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英语教学设计》之“英语教学策略设计及实践分析”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8-11-12 15:25:44

《《英语教学设计》之“英语教学策略设计及实践分析”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英语教学组织策略中包括英语知识、课堂活动、课外活动和教学形式的组织策略。结合本课题,我仔细阅读该章节后从这四个方面分述心得体会。英语知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分为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即语音、词语、语法、文化知识等)的掌握;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习者具备的以听说读写等形式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的语用目的的能力(P103)”。根据该定义,本课题中的英语视听说教学侧重研究英语知识中语音知识、语词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组织策略。

首先,“语音是我们运用语言进行口头交际赖以传递信息的媒介,可以说,语音是语言的外壳,是整个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者的语音水平对于其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发展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P103)”。语音既是我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传递信息的首要媒介,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英语的语音、语调的学习和掌握会直接影响听力的理解与口语的表达。因此,无论是在英语视听说传统教学中还是与新兴多媒体移动终端结合的现代教学中,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语音训练以确保学生的发音尽可能准确都是英语教师不变的教学目标。

其次,“语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语词包括音、形、义三个结构要素,学习和掌握语词的音、形、义三个要素并在交际活动中灵活运用语词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P103)”。因此,无论是为了实现英语视听说课程目标中对于日常交际听力、口语所达到要求的教学目标,还是为了取得相应的等级考试中的听力、口语的高分数,语词的学习都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听力口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语词,并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使用语词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最后,“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P107)”。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校很多教师认为在英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才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在英语的听力口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同样重要。文化疑惑和文化冲突同样存在于听力材料与口语实际运用中。如果学生缺失相关信息的了解,同样会引发不理解所听内容和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所有表达的信息等问题。

在本课题中,基于移动终端的一些App应用会在教学中提供语音、语词和文化学习的便利。以“英语趣配音”为例,该软件在自己的应用板块中提供了包括新概念英语、译林版牛津英语等很多权威教材的听力内容。新概念英语还包括美音和英音两个版本,从语音和语词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学习的材料。除此之外,很多片段配音的内容是涉及相关文化知识甚至本身就是在讲解文化知识的。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指导学生科学地利用该移动终端App来提升学习效果。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今天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很多学生认为不成比例,因为底乘高不等于面积,这是学生初学正反比例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1. 把握正反比例的本质。都有两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它们就成反比例,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2. 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寻找不变量,并学会自己举例。如装订一批电脑,每天装的台数和装的天数。这里的不变量是总台数,假定这批电脑有600台,每天装60台,需要10天;每天装1

    07-22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教材的本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计算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买早餐为背景展开教学,从观察早餐价格表,收集信息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买的早餐花了多少钱算一算自己选择的早餐要花多少钱比较两样早餐相差多少钱算一算自己购买的两样早点相差多少钱

    07-22
  • 把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把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的一组崭新而富有个性特色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展现了新的理念,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

    07-22
  •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有感于数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发明的符号体系 6月22日,有幸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数学报告,感想很多。但最让我恍然大悟的是一个案例带来的。 张教授说:出示5个苹果,问孩子一共有几个?孩子会说三个。于是,让孩子用手指点数:1、2、3、4、5。然后你再问他一共几个?孩子会说:三个。 当时,我们下面听报告的都笑了,在小班,甚至在中班的部分孩子那里,我们确实遭遇过这样的例子,而且并不少。那么,孩子怎么会错得如此不可思议?明明清楚的点数了1、2、3、4、5,为什么数完之后却还是说3个呢? 以前,我总觉得太离谱

    07-22
  •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而新课程向我们提出:学生要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

    07-22
  • 三年级随笔:今天的上课真有趣
    三年级随笔:今天的上课真有趣

    今天,孩子们要学习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本来打算自己讲的。在批孩子们的回家作业时,发现我走的两天里布置学生自己找计算题做,竟然有好多学生找了多位数乘法。于是就临时决定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上课。 上课了,走进教室,简短得师生问好后。我说:今天,我不上课。孩子们一惊,我又说:想让你们自己上,老师当学生。孩子们有的兴奋,有的沉默。我又说:先看书十分钟,想一想你怎样才能讲得让大家明白。 很快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跃跃欲试。 第一位学生上来,一声不吭,拿起笔写上竖式 1 2 3 3 6 然后手指指着竖式嘴里念道

    07-22
  •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记得n年前上六年级的比例尺这个教材,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麻烦,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会不懂,但是当初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法,导致学生对比例尺为什么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理解得不透彻,于是导致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学生有点混沌不清,有的甚至把比例尺的算法颠倒成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当教学完有的比例尺还可以是前项大后项小的时候,学生更是茫然,不然倒可以记住小的:大的,现在可好,一会儿是小的:大的,一会儿是大的:小的。显然,靠记住大比小还是小比大绝对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是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其

    07-22
  • 聚焦真实的课堂案例——小组建设的本质追求
    聚焦真实的课堂案例——小组建设的本质追求

    一、聚焦真实的课堂 案例: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下册) 课前:下发练习纸一张,其中第一部分是关于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定义以及举例说明。第二部分为10道学生熟悉的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第一部分的梳理。 座位安排:课堂常态(2人一桌、4大组) 课堂实录(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与比有联系的一组概念来进行复习。请一个同学把自己已经梳理的概念以及举例说明展示给大家。注意下面的同学要提出改进意见,让我们大家都能得到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生1:比就是指两个数相除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