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小说课文改编本教学设计——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03-19 17:29:08

《小说课文改编本教学设计——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徐州市汉桥小学   鉴燕婷,中文摘要: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节选或者改编自著名的长篇小说,比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三打白骨精》就是属于典型的小说课文改编本。对于这类课文应该怎么教,教学目标如何设计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但是,在随机选取的10个《三打白骨精》的课堂实录中,却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的游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学目标游离于学情;教学目标游离于编者意图;教学目标游离于文体。

英文摘要:Some texts in Chinese textbooksare excerpted or adapted from famous novels. For example, the "Three-BoneBone Bone" in the sixth grade of th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is atypical novel text adaptation. How to teach such texts, how to design the teachingobjectives does not seem to be a problem. However, in the classroom recordingsof 10 randomly selected "three dozen white bones", it is found that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often free, mainly in thefollowing situation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free from the academicsituati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free. In the editor's intention; theteaching goal is free from the style.

关键词: 小说课文  改编本     目标游离

教学小说课文,要把小说课文作为小说的语文课文和语文课文的小说来教,即把小说的文本特点和语文教学的普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一、教学目标游离学情

所谓的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学情的因素考虑进去,引领学生跟着教学目标向前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忽略了学情,这就造成了教学效果的模糊和低效。

(一)学情的含义及重要性

所谓的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陈隆升在其著作《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一书中有如下表述:“一般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面: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估。对应这三个层面,我们认为‘学情’主要应该包括学生在从事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等三大要素”[1] 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层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分析,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不教学生未懂的,只教已懂的
通过对随机选取的10篇《三打白骨精》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般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是从“零起点”进行设计的,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储备不容忽视,因为这恰恰是教师掌握“学情”的关键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可反其道而行,不教学生未懂的,只教已懂的。比如下面的课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经过分析发现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并没有照顾到“学情”。如第二条教学目标中“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把通过分析重点字词句去解读人物性格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就脱离了学生的主体,或者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几年的语文学习,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已经具备了利用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人物性格的学习方法,教师就没有必要为了教“方法”而做无用功。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人物的矛盾和关系中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并不是孤立的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
在王荣生主编的《小说教学教什么》一书中,对《三打白骨精》教学内容的表述:“《三打白骨精》中主要有三组矛盾、三种关系。一是白骨精与唐僧的矛盾,多样迷惑与不识迷惑的关系。二是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矛盾,坚决打杀与多方逃避的关系。三是孙悟空与唐僧的矛盾,尽心保护与斥责惩罚的关系。”[2]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依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建构者,他们已经具备此种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只有抓住三种矛盾才能在关系中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
二、教学目标游离于编者意图
所谓编者的意图是指每一篇文章都承载了编者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是编者希冀通过文本传达给学生的,而教师作为文本的最初解读者,对编者意图的领悟是要做到闻一知十。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编者的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高年级段针对阅读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三打白骨精》虽然是作为小说课文改编本被选入教材的,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章当做真正的小说去教,小说教学的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不容忽视。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只涉及到文本单一主题,盲目带领学生进行架空分析。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很多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仅仅涉及了通过比较三种打法的不同去领悟作者的不同的写作手法,这就忽视了编者的意图。

下面这一则课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回顾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指名读第五、六、七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回答: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一打
     二打
     三打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在这篇课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把文本的写作手法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在目前的课堂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们在教小说,但是教小说的方式,不要说不像教小说,甚至都不像教语文,这就是‘非语文的小说教学’。”[3]从上述案例看出,这节课教师带领学生重点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比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次打法的不同,去领悟文本对这三打三次写法的不同。这样看来,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领悟写作方法上了,就忽略了要把小说课文改编本首先要当做小说去教,既然要当做小说去教,首先就要兼顾到小说教学的“四要素”,即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但是,如果教师把所有的小说都用这“四要素”去教,那必然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小说课文改编本的教学除了要用教小说的方法去教,还有兼顾到编者的意图,即编者希望学生在学习了这个文本之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如何理解编者的意图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理解文本,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去揣摩编者选取这个文本的目的,或者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那么其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就游离了编者的意图。

三、教学目标游离于具体的文本

    王荣生在其著作《小说教学教什么》一书中,针对小说文本的教学目标有如下阐述:“小说教学,一定要找到每一篇小说的独特之处与独特价值,并据此进行教学。小说的的文本体式决定了小说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小说的不同教法”[4]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小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小说的这一文体的特性去设计教学目标,更要依据具体的文本去设计教学目标。“具体的文本”即每篇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每篇小说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鲜感的存在,学生要从“全新”的一篇文本中学到“全新”的知识,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那么,经过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特定文本这一点,把小说当做纯粹的小说去教了,教会了学生阅读小说的“四大要素”,却忽略了特定文本想要传达的内容。
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三)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四)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上述这篇案例出现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部分,我们说小说课文改编本虽然取自长篇名著,经过编者的加工,可能在艺术与审美上略逊于原著,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教师而言就存在着不小的挑战。但是如果教师还是墨守成规的采用类型化的教学方法就会让这篇小说枯燥乏味,学生可能对小说的学习兴趣全无。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节上下了很大功夫,却忽略了这篇文本独特的价值和闪光点。“面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很经典、已经基本定型、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形象,再进行‘这一篇’的教学,想要教出一个与‘这一篇’相关联的孙悟空,而不是原来大家经验中的孙悟空,其实是很难的。”[5]也就是说,教学这篇小说改编本时,教师要抓住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要带领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去感悟不一样的艺术形象。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游离了具体的文本,确定类型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类型化的教学目标,那么就失去了小说教学有滋有味的神韵。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的出现教学目标的游离情况。除了上述的教学目标游离于学情、教学目标游离编者意图以及教学目标游离特定文本之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即教学实践游离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指导者教师的“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展开,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研究课例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游离于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被掩盖。
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上课之前除了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了解学情之外,还要深入理解文本,对特点的文本做正确的解读,从而确定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才能不偏离教学主线,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1] 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4)
[2]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9)
[3]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
[4]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5]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9)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假又来到啦!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坚持锻炼身体,多阅读有益书籍,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五(3)班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1 、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2、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制作20张阅读笔记。(要求:上面四字词语,中间佳句,下面读后感)推荐书目:(1)《鲁滨逊漂流记》(2)《青铜葵花》(3)《小兵张嘎》 (4)《红楼梦》少儿版 (5)《汤姆索亚历险记》(6)《老人与海》(7)《童年》等一些健康的书籍。 3、完成10篇日记,每篇400字以上。

    07-22
  •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课文比较长,有些句子读起来还挺拗口,文中还涉及了有关的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他们的学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两样道具一个地球仪,七块拼图。(地球仪是向科学老师借来的,而拼图是儿子小时候的玩具,没舍得扔掉保留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两个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在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

    07-22
  •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10月中旬,我们听了三年级的一节教研课《秋天的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把秋天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堂教学中,在初读课文后,老师大胆地设疑:小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把描写小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全文中有统领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线穿起了个个珍珠。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后,交流反馈时,学生从文中读懂了秋天的雨 ,是

    07-22
  • 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沈琦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紧紧抓住了课文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最感人的部分理解、感悟得十分深刻、透彻! 这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沈老师在说课时所谈 到的: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具体而言之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无形中得到启示。最终使我们的阅读课也能为写作教学服务。 我把沈老师的做法称之为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因为阅读教学的第一重效了解、感知文本的内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主线。但是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在阅读教

    07-22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07-22
  •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顾老师上的这堂课从始至终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激趣,创设了有趣快乐的识字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愉快的情境贯穿课文 《识字6》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四个数量词,构成了四同幅不同的图画。顾老师别出心裁,找来了一辆玩具旅游车,摸透了孩子们爱旅行的心情,创设了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的情境,让儿童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认识事物,认识汉字,

    07-22
  • 精心设计,合作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精心设计,合作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语文课上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课前精心的课堂内容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量身定做的内容,合作会更彰显出它的优势。 1.合作须在学生需要交流处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第一朵杏花》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时机非常准确。在需要学生明确课文中角色的不同语言、不同人物性格的时候,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小组活动出现了。在小

    07-22
  •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灌南县新教育实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活动,这次上课的老师是镇中小学的辜静、实验小学的王雪晴、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哓莉,他们执教的都是《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她们的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辜静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扎实特点、王雪晴老师的课体现了人文性的风格、杨哓莉老师的课凸现了工具性的功能。三节课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有效。 我想有效的课堂是该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简单地说就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有多少。我想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