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12-13 18:12:57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数学更有生活味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态中提取数学素材,并加以合理化创编,形成富有生活趣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亲切感,缩小学生生活常态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落差,让学生去除心理上对数学形成的排斥感和困惑感。
  生活化情境应该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素材。受到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需要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入教学环节,如利用学生熟悉的当地麦地、油菜花地等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大小的实际表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要求学生经历实际观察、比较,通过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有差异的。本节课例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首先询问学生,你认真观察过我们的教室吗?你对每天生活学习的环境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座位上往教室的前面看,你看到了什么?朝教室的后面看,你又能看到什么?这节课没有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观察投票箱,因为投票箱毕竟不是孩子日常所能接触的生活素材。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活动完成之后,教师接着出示两张教室的实景照片,让学生说说是从什么角度拍摄的,并说出理由。熟悉的实景环境变成平面图形,让孩子的思维由直观走向初级的抽象。接着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一只小猴玩具,死人一组分别从四个方位观察,并说说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物的感性观察走向比较分析的数学思维。
二、培养问题意识,让生活化情境更具探究性
   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有问题性。生活化情境创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的表象上,还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同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作出必要的思维判断,这再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将生活情境引向问题探究,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在解疑中思考。
   四年级直线、射线、线段教学中,教师出示大量的生活场景,如夜晚五彩缤纷的灯光,美丽的城市夜景让学生目不暇接,心情愉悦,自然的便会互相讨论、交流亲身体验过的生活场景。此时,教师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灯光中抽象出射线的概念,并说说射线的特征,那么这一环节的情境创设就是失败和低效的。
三、巧妙转化,让生活化情境更具操作性
   数学天生的是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比如去超市购物必然涉及四则运算,楼房格局自然要用到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数学教学就是在生活化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操作,并通过必要的归纳、演绎、推理甚至想象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思考。这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灵性的,才是有思维参与的,才会反作用于生活实际,并能不断解决生活中更复杂的问题。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经常会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位父亲分给两个儿子每人一块田地,一块地是长方形的,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哥俩都觉着父亲对自己不公平,分少了。大家赶快来帮助他们一下,到底父亲有没有偏心?接着进行的教学环节,大多数老师会让学生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这未尝不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尝试拼接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感觉无从下手,盲目的剪接,效率低下,多次尝试而失败,最后也失去了兴趣。为了让这一环节更有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尝试借助七巧板,通过七巧板的不同组合形式体会转化的思想。整堂课,孩子们在情境中交流讨论,深入情境而又极富可操作性,也为了能获得奖励而努力思考,动手操作,争先恐后,热情高涨,整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数学学科与其他文科类学科有着不小的差别。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更多的是概念、符号、运算等等比较抽象晦涩、不生动、缺乏情感意境的因素。现实中的数学课堂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欠缺生活情趣和感染力。回归数学的本源,寻找数学的根,才能使数学教学从获新生。数学具有其逻辑性,但绝非仅此一个特点。正如李吉林老师的建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应伴随着生动的形象去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对现实情境的感知基础上,在生活化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进而引发数学思考,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片段:师:(出示2个羽毛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但光看外表看不出来,只知道次品较轻。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们可以掂一掂。马上有人反驳:太轻了,掂不出来怎么办? 生2:可以称一称。 师:用什么称呢? 生2:用天平秤啊 师:出示天平秤图片。问:怎么称? 生解释如何称,师用学具帮助表达。 小结: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我们只需要称一次就保证能找出来。 教学反思: 以在2个球中找次品入手,起点较低。之所以起点这么低,是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回顾和认识天平的工作原理,以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

    07-22
  • 一个老师带三个班数学教学的后果是什么
    一个老师带三个班数学教学的后果是什么

    (1)这位可怜的老师每天至少要面对45*3=135本作业。请你计算一下要花多少时间批改啊?135本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有错题,这里辅导学生的时间你算过吗?(作业不是一次批改就能完成的,还有二批、三批) (2)做一个老师,仅仅上课传授知识决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最重要的是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这位可怜的老师每天走马观花地在三个班里转,能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吗?每位学生能有时间跟老师说上话吗?能深入课堂吗?有些学生巨大的动力往往是与老师不经意的谈话中所激发,我想没有心灵碰撞的教育必定是失败的。 (3)我想每位老师

    07-22
  • 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有感于第十一册《位置》的教学
    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有感于第十一册《位置》的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技能,老师在教学中要挖掘生活素材、依靠生活素材来为学生的提高服务。 现以第十一册《位置》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位置》一课的目标主要目标是: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初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会根据物体的具体位置写出相应的数对,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为此,老师

    07-22
  • 充分参与“平均分”,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充分参与“平均分”,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

    07-22
  •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由于学生已有了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故今天上乘法竖式计算,感觉非常轻松。 教学伊始,先从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12+29= 3519=,学生错误较多,有的忘记进位,有的忘了退位,并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为学习乘法竖式做好铺垫。 教学乘法竖式时,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出示情境图,围绕学习菜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我没有把乘法竖式的格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学生错误的做法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指出来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发现许多孩子

    07-22
  • 关注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关注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近,我在数学认识厘米和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主要是:一、 让学生在问中学,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渐进过程。创造新奇有趣,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在问中讨论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学习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有的说有5把尺子长;有的说有6枝铅笔长;有的说有7长这是我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的结果却不同?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这样,学生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

    07-22
  • 参加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参加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上个星期五,有幸参加了在海宁举行的嘉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对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和《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三节前后有关联的课。使我去之前就很期待,特别是后两节课,很难,学生理解时有很大的难度。带着期待走进会场,一天是在执教老师智慧地引导中,学生的精彩回答中,点评老师观点的交锋中,互动提问中度过,在笑声与掌声中收获着。 亮点一:方式新颖,注重过程 拿到资料汇编一看,在3月29日下午,三位嘉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在三个场地在同一时间分别执教《

    07-22
  •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在南湖之春的数学专场第一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叶柱老师的解决问题(连乘)及以学定教观点报告,收获很多。叶柱老师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问题表达清晰明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该出手时进行点拨,评价适时适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虽然材料呈现非常简单,但学生始终在线,真正是以学定教。 在叶柱老师的一课上,叶老师直截了当的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很幽默地问:问题在哪里呢?接着出示了:图片呈现3个方阵做操的画面。改编自教材9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自己列式解答。让学生交流环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