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基于“核心问题”的数学深度交流逐步成为教学常态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9-15 15:47:38

《基于“核心问题”的数学深度交流逐步成为教学常态》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核心问题的梳理和提炼,对于相同的学习素材,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和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问题存在。基于这样的现实,教师要积极探明学生的问题起点在哪里,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在哪里,从各个个体的问题起点到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这就牵扯到教师对核心问题的梳理和提炼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努力和研讨,个人对于核心问题的梳理和提炼有了较大的进步。能够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能够初步提炼更加切合学习内容、直指数学本质的关键问题,使得个人的教学更具实效。

核心问题一定是直指数学本质的。

要想准确把准核心问题,需要教师首先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游离于知识的表面,浮于形式,抓不准数学知识的本质要义,不能由此展开更有实效的数学理解。例如在学习“负数的认识”时,学生往往仅停留在相反的一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另一个就用负数表示。其实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最为本质的是0,是正数、负数和0 的关系。那把握了这个本质,课堂教学就会围绕这个数学本质做出努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着本质的提升。

核心问题一定是直指学生内心的

核心问题来源于学生,并且一定是学生内心亟待弄明白的问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在把准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生,弄清楚学生现在在哪里,他的认知要往哪里去,怎样的问题才能触及到内心。例如孩子在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减?如果直接告诉算法,势必有强加的嫌疑,也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成长。那接下来教师就要基于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整数是如何算的?小数是如何算的?那分数计算是不是也要遵循这样的道理?这又是为什么?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从内心去理解异分母加减法需要先通分的道理。

2、深度教学与深度交流的进一步认识

深度教学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学生的深度把握,在此前提下,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深度教学的课堂,是学生思维绽放的课堂,是学生自由舒展的课堂,学生会随着教学的推进不断地实现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深入。深度教学的课堂上能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处处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储备能量。深度教学的课堂,学生能随着对问题的探讨,一步一步触及数学知识本质,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内部发展,由此来实现自己数学素养的发展。

数学交流是学生实现数学学习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所有的数学素养中起到统领的地位。数学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建构,实现数学素养的和谐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交流的表面,要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实现知识的本质理解,那就是深度交流。深度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实现的途径是深度的分享与质疑,要让学生在深度的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要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能做到用数学去解释数学。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小学数学学科组第一学期“小班化教育”主题研修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学科组第一学期“小班化教育”主题研修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运用小班化教育理念,有效开展分层作业 主题由来 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着眼点主要在这一点上)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

    07-22
  • 对数学教学细节中潜在误区的反思:超值的夸奖
    对数学教学细节中潜在误区的反思:超值的夸奖

    这是一堂一年级数学课。某同学一段不算很精彩的回答完后,老师对他大加赞赏,并与全体学生一起大张旗鼓地称赞:棒!棒!你真棒!继而发一份象征性的小奖品。被表扬的同学鞠躬还礼,谢谢 !这种情形在课堂上多次上演。课后,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互相欣赏奖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想方设法多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调节催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形成积极的强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凡事都有个度,表扬鼓励并非灵丹妙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讲究方式,切忌廉价、夸张

    07-22
  • 吃透教材 合理渗透优化思想——《合理安排 尽快完成》教学反思
    吃透教材 合理渗透优化思想——《合理安排 尽快完成》教学反思

    《合理安排 尽快完成》这一课,希望通过几个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如何合理地向学生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觉得首先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课堂,展开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课前对教材的解读和课堂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造性处理教材。 烧水问题和烤饼问题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烧水问题说的是在等待水开的时候可以去做其烧水问题和烙饼问题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烧水问题说的是在等待谁开的时候可以他事,烤饼问题说的是锅里在烤

    07-22
  •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有感于数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发明的符号体系 6月22日,有幸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数学报告,感想很多。但最让我恍然大悟的是一个案例带来的。 张教授说:出示5个苹果,问孩子一共有几个?孩子会说三个。于是,让孩子用手指点数:1、2、3、4、5。然后你再问他一共几个?孩子会说:三个。 当时,我们下面听报告的都笑了,在小班,甚至在中班的部分孩子那里,我们确实遭遇过这样的例子,而且并不少。那么,孩子怎么会错得如此不可思议?明明清楚的点数了1、2、3、4、5,为什么数完之后却还是说3个呢? 以前,我总觉得太离谱

    07-2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例1的猜测到例2的尝试,再到例3的验证,通过自己实践及小组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这几个环节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将转化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体现。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本课的重

    07-22
  •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今天,我有幸来到黄河二小参加了公立学校的观摩课,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本次观摩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首先各位老师把自己要上的内容、课前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即我们所说的说课。 他们设计的每一节课都是基于课程目标、基于教材、基于教学参考、基于质量评价标准、基于学情分析来设计的,我感觉这样非常好! 我们上每一节课都是有目标的,有任务的,而我们要讲解内容的深浅、宽广也是要有个度的,因此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孩子们在生活能了解了多少,我们

    07-22
  • 数学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数学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计算课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介绍,而是应该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情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上课时能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1.1元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4斤卖不卖?你说卖吗?将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事例,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

    07-22
  • 《小数加减法》浅谈知识结构的教学
    《小数加减法》浅谈知识结构的教学

    春江小学张丽华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提出的问题、策略、方法都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共鸣。通过对《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令我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主要来阐述一下本次读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在研读第一章时,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课型研究的实践探索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包括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等多重意义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教师逐步形成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