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解决问题的策略》案例分析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15 16:09:57

《《解决问题的策略》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张丹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借助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大大的缩短了我们的做题时间也使答题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正如余振兴老师所说的那样,将四能“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落实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

但是通过上这节教研课我也发现了通过半个学期的锻炼与培养六(3)班同学的倾听与语言表达能力真的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完课后我真的是开心的不得了,因为前来听课的原教研室刘春华主任表扬了我们班的孩子,她说:“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而且思路非常的宽,各种情况都能想到,非常棒!”下面我将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策略)的这节课谈谈孩子们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一些比较好的表现。

首先摘取一段教学片段如下: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
例1.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活动要求:

    (1)独立解题并进行检验。

    (2)解决上面的问题,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3)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生1:我是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的。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生2: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生3: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生4: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生5:。。。。。。

以上是几位学生的大体思路,具体解答过程便不再呈现了,每个同学都到前面进行了讲解,讲得头头是道。尤其是孟祥雍同学,平时上课时不爱发言,害怕自己出错,但今天在关键时刻,在其他同学没能回答出来问题时他说出来他自己的三种方法,并指出了其他同学的错误之处,我觉着这就是进步,而且是很大的进步。

而在李文琪同学给出自己的检验步骤时有个别同学发现与自己的检验过程不一样,便举手提问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检验方法,然后同学们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到底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哪个才是正确答案呢,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与讨论都是井井有条的,可见我们日常所制定的一些倾听与表达要求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他们的课堂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序。

通过这节教研课的分析与反思,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的。回想刚接班时的情形他们个个都是“低头族”,只有三四个同学处于认真听讲回答问题的状态,再看看这节课他们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滔滔不绝”的他们早已让我忘了他们原来的表现。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虽然他们真的是进步了一大截,但是仍然有更大的空间等待着他们,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习惯是脆弱的,一旦自己松懈了没能坚持下去,慢慢的良好习惯可能就会消失不见了,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消除,只是被一些坏习惯给替代了。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要选择了就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的,加油吧!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 在现行教材中,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现在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转化思想的渗透办法。 例子一: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一课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提示给学生可以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绕线法和滚动法的优劣,并重点让学生明白

    07-22
  • 利用数形结合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利用数形结合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朱老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非常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老师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 进一步让学生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例如本节课朱老师安排了好几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师又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学生利用圆形和一张正方形纸,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折法,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

    07-22
  • 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案例: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情境图)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生1:我喜欢玩摩天轮。 生2:我喜欢过山车。 师:你们爱玩的项目可真不少。我们就从摩天轮开始(课件中只显示摩天轮的画面)。摩天轮上共有几人?同桌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说是自己是怎么算得? 生1:我是用加法算的,算式是1+1+1++1=20(师板书) 师:噢,你可真细心,算得也准。数数一共有几个1相加? 生:有20个1相加。(师板书20个1相加) 生2:我也是用加法算的,但我们数数时是一个一个吊

    07-22
  • 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
    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我们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利用上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解,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尽量发挥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

    07-22
  • 关注课堂错误资源
    关注课堂错误资源

    今天读了《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第三章中关于课堂生成的这部分内容,很有感想,课前我们都会根据教材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预设,但是在课堂上却时常会有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在练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又是很好地生成资源,假如我们能够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必然会得到意外地收获。不要总去抱怨学生为什们这样的错误也会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假如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07-22
  •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教学圆的周长。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研究圆的周长。谁知道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呢?两个班都有5、6位学生举手了。圆的周长=3.14直径,c=d,c=3.142r。有学生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有学生是听说的,有学生是家长教的。于是,我追问学生3.14是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学生都茫然了,不知其所以然了。学生有了探究欲望,才会激发学生

    07-22
  • 让幽默、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让幽默、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是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例4,着重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并继续学习代入求值。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包括两个例子。前一个是加减数量关系的例子,后一个是乘除数量关系的例子。两个例子都是采用归纳的思路展开教学,即先列出用具体的数表示的式子,让学生看到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个别现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怎样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般情况呢?由此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

    07-22
  •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应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数学阅读的起点。同时,以多种策略提高解读教材能力、掌握方法提高审题能力的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为主线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典型现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