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30 16:40:56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陈永 ] 摘  要: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不尽人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是主要的任务。文章仅仅就借助于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论题进行探讨,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计情境;问题意识;主要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新课改的背景下,为数学课堂的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课标倡导情境教学等满足孩子们学习需要的方式,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情境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下面,就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学内容而巧妙设计情境

情境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因此,情境的设计,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钱币,学生对于5角、1元的硬币不陌生,对5元、10元、50元、100元一张的纸币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1分、2分、5分、1角的硬币、对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的纸币等比较陌生,为此,这个情境的创设,既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也引发学生对这些钱币感到有趣。在这个情境的引领下,学生既感到好奇,也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利于教学生对“人民币”的全面认识。情境创设、教师指出:这些都是“人民币”之后,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主把这些钱币进行分类——硬币和纸币,再根据经验说说元、角、分的换算,说说一个10元的纸币,是由几个1元、几个2元、几个5元的钱币组成……如此的情境,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币值的大小的思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探究。

二、紧贴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设计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迎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也基于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设计的情境,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也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利于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等巧妙设计,还应设计包含数学知识点的情境,否则,情境的设计无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无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如果灌输“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判定所给的图形是不是角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而如果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比、联想而引出“角”的概念,学生会“角”有直观、生动的认识。如教师借助于打开的剪刀、呈现时针和分针不重合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课桌的一角、观察三角旗……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情境,直观上认识了“教”,再提出怎样画角的问题,学生也会自主思考而主动构建,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为情境中引发学习体验,自主探讨的主动学习氛围,促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数学情境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如《认识厘米》的教学时,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一把直尺,借助于直尺的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情境,直接把学生带进零刻度、刻度线等的认识,为cm的认识埋下伏笔;教学“比一比”时,教师拿出长短不同的两个铅笔,让学生比一比哪个长哪个短,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这些情境,都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具有启发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力,促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等创设生活化、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让有效的情境,促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质疑、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清江.结合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J]. 读与写,2018(34).

[2] 饶桂芳.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5)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在“认识钟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在“认识钟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只需要会认整时和半时。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来认识钟表呢?反复研究教材后,我在教学时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如何区分整时和半时呢?我让学生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表示是整时,如果分针指着6表示是半时。现在学生在认识钟表时,都知道先看分针来确定是整时还是半时。

    07-22
  • 利用数形结合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利用数形结合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朱老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非常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老师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 进一步让学生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例如本节课朱老师安排了好几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师又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学生利用圆形和一张正方形纸,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折法,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

    07-22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形不离,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1)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朱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1/2、1/4时,让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纸折一折,进行平均分,说一说1/2、1/4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其意义。 (2) 在分数比大小时,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抽象,很难理解,于是朱老师 让小朋友再次用圆形纸折一折,找到1/2、1/4的部分。然后进行重叠比大小,使分数的大小从无形到有形,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在整节课中,朱老师为了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在无形

    07-22
  • 对数学教学细节中潜在误区的反思:超值的夸奖
    对数学教学细节中潜在误区的反思:超值的夸奖

    这是一堂一年级数学课。某同学一段不算很精彩的回答完后,老师对他大加赞赏,并与全体学生一起大张旗鼓地称赞:棒!棒!你真棒!继而发一份象征性的小奖品。被表扬的同学鞠躬还礼,谢谢 !这种情形在课堂上多次上演。课后,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互相欣赏奖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想方设法多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调节催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形成积极的强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凡事都有个度,表扬鼓励并非灵丹妙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讲究方式,切忌廉价、夸张

    07-22
  •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有感于数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发明的符号体系 6月22日,有幸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数学报告,感想很多。但最让我恍然大悟的是一个案例带来的。 张教授说:出示5个苹果,问孩子一共有几个?孩子会说三个。于是,让孩子用手指点数:1、2、3、4、5。然后你再问他一共几个?孩子会说:三个。 当时,我们下面听报告的都笑了,在小班,甚至在中班的部分孩子那里,我们确实遭遇过这样的例子,而且并不少。那么,孩子怎么会错得如此不可思议?明明清楚的点数了1、2、3、4、5,为什么数完之后却还是说3个呢? 以前,我总觉得太离谱

    07-22
  • 深挖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深挖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小数乘法例5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教材通过女孩提问:我算得对吗?引出验算。验算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通过观察,进一步研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以我的教学经验,有的学生对于积与因数的关系一直没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还有不少学生无法判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07-22
  •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一、作业时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其它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二、作业种类及完成情况要求:1.口算本。建议能利用每节课课始完成,了解学生口算的速度;对于部分题目,要做好指导工作,降低计算的难度或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建议每周做好情况汇总,激励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练习本。要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格式、解答步骤,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留出完成的时间。 3.补充习题。建议作为回家作业使用。要求每题必做,对重点、难点题要做好讲评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4.周周练。根

    07-22
  •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应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数学阅读的起点。同时,以多种策略提高解读教材能力、掌握方法提高审题能力的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为主线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典型现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