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小学语文教研小论文: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三字经”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03-28 05:39:50

《小学语文教研小论文: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三字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低段语文课堂常见顽疾可以概括为“三少”:一是学生读得少。读得少。读的次数少,个别读更少,读得不自然,缺乏感染力;二是学生思维少。教师的问题缺乏思维价值,问题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的,学生不屑于思考;教师问题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回答肤浅,大多就是就内容而内容,就字面而字面;三是写得少。即使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每节语文课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时间,但是在教师常态课中并没有得以真正的落实。

要告别“三少”顽疾,就要念好“三字经”——“读写思”。读,不只是正确流利,还在于能触摸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思,不只是获得答案,还在于思考的经历和发现新问题;写,不只是字写得对不对,还在于写得好不好;不只是语句是否连贯,还在于表达的准确和美好。

特别要强调的是语文课堂的“思”。“思”有思考、思维、思想的意思,低段语文课堂的“思”,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教师的问题能够提得好,能切中要害,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二是指学生能够高质量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思考的过程。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思想,需要教师教学有方。

一是课堂要温暖。教师要营造出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哪怕是孩子的问题有些无厘头,教师也要悦纳他,并和他进行真诚的对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他的问题,喜欢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好。好问题成就好课堂。好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好问题大多有一定的纲领性、开放性、推理性、辩论性。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问学生: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吗?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指的是什么?两个问题,引领学生朗读、思考,讨论、辩论。教师问的简简单单,学生学得热火朝天。

三是要善点拨、重引导,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舍得花费时间,启发学生提出高质量地问题。孙双金老师教学《找春天》“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一句时,学生竟然提出了“为什么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而不比作小男孩呢?”老师顺势启发:“对呀,为什么不比作慈祥的老太太呢?”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进入了语言文字深处,比喻句的巧妙和准确无需教师多讲。

“读写思”语文,是简单语文,是有效语文,是本色语文。希望低段语文老师要念好语文课堂“三字经”:读写思。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

    一、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体现让阅读成为学生有感情的生命活动的人本理念。 阅读是师生、文本形成对话,是思想与感情交流。让学生读不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读。阅读是情感的生命活动,是有情趣的学习生活。本课以悟情为主线进行阅读,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感情丰富的阅读课堂。学生说到继父鼓励我出门一段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体会继父对河子的关心;继父鼓励我为看海做准备,采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你的父母看到你做了了不起的大事时,他们会怎么说?真正读出你真能干,河子。的语气,体会继父的内心情感;结尾处的创设情境师生

    07-22
  •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从花生开花,到小松鼠像摘花生果过冬,到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到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到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全文的脉络,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分小节试着说说每小节的意思,然后概括进行板书,再读一读,明白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在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上下了点功夫: 说话训练。第一自然段中有ABB形式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

    07-22
  •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假又来到啦!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坚持锻炼身体,多阅读有益书籍,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五(3)班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1 、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2、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制作20张阅读笔记。(要求:上面四字词语,中间佳句,下面读后感)推荐书目:(1)《鲁滨逊漂流记》(2)《青铜葵花》(3)《小兵张嘎》 (4)《红楼梦》少儿版 (5)《汤姆索亚历险记》(6)《老人与海》(7)《童年》等一些健康的书籍。 3、完成10篇日记,每篇400字以上。

    07-22
  • 借助实物解决难点--《爬山虎的脚》主题反思
    借助实物解决难点--《爬山虎的脚》主题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由于作者叶圣陶连续仔细地观察,再加上语言大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得细致、准确、生动,能激起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前,我在班内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反映对爬山虎的名字是知道的,但它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爬的,很不清楚,提前预习的孩子又告诉我,他们读了课文,还是无法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孩子们的现实起点与我钻研教材后对难点的把握是一致的。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孩子们真正了

    07-22
  • 借用生活中的故事解决疑难——《钓鱼的启示》主题反思
    借用生活中的故事解决疑难——《钓鱼的启示》主题反思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

    07-22
  •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在五年级上册中的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非常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加强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要去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还是需要老师再进行深入地引导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资料。一开始,我觉得非常适合在本课的结尾拓展处,把这份资料补充进来。但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当我给学生讲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句子时

    07-22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07-22
  • 有关课堂有效性“同堂异构课”听课感想
    有关课堂有效性“同堂异构课”听课感想

    上午听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有关课堂有效性的,同一篇语文课上出了不同的味道。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就课堂的有效性来说,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