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关注语言文字,品味言语甘妙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6-02-03 11:45:55

《关注语言文字,品味言语甘妙》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朱  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文字,简洁与繁芜两相对比、写什么与怎么写结合感悟、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内化与外化融为一体,品味言语甘妙,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简洁与繁芜两相对比

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生活体验不同、工作环境各异,对同一文本除了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与主旨的理解外,有着细微的体验差别。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的演绎也各不相同。

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让学生拥有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感受,每个语文教师都各显神通,各有妙招。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塘市中心小学陈静校长执教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精彩片段有许多,其中一个教学片段将简洁与繁芜的语言文字两相进行比较,深值学习。

师:近看九寨沟,感觉色彩缤纷;极目远眺,带上壮观色彩。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无论把哪幅画面放大,都充满诗情画意。书中这样描写九寨沟的森林:

出示课文中的文字:

(1)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师:陈老师觉得书上对于九寨沟森林的描写过于简单,我自己写了一段描写九寨沟森林的话你们读一读,更喜欢哪段话,且说说理由。

出示教师写的文字:

(2)春天,嫩绿的新叶铺满河谷山坡,红、黄、紫、白各色鲜花点缀其中;夏天,森林成了绿色的海洋,到处都是新绿,深绿、翠绿、浓绿……森林像美丽的巨幅油画,恰似天然的绿色地毯铺满大地;秋天,红色的枫叶、蓝色的水杉、绿色的箭竹深浅相间,层林尽染;冬天,森林批雪戴霜,宛如洁白的童话世界。

师:画面中有文字,文字中有画面。你喜欢哪一段的描写?

生1:我喜欢陈老师写的文字,你把森林描写具体了,让我看到森林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生2:陈老师写的文字真美啊,把森林写得真好看。

生3:陈老师,你写得太美了,我真崇拜你。我读的时候,感觉如痴如醉,仿佛这些美景就在我的眼前。

生4:我喜欢书上关于森林的描写,只有一句话,简单,简洁。生5:我觉得陈老师这段话单独看,写得很好。可是我把它带入课文之中一读,发现森林的话写得太长,不能显得有详有略,它破坏了这个小节的美。

师:单看陈老师写的,你一定觉得真好。可是,将这一段话换到课文中读一读,你会觉得这样面面俱到地写,破坏了整体的美。老师的这段文字即使写得再美也得舍去,详略得当才能让人感受到简洁的美,简洁让人产生美好的感觉。

陈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出画面,想出美景,丝丝入扣,品味内涵。教师下水写的这段话显示教师本人良好的文字功底,放入原文一朗读一比较,学生鉴赏文字的水平随之提高。写景真功夫,朗读主旋律。这一片段的教学将语言文字的简洁与繁芜两相比较,拓展的美、比较的美水乳交融,语言的美、景物的美、感悟的美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值得我们学习。

写什么与怎么写结合感悟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写什么与怎么写。文本写了什么,学生基本自己能读懂,而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学生不一定看得透彻,需要教师予以点拨。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蒋利军校长执教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一课,在体现写什么与怎么写两相结合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出示课文中的文字:

……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同样写马车,福楼拜怎么指导莫泊桑的?第七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1:写不同装饰的马车。

生2:写不同天气,马车走法不一样。

生3:写不同道路,马车走法不一样。

师:观察一样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写。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第七自然段,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殊之处?

生1:这段话中有两个反问句,“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这两个反问句把福楼拜认为有许多东西可写的语气表达得更为强烈。

生2:这一段话作者除了运用两个反问句,一连用了七个疑问句,把福楼拜喷涌而出的想法一股脑儿端了出来。

师:第七自然段老师和同学们配合读,好不好?

生:这样的读法不好。读书要和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符,第七自然段有九个问句,问句一个连一个,联系紧密,不适合老师和我们接读,适合每个人独立朗读。

师:说得真好。“滔滔不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滔滔不绝”是指福楼拜的话连续不断。

生:“滔滔不绝”是指福楼拜的话一气呵成。

生:“滔滔不绝”在这里是指福楼拜的问题喷涌而出,一个紧连一个。

师:好,就这样练习朗读这一段话。

蒋老师在阅读教学时把写什么与怎么写两相结合,既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把“写什么”表达出来,又引起学生对表达形式的关注,对作者独特言语表达方式有深刻领悟,对“怎么写”也有一定认识,还把朗读指导巧妙结合其间,一箭三雕,让人赞叹。

三、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

学生学习含义浅显、表达明了的课文,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即可。学生遇到含义深刻、表达非常有特色的课文,教师适当拓展课外读物,课内与课外两相映衬,学生轻而易举明白其间的意思。有位老师执教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一个教学片断时,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出示课文中的文字: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师: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是怎样的手法?

出示一段课外拓展的文字:

“她的侧影很安静,简直叫人猜不透。她的脸在阳光下看得更清楚。她戴着椭圆形的帽子,浅色的帽带好像芦苇的叶子。她的眼睛在弯弯的长睫毛下望着前面,虽然睁得很大。但由于白净的皮肤下面血在流动,看来有点受到颧骨的抑制。她的鼻孔透出攻瑰般的红颜色。她头一歪,看得见两片嘴唇之间珍珠般的白牙齿。 ”

——摘自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师:透过这段文字的描写,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她的脸、帽子、鼻孔、牙齿,看得非常真切、细腻。

师:福楼拜描写得怎样?

生:福楼拜的描写栩栩如生。

生:福楼拜的描写活灵活现。

生:福楼拜的描写入木三分。

生:读了福楼拜的描写,这位女士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师:这就是“画家的手法”。

这样的教学成功突破“用画家的那种手法”这一教学难点,教师教得举重若轻,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以课外养课内,课内课外相得益彰,学生学习起来如鱼得水。

四、内化与外化融为一体

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觉得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习,每项都抓,每样训练,深入深出,一堂课四十分钟下来,总来不及教;有的教师没去深刻钻研教材,这儿敲一锤,那里打一棒,课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就像沙滩上的潮水冲了上来又逐渐褪去,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迹。优秀的语文教师把内化与外化融为一体,内化吸收文本语言,借鉴文本言语表达方式,一课一练,训练得透彻,外化为学生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

江苏省吴江舜湖实验学校沈月芬老师教学国标本人教版六年级《桥》这篇课文,紧抓“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中比喻的妙用,让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话。学生写的比喻句充满鲜活的味道,教学生语文又无声渗透做人之道,让人为之赞叹。

沈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桥》,对于文中的比喻,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到位。文中的老汉作为一名……,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子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人为之动容。老汉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文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起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了表现力。沈老师抓住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精妙。

师: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你对老汉有什么认识写一写。

随着学生交流相机幻灯出示:

(1)他像一座山。

(2)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3)……像一块钢。

生1:他像一座山。这是一个比喻句,从中我读出老汉很镇定。

生2:他像一座山。我觉得作者写得真好,把老汉的冷静写了出来,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汉沉稳如山。

生3:他像一座山。我从中读出了老汉的沉着,他是群众在危难时候坚实的靠山。

生4: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儿子违反了规定,老汉非常生气。我看出老汉在老百姓中有威信,他临危不乱。

生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眼里已经没有父亲、儿子的关系,他的眼里只有群众,他像豹子那样凶、像豹子那样猛。

师:课文描写老汉用了三个精彩的比喻。老汉像山,果断;老汉像钢,又冷又硬;老汉像豹子,凶猛。我读出了一个无私无畏、有情有义的……形象。

……

师:文中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老汉和他儿子的姓名,但是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他们叫什么?

生:他们叫英雄。

生:他们叫……。

师: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汉和儿子的英雄形象留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作者用山、钢、豹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喻老汉,让我们读来难忘,印象深刻。你也能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喻……,清晰地形容这一类人吗?

生1:……像一座桥,为人民架起“生命之桥”。

生2:……像一盏灯,它照亮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

生3:……像冬天里的梅花,不畏风霜,凌寒独自开。

生4:……像太阳,时刻温暖着人心。

……

师:每个比喻都让我们认识了像老汉这样的……,让我们记住他们搭建的“生命桥”。

学生学习言语有多种切入构建,沈老师执教《桥》这一课,抓住一点深入训练,不贪多求全,让学生在言语学习中内化比喻,在外化运用中精彩运用比喻,展示学生出色的言语表达。

母语有温度,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真切情感触摸其中滋味;母语有深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再三涵咏体会其中深意;母语有诗意,需要教师为学生勾勒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进入其中赏析;母语有灵性,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步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地品味其中甘甜。带领学生品味言语甘妙,领悟写法深意,这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更是语文老师的幸福。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二上的一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描写了黄山的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这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石头的奇,就成为了就学难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从奇这个点入手。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

    07-22
  •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课文比较长,有些句子读起来还挺拗口,文中还涉及了有关的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他们的学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两样道具一个地球仪,七块拼图。(地球仪是向科学老师借来的,而拼图是儿子小时候的玩具,没舍得扔掉保留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两个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在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

    07-22
  •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为了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进而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和他的质朴、善良。 在交流句子时,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下来,并想象当时少年的心理活动。就在我们交流句子: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那孩子满脸的疑惑:老师,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不是在上学,而是在

    07-22
  • 趣味语文:巧编字谜  激发兴趣
    趣味语文:巧编字谜 激发兴趣

    今天我上了语文园地八中的趣味语文,是让学生猜字谜。书上出了一个谜面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听说有,读写无。这个谜面每句三个字,前后的词语又相互关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读,而且很容易就猜出了谜底是口字。我又请他们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同学们都争着要解释,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个谜语的奥妙所在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自己来续编这个谜语,要求也是每句三个字,用上有和无,而且前后词语要相互关联。我自己也准备了几句,本来想等学生编不出时露一手的,没想到学生比我编得更多

    07-22
  •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些轻度、中度的智障学生,因智力损伤的限制,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处在被动的状态,完成作业时缺乏独立性,对于稍微难一点的作业他们就不完成。另一方面,智力损伤的限制使得他们

    07-22
  •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灌南县新教育实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活动,这次上课的老师是镇中小学的辜静、实验小学的王雪晴、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哓莉,他们执教的都是《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她们的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辜静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扎实特点、王雪晴老师的课体现了人文性的风格、杨哓莉老师的课凸现了工具性的功能。三节课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有效。 我想有效的课堂是该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简单地说就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有多少。我想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

    07-22
  • 语文教学联谊活动听课感受记录
    语文教学联谊活动听课感受记录

    今天去全小参加了我校与全小的语文教学联谊活动,第一环节是两个课例展示,是全小经验教师夏小蕙老师的二上《浅水洼里的小鱼》和实小新手教师蔡美亚老师的六上《圆明园的毁灭》,两堂课都非常精彩,给我们听课教师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将自己的零星感受记录如下: 1.媒体创设,推动理解。 两堂课都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媒体,使感受更具体化、真实化。如:夏老师在开课伊始,便让孩子观看了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生活的鱼群,初步让孩子们感受到鱼儿在海中的自如与幸福,这为后文鱼儿离开了海水便无法生存的理解起铺垫作用;第二处,夏老师让学生通

    07-22
  • 四年级语文寓言《纪昌学射》听课点评
    四年级语文寓言《纪昌学射》听课点评

    昨天有幸聆听了全小才工作第二年的陆佳平老师课,感慨颇多。认识陆老师是缘于她第一年工作时在我校交流,那时就感觉她是一个能干、睿智的女孩,今天一堂课听下来,发现经过一年锻炼的她,在教学上已进入门道开始有自己课堂风格,思路清晰、课堂驾驭能力强。 陆老师上的是寓言《纪昌学射》一课。寓言,一种十分生动、有趣的文本,其中的趣味就在于能通过一个很小的故事,讲述一个很大道理,因此它又被誉为理智的诗、和穿着外衣的真理。 但,寓言是一种比较难教的文体,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来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当然感悟的过程是要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