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随笔 >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栏目: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8-01-20 13:44:24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在倡导以生为本的大势之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都成为活动主体,就要求我们老师放下主导权,转型成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保持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只要这样,学生才能越学越勇,越学越棒! 
【关键词】参与  思考  质疑  高度紧张 
“人人都是活动主体”这句话来自江苏省课题《基于校本资源的教学行为改进模式》中的活动组织分析框架观察表。在倡导以生为本的大势之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都成为活动主体,就要求我们老师放下主导权,转型成为引导者。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观察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做个懒惰的老师,不要总像个木偶师一样牵着学生走,让学生在探索中积累知识,感受成功。
记得前几年澳大利亚的三位老师来访,两位老师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上了课,其中一节是手工课。这位老师在课上也不多废话,给学生看了些桥梁的图片,接着就布置了任务。任务很明确,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吸管和透明胶,在20分钟时间内自行设计并搭造一座桥梁,评比时以能承重一本书就为优胜。教室里瞬间热闹开了,学生们赶紧动起手来,听课的老师们也主动参与其中。“你看,我这样搭比较牢固!”“帮我拿着,我用透明胶把它固定住。”“轻点,轻点,慢慢地放上去。”“哎呀,书又掉下来了,看来这个地方不够坚实,再要加固一下。”学生们投入其中,为赢取胜利卯足了劲。
失败了,没关系,再做改良;成功了,也不骄,踏踏实实巩固得更好。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依次展示成果,失败的居多,但也有两个小组成功地“驮”起了书。本以为这节课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老师布置了后续作业——找出桥梁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再想想如何搭桥才是最坚固的。我想:如果如果这位老师接着往下上,学生真能搭出坚固的桥梁,说不定由此产生兴趣,今后称为一名筑桥大师!
让学生用吸管和透明胶搭桥,这个切入点很小,学生很喜欢,也很投入,后续的研究和学习又能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实践意义大。
二、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
    1. 有效利用前置性作业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
在前置性作业这一块作业的设计上,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学读单词,并完成简单的课文阅读理解题目。这样的作业做起来简单,但实则没有什么效果。特别是课文阅读理解的题目,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并不大,只能成为课堂上完成习题的一个部分,把这个作业放到前置性作业中,只不过是节约了课堂做题的时间。既然如此,就要想一想该如何有效利用前置性作业。
(1)做前置性作业,是为了在课堂上思考得更到位。在我曾经执教的评优课5上《Unit6 My e-friend》上,课的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国旗拼图游戏。
课前设想的是让学生拼出国旗,能知晓国旗所代表的国家,并结合U3的Culture time来说一说每个国家的象征性动物。但在实际上课时,学生把学习的热情都投注在拼图上,但却不能准确说出国家名,也不能与相应的动物配对。这让我的设计失去了本质的效果,如果课前能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先对此了解到位,如:看国旗写国家名或者动物与国旗配对练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充分调动,效果会更好。
(2)将前置性作业贯穿整个课堂,甚至延伸至课后作业中。这一点,我在评优课比赛中听张怡贤老师的课深有启发。前置性作业中,他给了学生一个单词can,要求学生用can造句。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本课时的重点句型Can I help you?交流后,张老师将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反复操练,并引出了不同的回答句型:I’d like … / …, please.本以后can的作用已经完成,没想到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张老师又要求学生把黑板上的Can I help you? 的句子在C本上做句型转换。简简单单的一个单词,却在三处起到了不同的作业,这让学生的思考也始终处于连贯状态。
2. 有错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从现在的课堂上来看,再也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需要进行抽象思维,需要不断地由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的概括——这是青少年精神上本能的需要。为了满足青少年对发展抽象思维的要求,我们十分注意推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取的真知远比老师灌输的知识要记得牢、记得久。
例如,在我上5上《U4 Hobbies》这一课时时,出现了be good at的用法。书上只出现了I am not good at football.的句子,我就让学生造句:I am (not) good at ______.学生说了很多句子,I am (not) good at sing/dance/swim/… 我并没有马上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当有学生说到“I am not good at play football.”时,我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I am not good at football.”和“I am not good at play football.”二者的不同。很快有学生发现,举手说,“be good at + 名词或动词”,我继续问,“Any different ideas?”终于有学生发现了异样,举手答到,“be good at + 名词或动名词”。我向这个学生伸出了大拇指,并让他接着把思考的过程说了出来。这个学生说的很好,其他学生也听的特别认真。在弄清用法之后,我让刚才说错造句的学生逐一站起来改正自己的句子。我想,这些能改正造句的学生今后肯定不会再说错了。
三、    让学生保持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
我想到了自己的英语课堂,特别是最近五年级的英语课堂,学生散漫的状态确实需要改变。那么,如何调动他们的思维,使其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 少提“Yes & No”的问题。首先,这些问题的答案比较显而易见,学生看一眼,就能轻松回答,所以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其次,学生往往只回答“Yes“或“No”,而不重视后面的完整回答,因此用到人称代词或动词时,往往混淆不清。特别是学了be动词和助动词后,更是胡乱瞎用。最后,在做了否定回答之后,学生往往对老师的追问不感兴趣,因此也直接影响正确知识的输入。所以,要减少机械的“Yes & No”的提问,而应该要多提wh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掌握句型的正确用法。
2. 多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但这离不开具体的分工和指导。在选出team leader之后,要给组里的每个学生安排固定的任务,最后在呈现和反馈时,也要让每个学生的作用都体现出来。在评价时,不要一个小组给一个评价,而是应该细化到每个成员,这样也可以防止滥竽充数。比如在小组表演课文时,老师给出的三星评价一定要规范到位,这样学生才能按照标准积极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
3. 老师的提问要能有效启动学生的思维。我想说的是,提一些课文中找不出直接答案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问题,有的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常识来回答,如《同步练习》Unit 3 自我测评中出现一个阅读理解判断题:Giraffes have long necks.有超过90%的学生做了“×”判断,理由是文中没有提到long necks的句子。
当我告诉他们应该是打“√”的时候,很多学生困惑不解。我让他们再去看文章,他们找到了这些句子“Giraffes are very tall. They have long legs.”我说,从这两句句子,再结合你对长颈鹿的认识,它应该have long necks,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样的问题,还有的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是根据配图来得出答案。如Unit 3在教授Cartoon time时,文末,我提了个问题:Is the crab deliberate? 当有学生说出“Yes”时,又有一种不同的声音立即响起“No!”我及时制止了他们的争执,请他们在小组中商量一下,支持哪些观点。
在后来的辩论中,支持“Yes”的学生,基本围绕“It’s afraid.”这句话展开;而支持“No”的学生,极细致地观察到最后螃蟹在夹到Sam的手的时候,嘴巴向下弯了,明显是内疚了,另外也说到螃蟹没有hands只有arms,所以不好拿东西,夹到Sam完全是本能和不小心。学生在这个问题的争辩中积极思考,达到了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
在这样的课堂中,人人都是活动主体,不仅能使课堂更精彩,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思维开放的竞技场,让学生越学越勇,越学越棒!
推荐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随笔
  • 英语教研组考试整体情况分析
    英语教研组考试整体情况分析

    三年级:试卷总体考得还可以,但是有一个班级的差距比较大,班中落后面较多。从这张试卷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英语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外也没自觉复习,故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导致了一些不该错的错误。其次,对于有一定灵活性的题目的应变能力,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第5大题,有些同学就不会灵活的去做,应该在学生整体能力发展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有所渗透。 四年级:考试总体情况较好,这次考试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同学们对于

    07-22
  • 教学交流活动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交流活动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今天,我怀着一颗求真向上的心来到上海学习交流。通过一天的学习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这次活动。 一、感悟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所教授的课是PEP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Lets talk。本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用英语询问他人姓名和描述人物简单的外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题非常明确:与老师交朋友,介绍自己的朋友,寻找好朋友,交外国朋友等等,这些活动都成为了连贯语言学习活动的素材,其呈现完全服从于主线索的展开需要。由此,教学活动显得更加生动,活

    07-22
  • 尝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尝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因为本人在师范时学了点英语专业,四年师范生活结束后被分配到了一所村级小学,报到后发现农村小学不但缺班主任,并且英语课还是空白呢,就这样我自告奋勇,担起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兼职36年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些孩子不爱学英语,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回家后也不练习,经过我和学生谈心交流后,我找到了症结发现这些学生不明确小学英语课的目的和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他们心中只有英语上初中才学的,小学的英语学不学都行,大多数的学生都抱有这种心态,于是我专门在各个年级上了一节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与意义课,这节课起了很大的教

    07-22
  •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由师本教育体系向生本教育体系转变,即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走向主要依靠学生学,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素质提升,终端成绩优秀的全部理想。生本教育的实践既有效地发展了人的素质,又使终端考试取得优异成绩,使素质教育取得了可运行的良好动力机制,破解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 生本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生长

    07-22
  • 英语教研组活动反思
    英语教研组活动反思

    开学虽只有一个多月,但是我们英语教研组活动相当频繁,在这期间,可谓获益良多。 收获如下: 1. 要侧重预习。预习在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好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完成本课的学习。浮桥中学和我们本校老师开课的时候都用到了导学案。导学案上明确列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同学们预习的任务也分配的相当明确,可谓把预习落实到了实处。以往我们都是口头布置一下,预习哪一课,回家读课文等等。但是这个因不太好检查是否预习,有些同学甚至忽略不做的。有了导学案既可以真切的反映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又方便老师检查昨夜是否做

    07-22
  • 谈谈小学英语音标教学心得
    谈谈小学英语音标教学心得

    在小学阶段,是否要教音标,在一个外来民工子弟超过70%的小学,如何教音标,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本人就以上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音标教学不可少 小学英语学习不光是学习一些单词那么简单,也要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 一) 学音标能打好语音基础 音标对提高语音的准确性很有帮助.有些同学说的英语很不地道,就是因为他不知道地道的发音是怎么样的,更不知道每个单词的发音是怎么来的.但是,学了音标后,他们就掌握了发音规则,更容易发音正确. ( 二) 学音标能打好单词拼写基础 音标对记忆单词有很大

    07-22
  • 人在曼城——再谈课堂分组
    人在曼城——再谈课堂分组

    Andy在我们初到曼城时,就告诉我们曼城有一个浪漫的名字Rainy City,雨水比伦敦还多。周六开始就让我们领略了Rainy City 的魅力了,虽然偶尔也会冒出一点阳光,但是从周六早晨开始到周一晚上基本一直是绵绵细雨,看当地的报纸好像雨要一直持续到下周。连日的阴雨,让曼城的气温骤降,和前几天相比,大街上穿棉袄的人群多了起来,甚至有好多人穿上了羽绒服,但依然有人短袖、短裙。在国内完全是不同季节的服装在曼城可以同时闪亮登场! 冒雨前往MMU。 今天John的课的主要目标是talk about pairwo

    08-24
  •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有A、B两个部分组成,以主情景图展开教学内容的,因为主情景图中的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这样的教学任务,我进行了教学任务的分配,按照由易到难、先单词后句型的教学思路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于是我先进行了A部分单词的教学,A部分单词主要以复数形式出现,于是我结合重点句型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Theyre/ Theyre . Are these carrots? Are those carrots?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因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