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一张学习单,奏响课堂“华尔兹”——浅议“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3-10 14:50:00

《一张学习单,奏响课堂“华尔兹”——浅议“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学案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单为载体,以独学、对学、群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一课为例,对小学数学“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思考,为课改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案式   独学  对学  群学  小学数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教育改革浪潮下,我校实施“学案式”教学已有一年多,从校级领导的示范课,到全体教师的常态课,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在不断摸索前行,所谓边学边教,中间也吃了不少苦头。一开始自己对于这一“学案式”教学模式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导致课堂上出现“形式上围桌坐,效果上难突破”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不容乐观,后来经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校际沟通交流、经验分享活动的实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老师们摸索试行了“学案式”教学模式。

一、绿野仙踪——寻根“学案式”一般教学模型

(一)学案定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建立在教案基础上,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二)实施方法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来编,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学案设计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二、思穷求索——践行“学案式”教学操作步骤

“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独学预习→对学小展→群学大展→检测反馈”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本人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这一课为例对此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简要阐述。
(一)根植学情,“认知+目标”相辅相成,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制定简洁易行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成:

    (1)我能自主学习,掌握角的基本特征,学会画角并正确找出角。

    (2)我能合作学习,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我能动手操作,创造角。

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以生为本,“独学+预习”双管齐下

独学是指基于学生自身的独立学习,是借助自己的所学知识、已有经验、体验和现有学习资源,进行感知、选择、处理信息等的知识建构,并从中获取所得和发现未知问题。使用导学案后,导学单给每个学生都提出了任务,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独立学习和思考,并及时在留白处写出自己的疑惑。独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我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我校特创编了一些独学的要求,以童谣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独学习惯,如独学时的音量要求:轻翻书本与资料,提放椅子无声响。自读课文声音小,不扰他人自研习。独立做题不出声,平心静气细解题。

例:独学一:1、(1)学一学:自主学习书本P84例
  (2)填一填:角的各部分名称
  独学二:画一个角,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

独学预习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如本节课的独学通过填一填、画一画的方式,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自主画角;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放大资源,“对学+小展”突出重点

对学是指学习小组内同质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对一地交流学习,就是结对子学习,就是互相帮助的学习。对学体现的是同层次学生根据独学有关问题的交流、讨论,即“兵教兵”。对学,先要要求学生对独学内容进行质疑求证、收获分享,对子间要相互检查,并整理完善所学内容。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独学成果分享,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独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对学一:1、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的基本特征(对子上台介绍角的基本特征,如有说的不全面,其余学生补充)对学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角的。(对子一人介绍画角方法,一人示范现场画角)

(四)最近发展,“群学+大展”突破难点

群学指学习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学习对子”(异质结对)间的帮扶学习。群学在高效课堂上一般安排在独学或同质学生的对学环节之后。群学体现的是整个小组同学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交流,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小组共同关注的焦点性的问题、共性度高的疑难问题,此外,还有以思维导图形式的课堂小结等。群学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讲解,其他学生倾听、质疑,最后达成共识,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语言表达以及团队创造力。在实施过程中,校内老师也创编了许多要求,如听展要求:盯住展者和板面,认真倾听不顾盼。切记中间把嘴插,私下议论来讥讽。有言要发待听毕,起身礼貌把话说。质疑对抗显个性,有抢有让德为先。补充评价用敬语,目视展者语中肯。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如《角的认识》一课的群学造角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组长带领组员自主选择材料造角。

(2)组内成员按顺序展示自己造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上台展示创造的角之后,讨论并操作验证: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现场互动,选择其他同学介绍角,指一指角的各部分位置。并通过手势体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大小有关。

(五)回魅反刍,“检测+反馈”保驾护航

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设计,依据“课堂检测单”在课堂临结束前5分钟内进行巩

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在认识完角的基本特征之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是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要求:先判断再同桌交流,是的请指一指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理由)

检测二:1、独立完成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我发现了

2、对子互批,交流发现。

上述各环节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根据课的类型、内容以及学情对导学单的设计进行重构,可进行重复性操作,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明辨笃行——综述“学案式”教学经验反思

我校在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补位、在什么时候让位,潜力生如何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等等问题,我也就部分问题进行了剖析:

(一)因时制宜,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些板书教师能分担的也要分担一些,与学生做好配合,实现共学。也许有人会说,板书必须学生自己写,这样才能体现以生为本,学生能做的必须学生做。但我们面临的是小学生,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培养当然是必须的,但不一定在课上,我就告诉学生,黑板是大家的,课下你们谁愿意写都可以。在课上,有时候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多,学生书写速度慢,有时候学生没写出关键的知识点,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出手。

如在《角的认识》这节课上,我会在学生观察发现、独学预习的基础上,提炼出角的基本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将这一特征写在黑板上,当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自己也会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相应的认知并加深印象。再比如在竖式计算教学中,经过典型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学生在理解算理算法过程中,教师可将具体竖式书写格式、计算方法等关键点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整个知识点看起来就比较清晰连贯,学生也一目了然。
(二)结合情境,灵动课堂增新意,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时,教师必须适时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就像想让一个不太爱吃苹果的小孩主动去吃苹果,你可用苹果和其他一些他爱吃的水果做成漂亮的水果拼盘去逗他吃一样,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办法。如一二年级的口算教学,我们可以设计出摘苹果、开火车、接长龙、采花蜜等一系列趣味性游戏,让学生闯关获取相应奖励,一次闯关性活动下来,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倍增起来,另外也掌握了课堂知识点。

(三)教师监督,紧抓实效凸成果

群学环节中的作业批改,采取组长领导机制,但组长有的时候在练习中难免会出错,如果组长出错那么组内互批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了,针对平时课堂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会采取这样的改进方式:学生在完成检测后,教师走位巡视,先批各组组长的练习单,组内其他成员再根据答案进行相应的自我纠正,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自主查漏补缺,进行错误认知并能及时改正。

(四)评价模式,螺旋上升显成效

根据课堂环节的设计,我们采用个体评价(反思)、组内互评、组际互评、教师评价的四维评价方式,最大化的发挥评价机制,完善评价管理体系。

1、个体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性活动,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如在教学结束之后,师:请你谈谈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可根据自己学的情况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回顾。

2、组内互评是组内成员对同组成员意见看法的及时性评价,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不仅能够督查组内同学学习情况又能培养他们客观公正的处事态度。

3、组际互评是把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视小组为整体,发挥群体性作用。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的合理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

4、教师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教师的评价范围分为学生个人表现、组内合作状况、组内合作效果三方面。实践表明,教师及时有效地激励性评价,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产生师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质量。

总之,高效课堂不是固有模式的课堂,怎样在理念的指导下让自己的课堂具有一定的特色,或是怎样更大化的提高学生的能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钻研、探究与反思,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应把握正确方向,积极行动起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精准把握重难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大胆创新,不断创造,做独具风格的课改领衔人。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健.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丁敏.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09,(5).
[4]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今天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很多学生认为不成比例,因为底乘高不等于面积,这是学生初学正反比例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1. 把握正反比例的本质。都有两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它们就成反比例,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2. 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寻找不变量,并学会自己举例。如装订一批电脑,每天装的台数和装的天数。这里的不变量是总台数,假定这批电脑有600台,每天装60台,需要10天;每天装1

    07-22
  • 谈数学语言的规范化
    谈数学语言的规范化

    在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话太多、不精练、讲了很多却说不到主要内容等。一开始我也没有引起重视,觉得可能一年级的孩子都需要这样的过渡阶段。可是一段时候过去这种情况并没有转变过来,进而也发现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在数学课堂里,语言的不规范,在不经意间会反映出学生思维的一种混乱。与语文课上学生的发言不同,数学课上必须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精练的数学语言来讲。于是慢慢地我开始有意识的注意到这点。 我觉得数学语言的规范要从教师本身开始,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

    07-22
  • 思考、质疑和评价(继续教育读书心得)
    思考、质疑和评价(继续教育读书心得)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最近一直提倡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提出了这么长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表现,我感觉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和学会了评价。 一、学生学会了思考。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的训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先出示情境图,问题先不出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与本单元或者本课题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根据信息善于提问的能力,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锻炼,我惊喜的发现学的思考能力有质的提高,很多次出现学

    07-22
  • 吃透教材 合理渗透优化思想——《合理安排 尽快完成》教学反思
    吃透教材 合理渗透优化思想——《合理安排 尽快完成》教学反思

    《合理安排 尽快完成》这一课,希望通过几个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如何合理地向学生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觉得首先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课堂,展开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课前对教材的解读和课堂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造性处理教材。 烧水问题和烤饼问题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烧水问题说的是在等待水开的时候可以去做其烧水问题和烙饼问题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烧水问题说的是在等待谁开的时候可以他事,烤饼问题说的是锅里在烤

    07-22
  •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因为这两类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因此它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集中反映在含有倍比关系的那个条件中。倍比关系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一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述形式有: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它的)几分之几,

    07-22
  • 观看《圆的认识》反思:探究性课堂的精彩
    观看《圆的认识》反思:探究性课堂的精彩

    暑假在网上观看了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让我感受到了真实而富有探究性课堂的魅力。张老师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的积极性和孩子们脸上激动的神情,与自己课堂上学生的默不作声、无精打采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教学的过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两个片段案例得到一些启发。 片段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 利用课

    07-22
  • 数学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反思
    数学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反思

    4月18日上午,早8:00,室外,寒气袭人,但黄河路二小的阶梯教室内充满了春日般的温暖,看来,全市,至少是金水区数学教师齐聚在了一起,参加了数学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我们阳光教育集团的几位语文老师也过来凑份子了。没有位子,被挤到过道上。我一看,大标题就蒙了,全是数学的,而且所谓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这几个重点强调的大字,让我感觉如此的陌生与不安。 开始听讲了,大会前一个大的环节是说课,几位来自不同校区的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题围绕着课程标准、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关于学业质量与评价标准、学情调查 、学习目

    07-22
  •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遇到不够减,总有学生会提醒:老师,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也已经学会了看温度计上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温度,对负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负数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本周三上午我们学校进行开学典礼和始业教育,没有上数学课。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回家作业,完成书本上的练习。虽大部分学生知道负数,会读负数,会做书上的练习。但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负数引入,把重点定为理解负数的意义,同时利用温度、生活中的负数、数轴来加深学生对负数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