来了几位老师,都没地方坐了,他们就在走廊上听了一节课。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又被感动了,听课学习已成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需要。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机会,更是对我们每位新教师的支持。 新老师上的是三年级美术课,孩子们热情高涨,在钟老师的引领下,一个个都是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最后展示的作品令我们听课老师赞叹不已,下课了,我还忍不住跑到前面去,孩子似的评头论足一番。 从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思维是活

    07-22
  • 《在美术的世界中遨游》教学随笔
    《在美术的世界中遨游》教学随笔

    作者:魏翔(美术)这是上课的第二周,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很努力地做到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还是很有效果的。在讲课前,我问学生有没有做过沙画或者豆画之类的作品(负责小合唱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小学的时候都做过沙画和豆画),只个有三班没有同学做过,其他班级都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小学学过,然后我会让他们描述作画的过程,几乎这个时候班里每个学生都听的很认真。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拿来自己上大学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01-08
  • 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染纸》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染纸》教学设计

    研究的目的:课题组成员就《染纸》一课如何充分开发与利用家乡资源展开讨论,设计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学目标:①了解染纸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②学习不同的折叠方式,尝试各种色彩搭配,发展想像力、创造力。 ③引导学生掌握染纸的制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扎染围巾一条,折好的米字格。白宣纸若干,风格各异的染纸作品,

    03-10
  • 美术教材渗透多元文化因子
    美术教材渗透多元文化因子

    美术教材中渗透着多元文化内涵,国内美术文化有民间古典绘画艺术,节日的风俗,民族特点,以及很多古典神话故事;西方文化的渗透有宗教信仰、礼仪风俗;教材改革后还添加了比较时尚的广告、漫画的欣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领略到广泛的文化内涵,拓宽视野,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 1.民间艺术的综合,遵循多元教育特点 苏少版美术教材改革后,教材渗透着更多的多元文化因子。在内容上不但有国画、素描,还有剪纸、皮影、泥塑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