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关于学生“粗心”与阅读能力的关系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8-12-05 16:59:18

《关于学生“粗心”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们常言的“粗心”一词其实与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学生好像是学会了,但不一定能正确作答。解题方法基本掌握但又解答错误的情况有:数字写错、要求看错、只解答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做错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自己粗心。其实,这是不良的数学阅读习惯使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由此可知,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下面就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严格训练,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阅读,除了文字的阅读,还有图形、符号、表格的阅读,强调分析、思考数学信息中的每个字符、图形、符号以及数据的含义。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对数学信息的分析能力,否则,数学阅读无法进行,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便无从下手,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就容易遭遇搁浅。
  从学生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孩子逢题必读的数学阅读习惯。即便是在启蒙阶段,画面的内容也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图里的数学信息:图上的动物、它们的分布情况、要解决的问题。中年级时,便要求读题时边读边进行字符的圈点,尤其是圈出自己曾栽过跟头的那些字眼,譬如一个三位数,它个位上的数字是一个合数也是一个奇数,“合数”和“奇数”两词都该圈读,这样才能正确找到此数;又如从“2、1、0、7”中选出3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3和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此题中的信息量有四个,每个要求都要执行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要圈点的词有“被3和5整除”“三位数”和“最大”。
  判断题中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譬如判断两位数中最大的合数与最小的质数的差是88是否正确时,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会很快判断错,因为他内心已经把这道判断题中的“最小的质数”误认为是“2”,而不去仔细分析题意,没有意识到这里的最小是“两位数”中的最小。
  长时间进行阅读习惯的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就会更细致全面地阅读,所谓“粗心”引起的错误便会减到最少。
  二、循循善诱,培养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是看故事,不可以走马观花,必须全神贯注,积极动脑,要通过阅读真正理解数学题目。首先,数学题目中的每个关键字词应仔仔细细地阅读,例如学生阅读“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句话的要点有:①三角形中②任意两条边的和③大于另一条边。在实际判断中,用两条短边和跟最长边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其次,对数学概念、数学定义要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多次重复阅读,理解含义。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数基本性质的概念:①分数的大小不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大小不变?②为什么要补充“0除外”?③你觉得分数的基本性质跟以前学过的什么性质相似?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新旧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最后,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形成直观画面的阅读习惯。譬如解决行程问题时,读到相遇问题就要在脑中迅速产生两个人(或两辆车)从两地相向而行的表象。为提高这样的阅读能力,在学生最开始学习解决行程问题时,先请两个学生在讲台前给全班学生现场演示了“相遇”“追及”等情景,让学生在他们的演示中理解两人的时间、速度和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教学生用示意图表示。经过多次练习,学生逐渐拥有对于行程问题可以边读题边迅速产生题意表象的阅读能力。
  三、延伸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学科其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不断发展的有趣学科。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数学趣题带进课堂,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喜爱数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数学知识的兴趣。
  譬如教学百分数时,给他们讲了一个老头跟县官报灾情要救灾的笑话,当讲到“县官说有了十成收获,年景不坏”时,孩子们都笑了,从而更深刻理解了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在讲到周期排列的时候,给他们看了汉声数学的绘本《葛小大的一生》,孩子们在笑声中领会了周期排列的规律;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增添“完美数”的知识,还给他们借阅《这是最好的数学书》,结果这本书一时间成了班级的最热门书籍。
  田雨默同学通过课外阅读给大家讲解了“孪生质数”的概念,仲通同学在课外书籍里学会了什么叫“二进制”,王昊同学则在研究数独……课外的数学阅读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数学学习的感受。
  总之,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数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只有真正会阅读数学的孩子,才会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有更浓厚的兴趣和必胜的信心。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数学教师听课感想:双基与创新
    数学教师听课感想:双基与创新

    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

    07-22
  • 让学生在自主研讨中掌握分类思想《四边形》反思
    让学生在自主研讨中掌握分类思想《四边形》反思

    李 老师的教学片段: 出示七个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不规则四边形、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个图形?或者说你从小最早认识的是谁呢? (学生的答案不一,教师无法从长方形和正方形开始研究。) 师:你最喜欢哪个图形?找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研究一下他的特点。 (学生不明确,有的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起了图形) 反馈2个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如果让你给这7个图形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学生思考几秒钟,教师让一生

    07-22
  • 认识“吨”教学后记
    认识“吨”教学后记

    1吨有多重是非常抽象的,让学生正确地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

    07-22
  •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数学,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1000以内数的学习也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 我用小正方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开始借助小正方体数数,经历数数,感受到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数数方法,同时直观感受一十,一百,一千的表象,知道一十是1列,一百拼成1片,一千成了1个大正方体,为进一步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打下基

    07-22
  • 感受物体的存在
    感受物体的存在

    案例1:从正面看的图形如下图,你能估计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生:1、2、3、4、20、50. 师:500个行不行?那1000个行不行? 生:行, 师:那你在来说说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 生:1000、600、10000等等。 师:N个。你能理解吗?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是怎么怎么摆放的吗? 生:被挡住了,随便几个都有可能,至少一个。 师:这些小正方体是如何摆放的?同桌合作一起摆一摆,看一看。 小结:只要被完全挡住,只能看见最前面的图形,摆的时候要和第一个对齐、可以靠紧,也可以不靠紧,今天我们只

    07-22
  • 探究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立体图形,且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已经初步知道了什么样的形状是圆柱、圆锥,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结合圆柱、圆锥的实物模型和直观图来认识其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课堂上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原有的对于圆柱、圆锥感性的、零散的认识与现在的一些新发现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整理、抽象和加工,使之成为理性的、完整的概念,并建构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在达成以上知识目标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希望学生通过这次研究圆柱、圆锥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的特征时还可

    07-22
  • 听张老师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听张老师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脱离了实际。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常给人一种脱离生活、枯燥无味的感觉。为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张老师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张老师给学生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

    07-22
  • 追求数学教学的高效
    追求数学教学的高效

    1.集体研讨,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师资配备方面,我们有意识的把中青年老师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扬长避短;同一年级,均有三至四位老师,同伴之间团结协作,注重团队力量的挖掘。我们既强调课前对教材的解读,以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也习惯课后的交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借助了wiki备课平台,互相借鉴他人的备课所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课堂落实,重视每一节课的质量。 同伴之间相互听课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学的常态。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家常课,努力提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