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基于学情,直面学生的认知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及课后反思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6-09 14:22:32

《基于学情,直面学生的认知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及课后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张金玲,今天是深圳之行最有收获的一天,因为在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届数学学科大咖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面与周长》,光听题目就觉得挺奇特的,因为我们一线教师还真的没有这样教学的。

教材上“面”与“周长”不是一起的。那么面与周长是怎么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呢?吴老师是这样分析的。她说她讲了很多次很多次的课,每一次讲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总是第一反应是看到了面。而并非是看到了周,因为这个周其实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每一次等到学生说他看到了面,吴老师总会很困惑,如何有机的让学生结合他看到的东西来引申到周,并且进而知道周长,进而研究它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大咖许久。

今天我在吴老师的课上有幸看他突破了这样的一个难点,解决了自己心中的那一抹困惑。她是这样操作的。

【片段一】: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这几种图形的什么呢?同学们答:面。上来摸一摸吧。学生饶有兴趣的上台纷纷来摸,他们摸到的的确是面。基于学生的学情,吴老师进而发问:“你摸到面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从而得到了面是平平的滑滑的。吴师又让学生们在台上摸,问他又摸到了什么?学生这时显然已经不好表述,有说侧面上的一条边,也有说边的。吴老师进一步要求学生:那能不能把他几个所说的这几个边用手来描绘出来呢?吴老师叫了4位同学,每位同学用手指描绘了一条边……

其实这时候吴老师的内心应该是着急的,但是她没有打断学生,而是让学生进一步来说。终于有一位学生说应该把这4条边连起来,这就是他们围城了这个面。课讲到这一步,学生已经自己通过摸和老师的引导感受到了围成面的就是边了。而围城面的这些边也有一个名字。学生们显然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他说是4条边,那吴老师追问到:这就是一什么呢?是这个图形的一什么呢?学生立马就说一圈。但是显然这里边圈并不是学生应该认知的方向,而应该说出“周”来。吴老师进一步问一圈也可以说成一什么呢?终于有学生说出来了一“周”好啦,这时候“周”就出来了。

下面是很有意思的,吴老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告诉同学们:大家知道吗?这个“周”和这个“面”他俩可真是好朋友呀,是由这个“周”围成了这个“面”。那么“周”和“面”他们完全一样吗?

答案显然学生立马就能说出来。吴老师进一步的引导:既然周和面不一样,他们就是好朋友,那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于是就展开了教学。

【分析意图】

看到吴老师一节课一步一步的基于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生成,用儿童化的语言去组织教学。让每位学生兴趣昂然的由边到面,再把4条边连起来等一周,这样的一个逐步深入,环环相扣的课堂情景,抽象出离我们很远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周”的概念。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本次学习的目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形成!

其实吴老师们所做的岂止是这样简单。

【片段二】

咱们下面呢,就把这对好朋友“面”和“周”区分开来。我们先把“周”从“面”的身上剥离出来,这个剥离用的多么形象。虽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什么叫做剥离,但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学生已经明白了,就是从“面”的身上去把“周”给扯下来。

其实可听到这的时候,我感觉“周”和“面”好像都有了生命,相信学生也是这样感觉的,因为他们的小眼睛都放光了,班里沸腾起来了。以往在传统的教学中从来只有周长,还真的没有周这样一个概念。第1次明白了,周长原来是这么来的,原来周和面是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原来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先认知的其实是面,…………在课的最后,吴老师用话筒放大了一位女生的回答,她问说刚才我们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其实是测量了这些图形的什么,这名女生大声的答案周。而其余的学生多数都在喊周长。显然这里说“周”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周长虽然还没有测量出来,但是没有测量出来的长度,并不能说它不存在呀。”吴老师就是这样向这名女生解惑的。

【分析意图】

听到这里很有感触。……基于学生的学情,无论这节课学生想到哪里,吴老师就会把自己放到那里,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大咖。教育大家不仅仅有当时的知识体系,还有更庞大的、无穷无尽的知识的存储来应对当前的知识体系。满足一节课的所有生成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基于学生,吴老师做到了;发展空间观念,吴老师做到了;让数学灵动起来,吴老师做到了。我想,未来的路怎么走,我找到了方向,与会的老师们也都找到了方向!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认识倍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难的。要给学生的数学抽象一个阶梯,让学生逐步的从形象的认识到形成表象再抽象成数学思考。 一、分一分,充分感知 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是一个一个地分东西,例题通过两种花: 蓝花和黄花比一比,比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回忆起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比,比出哪种多,多几个或者是哪种花少,少几个。教师通过告诉学生还可以一份一份

    07-22
  •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并行不悖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并行不悖

    预设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重视生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增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可能。 我想很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上都面对过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课前仔细分析教材,考虑学生的学情,对课堂教学做出了精心的预设,但真正在课堂实施的时候,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完全不在我们的预设之内。那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是具体的、

    07-2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例1的猜测到例2的尝试,再到例3的验证,通过自己实践及小组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这几个环节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将转化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体现。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本课的重

    07-22
  •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魏书生谈学习指导一书中,第四章节专门阐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很多观点、做法虽然我们在实践中也想到或者做着,但是没有这么系统的梳理与坚持,细细品味,确实令人敬佩。 本书46页中提到: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自学的习惯,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他不属于一般的能力,不是一两次自学实践就能具备的。每次自学过程就像点,自学习惯就像线,现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的体。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分为五个阶段,首次慢动,逐渐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进入轨道。他指导学生培养自学习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

    07-22
  • “百节好课”小学数学展示活动的一些思考
    “百节好课”小学数学展示活动的一些思考

    周五,我有幸到鹿河小学观摩了太仓市第二届百节好课(小学)数学展示活动,听了李华老师的《找规律》和顾维亚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两节数学课,虽然这两节都是老生常谈的课了,但两位老师都上出了各自的不同风格,给了我很多地思考,让我这已落后的思想有了新的碰撞火花: 李老师的《找规律》摒弃了教材上的例子,让学生先自主操作,将手中的4绿4黄的圆片有规律地摆成一列,以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例子引入新课,课上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实现生帮生的美德,当然学生自主表达也是小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当然,这里老师应该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说,

    07-22
  • 推进全优课堂教学反思
    推进全优课堂教学反思

    有幸听了白碌小学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很深。张老师教学的是三年级数学中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了他的课就让我想得到了我的课堂,以及去年我带三年数学教这一课的情况,发现和人家老师差距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她在设计学案有独特的地方,采用编写算式,编写儿歌等方式达到巩固所学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起到了作用。 我就想在一年级教学中,也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小游戏等,达到巩固所学内容。而预习检测,我觉得对于一年级来说

    07-22
  •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9月28日,参加了在平师附小白马校区开展的嘉兴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特级教师朱国荣携其下工作室成员,带着对分数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展示了四堂关于分数认识的教学研究课。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五下《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有关联的四节课。上半年在海宁也曾听过这样四节课,课后带给我很多思考。因此,对于这样四节课的再一次研讨活动,我充满期待。下面我谈谈听课后的感悟: 感悟一:有效的课堂从教学前测开始 有效的课堂设计总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的。本次四节课的

    07-22
  •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遇到不够减,总有学生会提醒:老师,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也已经学会了看温度计上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温度,对负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负数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本周三上午我们学校进行开学典礼和始业教育,没有上数学课。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回家作业,完成书本上的练习。虽大部分学生知道负数,会读负数,会做书上的练习。但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负数引入,把重点定为理解负数的意义,同时利用温度、生活中的负数、数轴来加深学生对负数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