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20-01-16 16:43:52

《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阐述思维导图的概念、原理及使用方法,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原理;应用方法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知识点繁杂,分类众多,初中生的年龄、教育层次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的整合思维较弱,脑海中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通过运用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图形、线条、词汇、颜色组合成一副具有整体性、逻辑性的图案,将人们所思所想直观地以图案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

一、概念及原理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图形、线条、词汇、颜色,改善人们的记忆习惯,提高记忆效率。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掌握知识框架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形成记忆习惯,将所学知识点“填入”思维导图,完善仅属于自己的“记忆树”,所以恰当的使用,不论是过程学习还是期末复习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数学素养。

二、使用方法

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形成“树状图”。画树状图前,应对知识点进行过滤,删除冗乱的信息,仅保留关键内容,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便于对知识点分层归纳管理。

(一)确定中心主题。中心主题是确定思维导图展开范围的决定性因素,中心主题越具体,其分支主题越详细。树状图的树干代表中心主题,为便于表述,本文以三角函数作为中心主题。

(二)确定二级主题。二级主题是对中心主题的延展,在树状图中以树枝表示,可分为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三)延伸后续主题。根据知识点的多少,继续延伸树状图,层层铺开,同样以树枝表示。

(四)枚举关键知识点。各分支主题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以树叶表示,列举重难点,例如三角函数的计算规则、三角函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

(五)在树状图旁,可以白云、鲜花等形式记录所思所想,对加深记忆起到辅助作用。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有机结合

将多媒体展示的概念图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为所画的思维导图建立简单模型和思路

(二)小组合作

无论是先局部后整体,还是以小见大,都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在交流过程中将思维导图完美呈现。亦是与“学讲”课堂相结合,在学进去时制作思维导图,在讲出来时分享思维导图。

(三)课堂的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将课堂时间进行延伸,完成思维导图,相当于借助思维导图完成了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无到有,从简易到成熟,不断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同时也便于其他人在已有知识体系上的拓展与创新。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今天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很多学生认为不成比例,因为底乘高不等于面积,这是学生初学正反比例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1. 把握正反比例的本质。都有两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它们就成反比例,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2. 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寻找不变量,并学会自己举例。如装订一批电脑,每天装的台数和装的天数。这里的不变量是总台数,假定这批电脑有600台,每天装60台,需要10天;每天装1

    07-22
  • 五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有感
    五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有感

    28日下午起,有幸参加了嘉兴市五上数学新课程培训,观摩了两位平湖老师执教的公开课,聆听了来自嘉兴五县二区七位老师对七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对于第一次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我来说,感触较深,感想也较多,让我真真切切与新教材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一、老歌须新唱 新教材五上数学中,仍然沿用了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等知识。小数乘除法在编排上,与原教材大相径庭,最大的不同是淡化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将意义渗透在相关的习题中;老教材中的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在新教材中以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替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的法则。 简易方

    07-22
  •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新课程也向我们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同时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

    07-22
  • 感受物体的存在
    感受物体的存在

    案例1:从正面看的图形如下图,你能估计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生:1、2、3、4、20、50. 师:500个行不行?那1000个行不行? 生:行, 师:那你在来说说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 生:1000、600、10000等等。 师:N个。你能理解吗?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是怎么怎么摆放的吗? 生:被挡住了,随便几个都有可能,至少一个。 师:这些小正方体是如何摆放的?同桌合作一起摆一摆,看一看。 小结:只要被完全挡住,只能看见最前面的图形,摆的时候要和第一个对齐、可以靠紧,也可以不靠紧,今天我们只

    07-22
  • 数学“导学稿”教学反思
    数学“导学稿”教学反思

    导学稿教学,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调动了积极性,着实减轻了课业负担。但任教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无章可循,没有先例可以模仿。虽有理论依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教师在导学稿的编写时有时要求过高,有时甚至拔苗助长,虽有分层思想,但对学生的三基的掌握度上还是不能适当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螺旋上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也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有的知识点在一堂课

    07-22
  • 参加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参加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上个星期五,有幸参加了在海宁举行的嘉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对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和《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三节前后有关联的课。使我去之前就很期待,特别是后两节课,很难,学生理解时有很大的难度。带着期待走进会场,一天是在执教老师智慧地引导中,学生的精彩回答中,点评老师观点的交锋中,互动提问中度过,在笑声与掌声中收获着。 亮点一:方式新颖,注重过程 拿到资料汇编一看,在3月29日下午,三位嘉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在三个场地在同一时间分别执教《

    07-22
  •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 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

    07-22
  •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组活动计划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追求有效性研究为方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开展研究课评奖及各类论坛为载体,以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为智力支持,以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内涵。 二、研究主题: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 三、活动重点和方法: 1、组织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奖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拟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4个。 组织方法:上半年初赛,全组25名学员分5个小组,每组人员由学员抽签确定,共分5天完成初赛,每天上5节赛课,每人上一节,每个小组的前2名进入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