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听两位老师公开课有感:教师如何能利用恰当的手段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20-01-10 18:14:25

《听两位老师公开课有感:教师如何能利用恰当的手段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2019年12月26日  “2019年徐州市正高后备高级研修班第五组公开课活动”  听了庞老师和张老师上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数学课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的,但两位教师通过恰当的情景设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和学生到讲台表演等手段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方向及速度,把艰涩的问题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

在课堂上,我们认为只要多讲几遍,重点强调,再多做几道题学生就能掌握的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活动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只有选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知识,学生才能学的开心,学的扎实。这就是创设良好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如何能利用恰当的手段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从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实际入手既可以让学生感到不唐突,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如在讲解交水费、电费和出租车一元一次方程类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讲讲缴电费的情况,教师可适当的追加一些问题,如所交的费用除以电价就是家庭的用电量吗?你认为是怎样收费的?出租车收费的情况和电费有什么样的区别?这类问题解决了,以后相关的不等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也就容易了。这类问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好的效果。

二 借助游戏场景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其中做游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教师可以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游戏,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叙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尽管他们的叙述方法不一,但基本上都是按照横排和竖排的方式进行的,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前面多少人,后面多少人,以谁为标准等等,再让学生具体用数字来叙述。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学生为基准,向前一人记作+1,向后一人记作—1,向右一人记作+1,向左一人记作—1,再让学生用两个数字叙述自己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转向,再叙述。让学生感受坐标描述物体位置的便捷性。

三 让学生自己动手

  一次在经过小学生的一个班级,发现教室前面的地面上都是用粉笔画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都标有边长,里面或者是外面还有写上了学生的姓名。很显然,教师所授内容为单位面积。若是教师单纯的在教室里面讲或是怎么比划、形容单位面积的大小,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真的画一画,比一比,切身的感受一下要深刻。甚至我自己也去站在框中体验与感受了一下。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形象而且印象一定深刻,他们一定会记得数学老师在什么时间让他们在教室门前画了正方形,记忆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说是一线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一定每堂课都能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但只要用心去准备,把问题放进情境中,在情境中探索和解决问题,总比直接讲授的效果好。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认识倍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难的。要给学生的数学抽象一个阶梯,让学生逐步的从形象的认识到形成表象再抽象成数学思考。 一、分一分,充分感知 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是一个一个地分东西,例题通过两种花: 蓝花和黄花比一比,比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回忆起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比,比出哪种多,多几个或者是哪种花少,少几个。教师通过告诉学生还可以一份一份

    07-22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一、 尊重学生认知起点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会写百分数(上日也已经布置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尊重学生这一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了教材的编排,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先学习百分数的读、写,再来重点研究它的意义。 二、 凸显百分数的作用和学习的必要性。 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之初,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一内容 的实际用处,从而产生学习它的兴趣。因此,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两组信息的对比,希望学生从中能初步感悟到百分数的作用,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

    07-22
  • “生活化”不应让计算变复杂——由“天高地厚”一题想到的
    “生活化”不应让计算变复杂——由“天高地厚”一题想到的

    浙教版11册《数学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你知道天高地厚吗?知道!天高,就是围在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厚度,平均是3000千米;地厚,就是地球的半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请算出沿地球赤道横截面外大气层的面积。(截面如下图) 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没有几位学生能够完全做对。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既不是不理解赤道横截面外大气层的面积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是不知道要运用圆环的知识来解答,而是复杂的计算让许多学生伤透了脑筋:2次4位数的平方,一次圆周率乘八位数的计算,这样复杂的计算着实让许多

    07-2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例1的猜测到例2的尝试,再到例3的验证,通过自己实践及小组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这几个环节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将转化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体现。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本课的重

    07-22
  • 感受物体的存在
    感受物体的存在

    案例1:从正面看的图形如下图,你能估计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生:1、2、3、4、20、50. 师:500个行不行?那1000个行不行? 生:行, 师:那你在来说说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 生:1000、600、10000等等。 师:N个。你能理解吗?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是怎么怎么摆放的吗? 生:被挡住了,随便几个都有可能,至少一个。 师:这些小正方体是如何摆放的?同桌合作一起摆一摆,看一看。 小结:只要被完全挡住,只能看见最前面的图形,摆的时候要和第一个对齐、可以靠紧,也可以不靠紧,今天我们只

    07-22
  •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课后的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课后的反思

    周四的时候老师们共同去观摩了小学数学公开课,机会难得,现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问题不是问话。一个老师强调说课堂上的提问题而不是问话,这个时候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不是把简单的问话当成问题,这样能否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设计,细致到每一个问题的提问,达到什么效果,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话就当成问题来提问。这点对我提醒很大,提出这一点的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二、课堂的层次分明。上

    07-22
  • 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探究(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探究(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这节课是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教材以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为题材,引出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两个算式。实际上,这里的列式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与以前不同的只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解决谁走得快些这类问题比较熟悉,所以由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算式,类推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22/3时,我想,学生看到这个算式,

    07-22
  •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教材把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组合在一起。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但我还是按照老教材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让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很多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为排列法;有写出某一个大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大数翻倍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可书上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作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