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 

一次新尝试

栏目: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21-05-07 05:35:59

《一次新尝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活动构想的叙说

(一)不同学段同课异构

工作室启动至今已经满半年,但是因为工作室学员大多分布在各市县,见一次面委实不易。在策划第三次活动的时候,就想着借助网络,先进行小范围的备课和研讨,再在大群体中进行课例展示。

本次活动之所以选定屯昌,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室要多下学校,多入课堂,除了海口的陈萍和朱惠,其他学员都是市县老师,他们中数林蓉和刘双双最积极、主动而且充满干劲;二是上次要求申报基地校时,屯昌中学和海口九中都报,但是省里只批屯昌中学一所,我想举行个基地校揭牌仪式,正好要下学校,就确定了到屯昌中学开展教研活动。

确定目的地还只是个初步设想,做什么活动,怎样开展、达成什么效果才是最为关键的。观课评课?虽然必须,但是也太老套了,我想做点不太一样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讨论促成了这次的教研活动。有次在助推卓越微信群中,高中老师刘双双发起讨论话题,由聊如何使用更便捷的软件制作微课谈到高中美术鉴赏如何运用微课上课,引起了方姣凤老师的共鸣,她俩相互探讨了能不能使用教师畅谈学生听的方式上课,或者由教师通过美术故事演说,中间探讨问题的方式上鉴赏课。我觉得这是个开展研讨的好话题,让两位老师上同题异构课的建议得到她们的响应,一拍即合。于是3月29日我们建了一个讨论微信群,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为中国民间美术。再后来,我发现初中教材里也是有类似的内容的,遂与教初中的林蓉老师商议,希望她参加这场不同学段的同题异构活动。

 

(二)专家引领



开展同题异构展示课不能为了展示而上课,要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我把目光转向工作室的导师团队。我们工作室的专家团队组合一直是我最引以自豪的,我们不仅有最了解教学改革及研究动向的省级学科教研员作为首席专家、有两位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省级骨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指导专家,还拥有一位博士学历的大学教授作为学术顾问。应该充分发挥导师们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让团队里的学员和活动地的美术教师多多受益。经沟通,由刘惠玲老师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周春花教授谈高中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而周晓阳教研员则针对时下非常流行的微课及翻转课堂谈他的思考;尹文涛老师主持网络研讨;我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与周春花讲授和助推站专家黄琼老师一起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课。使教研活动呈现立体态势,从各个学段的层面、课堂到评课、网络研讨,都能围绕“展望新技术新课堂”这个主题来进行。

 

(三)基地校揭牌与签订教学实验协议





屯昌中学非常重视该校成为工作室教学实验基地校这件事,特地制作了牌匾,于是有了揭牌仪式的议程。关于基地校的教学实验,我还另有打算。去年底成功立项了工作室的研究课题,围绕微课进行美术微课程的研究,《纸艺》是研究载体之一,也是主要领域。此课题研究成果虽然两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但是缺少其他区域和学校的实践的实证,正好借助这个基地,也接受其他学校和教师的参与,从不同校情和学情去进行互联网+的教学实验研究,用行动回应北师大教育创新学院对这个成果的进展的关注。虽然今年我仍然接到北师大发来关于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的邀请,但是我没打算参加,我希望潜下心来专注研究纸艺微课程,待得出新的有价值的成果后再申报,期待得到更多高层次专家的指点和引领。

我对屯昌中学进行纸艺教学实验做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往后每个学期至少下学校一次,敦促实验教师有序地进行课题实践研究,做些纸艺教学的培训指导工作。目前从屯昌中学美术科组和教师个体的情况来看,《纸艺》的互联网+微课程研究值得关注和期待。

 (四)文化考察——画里故乡和油画一条街

文化考察不是旅游,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对屯昌县浓郁的美术文化氛围的主动体验。我们美术教师其实也是文化人,寻找艺术圣境、沐浴美术文化的美好,将会激发美术教师内心对美的挚爱,对美术教育的真诚,对自身美术和教育专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二、评课



我对这次的展示课充满了期待。倒不是期待三位老师带来多高水平的课例,而是对新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实践充满好奇,更对不同学段同题异构的新尝试充满想象。我关注的是这场教研活动带来什么新的思考和启发。自从知道有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后,我就一直观望美术方面的资讯,但是总感觉美术教学在这方面比较被动,可供借鉴的资料非常少。我愿意更多地朝这方面作相应的研究。

林蓉和刘双双老师的美术课堂我没有见识过,方姣凤老师的我倒是较为熟悉,那就从方老师谈起吧。

方姣凤老师一直就是才女的形象,爱读书,有思想,也很有个性。这次就上了一节颇有争议的课。

大家都说方老师的课显得沉闷,缺少师生互动,是课前没有见学生,未做沟通所致。我理解她此举的动机,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她有自己的主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方老师其实是主张鉴赏课以老师讲为主的,即所谓的“满堂灌”。她平常上鉴赏课就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讲,学生爱听,自己也很享受这个畅谈的过程。她一直想尝试用《小松奇谈》的形式上鉴赏课,坐在台上博古论今,侃侃而谈,学生听就好,但是又觉得违背教育理念,不敢试。这次展示课既然是鉴赏课,又制作了一个很不错的微视频,正好可以小试这种上课风格,将视频贯穿整节课,沿着视频呈现的内容来谈,根据需要随时暂停和继续播放,所设的问题也不太难,教学环节简单又能够自如掌控。另外,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在课堂上不轻易热情奔放,往往静听的多,发言回答的少。所以,她也就觉得没必要课前见学生了。不见学生,课堂上师生彼此多了份神秘感,开场和导入环节都大有文章可做。尝试一下,未尝不可,若处理得好,也是一亮点。这其实是她勇于探索的可贵之处。况且,目前不少送教下乡活动也是直接到农村学校就上课了,没有机会事先见学生、部署上课事宜。因此,借班授课,课前见不见学生不是决定一节课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因素。

方老师是海口市长流中学的老师。对于一个常年待在郊区农村学校、在与大多没有志向、行为缺乏约束力的学生斗智斗勇中周旋的一线教师来说,轻松地上完一节课是件奢侈的事情,更何况是不受重视的美术课。对美术教育现状,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美术老师,都不会也绕不过去。鉴赏课范围宽泛,内容容量大,还涉及社会和历史以及民俗,是较考验教师学识的模块。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既适合教师操作又符合学生特点、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方老师在此方面一直孜孜不倦地求索。

方姣凤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她使用的微视频。这个长达十分钟、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视频无疑强悍地吸走所有人的眼球,加上老师较有感染力的旁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师生的体验是愉悦的。方老师将微视频作为主线,贯穿这节课,脉络还是很清晰的。从教学内容来看,既丰富又有所侧重,既有欣赏又有评述,在美术课微视频的开发和使用方面做了很好的实践,这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的确差强人意。教师缺乏学生观、也缺少亲和力。其实导入时的视频是非常吸引学生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老师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呵护,而是过于专注自己的讲授内容,由于教师的策略是以讲授为主,而且语速过快,学生也就很快进入“只听”的状态——这是高中生觉得最舒适的状态:老师的语音语调标准又好听,不用想不用说只管听,享受!待有提问的环节,学生的反应慢一方面是因为课堂状态定势而没回过神,这就导致了另一个原因——学生的“只听不说”反过来使教师产生焦虑,于是提问就显得过于急促、焦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自然更反应不过来,更不敢开口,为了不冷场,教师必得自答,也就没有心思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和应答了。就这样,40分钟的课34分钟就提前结束了。而作为鉴赏课比较重要的关于鉴赏的方法并没有明确告知学生,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不够强所致。而教师课前没能潜心钻研教材、斟酌教学策略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方姣凤老师是助推站学员,相处了两年,我对她还是有点了解的。她有一个特点:不喜欢重复,不喜欢磨课。她是个求真求实的人,希望呈现的是不做任何粉饰的原生常态课,她不想因为公开课而反复演练,失去最真实的上课状态,她甚至没有试教没有磨课就直奔屯昌了。所以,尽管别人都见学生,她不见,别人指导学生课前观看视频、预学习,她不给。她认为在现有的体制下进行美术课的翻转课堂,课前学习、完成任务单是不太可能的,与其做无用功,不如面对现实,不设计任务单,也就没必要大费周折让学生先看视频自学了。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就是课堂可以是陌生人的课堂,但是课堂是需要感情的地方,课前的情感投资会获得学情的反馈。另外,没有经过磨课,方老师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也是不够清晰的,依靠视频的提示来组织教学的课堂也就很被动了。

从课堂情境来看,师生关系这方面是方姣凤等此类老师的瓶颈问题。须知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也不应该全权由教师主宰。教无定法,鉴赏课不排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课堂不是茶馆,讲台不是说书台,不能讲完就完事,也不能象征性地提问一些问题,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而一带而过;或以教师直接回答来结束该环节。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生成知识,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和策略都必须为达成预设的目标服务。反观方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设置得多且三个维度没有分清,目标反而不明确,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呈现方式,忽视对学生的引导,致使学生缺少表达的机会,也就无法达成预设的“提高分析作品、表达审美感受的能力”的目标了。

 

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不外就是:认识、能够评述,还要能够进行品评。至于学生如何评价,就要落实到方法的问题了。在这节课里,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是比较到位的,但是疏忽了对学生评述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使用讲授法上课,是为了将鉴赏的方法演示给学生,讲授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效仿老师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满堂灌”若能教会学生也有板有眼地品评作品,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就值得肯定和推广。

 

同是高中学段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课,刘双双与方姣凤老师因为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呈现的上课内容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能根据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但在教学策略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了。方姣凤老师采取比较传统的讲授法配合新颖的微视频上课,既有现代教育技术元素,更多是传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刘双双老师则是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来上课,学生自学在课前,课堂则用来梳理知识结构、品评作品,是较为新颖的课型。

刘老师课前下班级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单。在课堂导入阶段使用了目前较为“新型的武器”——umu.cn互动平台,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设置了四个问题,学生通过手机扫二维码的形式进入问卷界面回答,以此检查《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问题回答的百分比就能了解学生课前自学和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重新设置教学难点。这个思路非常好,尤其是借班上课,老师一般都不了解学情,这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难易度,是积极创设情境,努力达成教学目标的表现。

umu.cn互动平台的亮点在于挑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求学生带着手机利用网络来参与课堂学习。因为满足了被禁锢已久的公然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愿望,所以尽管是借班上课,但是学生对刘老师表露出的几乎是一致的接受和异常的喜欢。而刘老师风趣和睿智的课堂风格也的确彰显出优秀教师的风范。

刘老师的课堂还使用了另外一个武器——手机同屏。不大的手机成了老师手中的电脑和鼠标,播放幻灯片、切换屏幕、拍照上墙等全通过手机操作来实现,便利得让人跃跃欲试。

除了新技术手段,刘双双老师的课还有一些亮点,如为学生准备好布老虎、泥娃娃、鞋垫、黎锦、编织纸抽盒和虎头鞋等民间美术作品,分组分发,配合《鉴宝》环节在下半节课供学生进行品评,使鉴赏课的效果较为贴切现实生活,学生看着实物也更容易进行品评。

刘双双老师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无关要点的名词上纠结、课堂超时、一些技术性的故障等都使这节课产生明显的瑕疵。在微视频的使用上不够艺术是比较突显的不足。学生课前已经看过视频,课堂上就没有必要重新播放一遍,这无疑有播放给听课老师看的嫌疑,而此举实在没有必要,反而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视频时长超过十分钟,完全播放就已经占据四分之一的时间了。这节课拖堂除了技术性故障,播放视频时间过长也是原因之一,就算课堂上需要呈现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也只需要找到那几帧定格下来即可。更何况,这段视频既不是教师自己摄制的,影像又较老,在观感上并不能使人产生愉悦的体验,作为效果一般的学习媒体,不建议反复出现。

继续深究这堂课的不足,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当有关。教师没能跳出教学上的迷雾,备课时不能清晰预设课堂进程的节奏,也就不能准确把控教学时间的分布,导致课堂尾声的拓展不够充分,留下遗憾。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一节比较不错的课。对学生的引导、跟学生的互动等都比较到位。尤其是在课堂引进了新技术和新手段,使课堂充满了新奇和乐趣,这要归功于刘老师的好学和赖学精神。她在教学实录里说:“对最初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我是做了最传统的准备,但是一次培训完全改变了我的教学秩序,是这种‘新武器'的运用让我把传统常规的课堂修改成了所谓的‘翻转课堂'。”她所说的培训就是本月5~7日省培训院组织的关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应用”的培训活动,知道消息后,她向学校请愿参加培训学习未果,就利用到海口进行孕检的机会,跟着省教坛新秀的丈夫“蹭”学。尽管距离我们的教研活动仅半个月的时间,她还是毅然推翻之前已经准备好的教案,重新进行设计,把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美术翻转课堂。也为海南的美术老师树立了学习榜样。

 

再来谈谈林蓉老师上的初中美术欣赏课。

应该说,林蓉老师是在我们确定了教学内容有一段时间后,才被我通知、商量着参与这场同题异构课的。她首先在时间上就局促得多,另外,初中教材里没有明显的中国民间美术的课题内容,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八年级下册《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这一课比较接近,也刚好是这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于是,林蓉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对教材进行整合,突出陶瓷,把教学内容的范围缩小,有利于一课时授课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在这一方面林蓉老师做得尤为突出考虑较周全。

在教学实施上,林蓉老师采用课前组织学生预学习的方式先行学习,课堂上则通过“砸金蛋”抢答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在“金蛋”里藏了“请用自己的语言来评述对这两件作品的欣赏”和“请说说这三个时期的陶瓷作品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将本课要达成的目标巧妙地呈现出来,这是林蓉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独具匠心的体现。这种趣味性强的情境非常适合初中生,课堂一度出现较为激烈的场面。学生在这节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涨的情绪,对问题的解答反应快捷、准确,说明课前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显示了林老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1.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陶瓷,建议教案的副标题改为“——中国古代陶瓷欣赏”。

2.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了解作品,还需要掌握使用美术语言来评述作品的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建议将“知识与技能目标”里的“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评述对作品的认识”这句改为“并能使用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评述”。这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时着意修改的地方,虽然只是“自己”与“美术”字眼上的替换,但是传达的是美术教育上对专业的敬重与知识准确性表达的要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说”是较低的目标,“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是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之一。

3.作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尝试,除了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自学,我们还可以探索课堂解决问题和挖掘深层次学习内容的方式和方法,在梳理课程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引发的思考:

1.微视频一定要让学生课前看吗?学生要不看呢?在这方面,方姣凤老师这节课与之前的一节课做了很好的对比实验(虽然不是同一节课、不是同一个地域的学生,虽然比较不够严谨):三月中旬的工作室和助推站联合沙龙活动中,方老师上了一节翻转模式的美术课,制作了微视频,配了任务单,要求学生课前根据任务单进行学习,尽管我这个科任老师做了动员,班主任也配合着下了“命令”,但是课堂上表示已经看过视频、完成任务单的寥寥无几。视频还是得在课堂上播放,任务单也如同虚设,课还得按常规模式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一直用的,只不过,提出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后,课堂使用的视频在录制上要求更高,目的性也更加明确。

2.这就给我们提出比较尖锐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翻转课堂?美术课有没有必要进行翻转课堂?录制好的微视频怎么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3.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选择什么内容?如何编排、侧重讲什么、要不要拓展?拓展什么?如何引导……这些都在考量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分析和再开发的能力。那么,美术课可以进行翻转吗?是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进行翻转?

4.美术课的翻转与其他学科的翻转有什么异同?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新的启程。这次我们进行的是微课运用于美术鉴(欣)赏课的同题异构,相似的内容,不同学段、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呈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课堂,效果也各异。后面我们还将在绘画、手工制作等领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进行系列实验和实践。
推荐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 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画画
    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画画

    一个在我看来画画并不是很有特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美术活动室成立以后,交给我的第一张作品,让我觉得埋没了一个人才。 这些都缘于一张偶然的画,那天他在课堂上完成了一张关于奥运的想像画,我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一番,更是把活动室的钥匙交给他保管。接下来的时间,我很少过问,只是偶尔有空去看望一下,顺便指点指点。当他把这张画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更是夸张地表情,又是一场狂风暴雨般地赞叹,更是把他的大作张贴在班级后边的板报上。 无独有偶,在接下来的这个星期里,他妈妈打我电话,说是要来学校问问他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他妈妈

    07-22
  • 五年级第九册第11课美术教案:《石狮》教学设计
    五年级第九册第11课美术教案:《石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石狮文化和立体造型、装饰花纹的特点;学习用手绘线条的形式临摹或创意表现石狮作品。2、了解我国石狮文化背景;欣赏各种各样的石狮造型;比较感受不同石狮的不同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石狮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纹,能用画笔立体的表现出石狮的形态。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石狮的形态威武,如何画出石狮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课件、画纸,铅笔黑色油性笔等 【作业要求】① 基本要求:选择你喜欢的石狮作品,运用手绘线条进行临摹作业。 ② 较高要求:发挥想像力,创作出你喜欢的石狮作品。 【教学过程】

    07-22
  • 六年级美术《路灯设计》教学反思
    六年级美术《路灯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这课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路灯的观察、欣赏,了解路灯的基本结构以及路灯的造型、色彩、功能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关注生活,认识到美妙多彩的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同时通过对路灯设计的尝试,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其设计意识。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用课件放了一张夜晚的天空,只有月亮的微弱光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漫步街头,是什么把城市打扮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这些美丽的路灯,也是孩子们身边的路

    07-22
  • 美于表而静于心——理论学习之朱光潜《谈美》
    美于表而静于心——理论学习之朱光潜《谈美》

    美,什么是美?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种解释。每个人的生活、生长轨迹不同,对于美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 当北方人初看西湖,平原人初看峨眉,都叹为奇景,但生长在西湖与峨眉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便觉得也不过如此,人们往往觉得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陶渊明的诗,让世人对农人的悠闲生活艳羡不已,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下耕读时,绝不似诗人笔下的悠然自得。我们常常羡慕他人的境遇,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往往带有一种理想化,让人感觉实际生活

    10-31
  • 要创造性的进行示范教学,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要创造性的进行示范教学,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魏翔,刚刚进入美术课堂,一切对我来说还是很陌生。在这一个多月的美术教学中,虽然整体效果还可以,纪律也开始有所好转,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之前的两节美术课都是欣赏课,没有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第三节课开始,我想看看初一学生画画的程度,其实就是想想看看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没上动手课之前我对学生这方面抱有很大的信心,画的不好没关系,只要敢想敢画就好。但上完《迷人的卡通》这一课,我非常非常的失望,在这

    01-08
  • 《小学生生活美劳DIY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小学生生活美劳DIY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风化街中心小学 张艳玲,《小学生生活美劳DIY课的实践与研究》2006年3月申报,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教科室张主任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在研究方面取道了较大的成绩。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使课题在下阶段中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本学期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进行课题的申报: 接到课题的申报通知后,我根据自己多年是教学经验和社会调查,拟定了研究课题为《小学生生活美劳DIY课的

    03-04
  • 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教育律令》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教育律令》读后感

    寒假期间读了《教学律令》这本书,看着书名,本以为这本书会是晦涩难懂、极端深奥的,会是离教学实际相差甚远的,殊不知真正读起来才发现,这本书很是接地气,对于教学的指导有明确的意义。 其中,我细细研读了第三章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或是因为今年任教六年级,孩子们活跃聪明却难于管理,每节课下来都让我筋疲力尽,因此更想在书中能够找到破解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有序,让我感到轻松。书本从课堂观察的重要性、新课堂需要的纪律形式

    04-01
  • 五年级美术《编花篮》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编花篮》教学反思

    (一)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第一,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二,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三,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