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保护学生保护兴趣,鼓励表达尝试运用——小学语文中年段习作课标解读(讲座)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0-04-05 15:44:11

《保护学生保护兴趣,鼓励表达尝试运用——小学语文中年段习作课标解读(讲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开篇语:(小故事分享)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黎巴嫩著名诗人)

有个小故事说得有意思。一个人在休息日早晨,觉得一天没有任何事情很悠闲,看着家里一面空白的墙,想,哎呀,好像应该挂一幅画,家可以更美一点。找来一幅画,拿来一颗小钉子,敲上去,挂一下。发现钉子太小挂不住,那怎么办?想要在钉子后面加一块木屑子,然后去找木头。找了半天,找到一块木头,但是没有办法把它锯出来。去邻居家敲门,借斧子。借来斧子劈着劈着发现劈出来不规则,要加工得更细,然后再去更远的邻居家借锯子。邻居家只有锯条,拿来了握不住。他开车去更远的人家借手笔,就这样一整天折折腾腾地就下来了。

最后这个人回到家,对着一大堆很齐备的木匠活的工具,想一想,最初要干什么呢?实在想不起来要了这么多的工具是为了干什么?其实最初最简单的那个愿望已经忘记了。这就很像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其实,作文教学,从低年段的写话,到中高年段的习作;从之前的传统教学,到现在的课程改革,我们的老师一直在做“习作教学”这条路上奔走着,探寻着,到最后,我们暮然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我们对最初的目标已经忘记淡忘和模糊了。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出现了一些让我们感觉到困惑的问题。

一、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和原因

问题1、不喜欢习作,在习作中感到无话可写。

原因:淡化了认知规律,强化了过高要求。

问题二:习作真情实感少,空话套话多。

原因:淡化习作的意思,强化了习作的意义。

问题三:词不达意,表达不顺畅。

原因:淡化过程的训练,强化了习作的结果。

问题四:语言积累少,表达缺乏新意。

原因:淡化了生活实践和体验,强化了模仿运用

总体原因:年段目标理解不透,教学实施落实不到位

年段目标落实不到位,就如工厂中的流水线,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生产出次品。因此,合格的产品需要层层把关。那么,中年段习作教学有哪些关口呢?我们需要拿起课程标准认真研读,领悟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二、如何理解中年段习作课标的相关要求

(一)关于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二)关于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三)关于目标描述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针对以上目标的描述,我们应该明确习作教学的任务(教什么)

侧重点:兴趣和自信心  观察、表达和想象   积累和运用  修改和评价

(四)关于教学建议(习作教学中,课标有哪些关键建议?)

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五)关于评价建议(习作评价中,课标有哪些关键建议?)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发现,中年段习作教学,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些关键词是:兴趣(信心)、自由(不拘形式)、尝试(积累运用)、鼓励(大胆表达,真实感受)。这四个关键词既包含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又涉及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但其发展程度如何都受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和习作评价导向。

(六)中年段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和评价导向

目标定位:

1、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巩固低年段写话的成果。

2、降低要求激发兴趣,确保中年段习作的过渡。

3、落实目标扎实训练,打好高年段习作的基础。

评价导向:(内容和感受的真实性)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为什么学生到了高年段,我们总感觉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如意,我想:很多时候是我们中年段没有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创意已经被扼杀了。因为我们都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误区:以我们的高标准来要求中年段的学生,比如:习作内容一定要有意义;写法一定要灵活,要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要优美;开头要怎么样,结尾要怎么样,要达到多少多少字数等等;这样的高要求,不但脱离了目标要求,学生的习作兴趣完全被扼杀了。

※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还是要回归课程标准,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促使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三、中年段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怎么教?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年段的习作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开展:(一)降低要求保护兴趣;(二)鼓励表达尝试运用

(一)降低要求保护兴趣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降低要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课例说明《红花献给谁》)

案例:于永正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红花献给谁》片段

师:今天,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俯身从提包中取出一朵大红花,举起来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大红花。  

师:(板书:大红花)下面的红带上写的什么字?生:热爱劳动。

师:这朵花该献给我们四(1)班在哪位同学?请你们推荐一下。  

生:我推荐许雨蒙。

师:哪位同学叫许雨蒙?(许雨蒙站起来)同意献给她的举手。(有几个学生举手)请你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析上。(生板书:许雨蒙)  

师:有不同意见吗?(找一男同学)你说该献给谁?  

生:该献给刘尊。

师:是刘尊立校长吗?(该校校长叫刘尊立。)  

生:(生大笑)不是。

师:哪一位同学叫刘尊?(刘尊站起来)同意献给他的举手。(举手的不少)请你把刘尊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生板书:刘尊)还有其它意见吗?  

生:我推荐沈斌。

师:哪位同学叫沈斌?(沈斌站起来)同意他的举手。(有几个同学举手)那请你把沈斌的名字写上。(生板书:沈斌)  

生:我推选刘媛媛。

师:哪位是刘媛媛?请站起来我认识一下。同意她的举手!(学生有十几人举手)哟,赞成的人不少,。请你把刘媛媛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四个人已经不少了,我只有一朵红花。许雨蒙,请你过来(与许雨蒙握手),认识你很高兴。你看,好多同学建议把这朵花献给你,我真为你自豪。刘尊,请你也过来(刘尊昂首挺胸走上台),你看刘尊走路多有精神啊!认识你同样很高兴!(被推荐的四位同学都被请上了台)祝贺你们四位同学,可究竟这朵花献给哪一位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讲一讲你们的理由。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献给谁。好不好?

2、实践体验,唤醒学生表达的兴趣(课例说明《考试》)(另附)

3、以说促写,做好学生表达的铺垫(课例说明《雨中》《考试》)

语文苏教版第五册《习作7》是教学生学写日记。教学时正赶上雨天,我因势利导,利用了雨天这一自然现象。其中有这样一段:

师:这几天一直都在下雨,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雨天也是很美的?

生:发现了。树被洗干净了,美了。

生:马路被洗干净了,美了。

师:马路的人行道上多了一朵朵……

生:雨伞,像花一样。不,像蘑菇,会移动的蘑菇。

生:像在长河中漂动的花瓣。

师:放学时“它们”都来到了校门口干什么?

生:噢,老师,我知道,人们撑着花雨伞来了,那花伞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师:很好,你们很善于观察。其实在这些花雨伞的下面还藏着一种美呢?有谁感受到了。

生:妈妈的爱。

生:妈妈的关怀,还有母子情。

生:妈妈就是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小鸟……

师:是呀,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观察,去体会。

生:老师,雨天也有不美的。比如:汽车从我身边开过,溅了我一身水。

生: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弟第在路上摔了一跤,身上全脏了。

师:哦!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自愿组合,分小组讨论:雨天的美和雨天给人们烦恼,好吗?

学生:好!

4、抛砖引玉,指引学生表达的方向(课例说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在习作内容上降低要求

1、文从字顺,内容清楚比内容具体更重要。

案例1《星期天》(  三年级学生的一篇日记)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中山陵去玩。在那里我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做的。爬到上面,大房子里有一个坐着,是白色的,好像是用石头做的。我看到一个小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跑过去一看,也是石头做的。看完三个孙中山,我小了一泡便,就跟着妈妈回家了。 

案例2《我的不倒翁》(  四年级学生习作)

我有一个不倒翁,是一个长着白胡子的圣诞老人。他整天嬉皮笑脸的。只要轻轻一碰,他就会左右摆动。碰得轻,摇摆得小,碰得重,摇摆得大。就是你把他板倒,他也会迅速地站起来。真有趣!一天,我的不倒翁没气了。我拿起充气筒就往不倒翁里面加气。不倒翁慢慢地挺直了腰。我忍不住对它说:“真勇敢!突然,“砰” 的一声,我的不倒翁破了一个大口子。真倒霉!

2、内容真实,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案例:《我好怕》一个三年级学生写的日记片段

……

“奶奶,我害怕!”

“怕什么?”奶奶问。

“我掉了两颗牙!”

“不用怕!还会再长的!”奶奶摸着我的头说,“你爷爷的牙也掉了,只剩下两颗牙了。”

“爷爷的牙还会再长吗?”

“不会了!”奶奶摇摇头。

“为什么?”

“爷爷老了。

听说每个人都会变老。到了我老的时候,是不是牙齿都会掉光?到时

候,看到好吃的,想吃的却又不能吃,怎么办?啊!人老了。真可怕!

(老师的评语:“日记内容没有意义,结尾太消极,太灰暗!”于是红笔一挥,改为——人老了,有什么可怕!爷爷虽然只剩下两颗牙,可那是铁打钢铸的牙齿! )

(二)鼓励表达尝试运用

而当前儿童生活出现了“三大三小”现象;“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外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出现了言尽词穷的现象。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在表达中尝试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呢?

1、重视语言积累,充实语言表达储备。

重积累是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需要,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策略和方法。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根,习作是果。重视语言的日积月累,才有表达的“厚积而薄发”。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最近看了于永正老师的一篇文章《小学语文“五重”教学法》自己说:教了几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语文“五重”教学法。在谈到阅读与习作的关系时,于老师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谈了两个关键:

一是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进行教学。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坚决“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就让其“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快记、牢记。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应该积累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切实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

二是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积累。有实验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于老师做了形象的比喻:“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就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

三是要让学生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重视学习实践,加强语文能力训练。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写训练。

叶老也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应该明确:语文教材只是语言学习的范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于永正老师在一次访谈中指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解轻运用”,其实这就是教教材的表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完全被忽视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运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读写训练,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如:用词说话,句子仿写,段落续写,创意改写……有的课文原句写得较笼统,可设计将原文写具体;有的重点词句难懂,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降低难度;对典型句段进行模仿;对并列结构的文段进行拓展性练习;古诗文教学,可以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在课内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中习得语言。

(2)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语言学习运用。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等。可谓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实践”的渠道,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设计好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运用激励语言,不失时机给予鼓励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欣赏,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中年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学习经历的原因,表达的自信性方面依然缺乏,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更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鼓励,如果教师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甚至在学生表达有误或困难的时候给予嘲笑或打击,学生肯定丧失大胆表达的自信心。哪怕是他有再多的语言积累,也不会轻易在表达中运用。面对中年段的学生,该如何把握时机,适时激励,让学生找到表达的自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忘记身份,平等交流,在互动中适时点拨。(于永正《考试》)

创设平等交流的氛围,消除学生胆怯心理,有利于学生大胆自由表达。

(2)忘记年龄,尊重感受,在习作中恰当评价。

我们都曾经年少,但儿童的世界,我们未曾走进。儿童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及感受,跟我们成人是不一样,但不管如何,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世界上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童真原本是一种美,关键是我们站得太高,看得太远,没有发现孩子身上的美,甚至无意间把它扼杀了。这种行为在习作评价中并不少见。(案例:《我好怕》教师的评语就是一个例子)

案例:《我好怕》一个三年级学生写的日记片段

……

“奶奶,我害怕!”

“怕什么?”奶奶问。

“我掉了两颗牙!”

“不用怕!还会再长的!”奶奶摸着我的头说,“你爷爷的牙也掉了,只剩下两颗牙了。”

“爷爷的牙还会再长吗?”

“不会了!”奶奶摇摇头。

“为什么?”

“爷爷老了。

听说每个人都会变老。到了我老的时候,是不是牙齿都会掉光?到时

候,看到好吃的,想吃的却又不能吃,怎么办?啊!人老了。真可怕!

(老师的评语:“日记内容没有意义,结尾太消极,太灰暗!”于是红笔一挥,改为——人老了,有什么可怕!爷爷虽然只剩下两颗牙,可那是铁打钢铸的牙齿! )

在习作评价中,忘记我们的年龄,以同龄人的身份,尊重孩子的的表达和感受,进行适当引导和激励,才能让学生找回表达的自信,从而大胆自由表达。

四、教师中的一种奇怪的现象

我们小语界一直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不会写作文的教师去教不会写作文的学生。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而且可能还要存在下去。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大家想想,如果你不会唱歌,你怎么去教学生唱歌?如果你不会弹琴,你如何去教学生弹琴?如果你不会做饭,你怎么去教别人烹饪?如果你不会开车,你又如何指导别人驾驶?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和技术都是会者教不会者,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可是,在我们语文界却存在这种普遍的怪现象:不会写的老师教不会写的学生。老师没有写作的实践经验,找不到写作的门径,怎么去引导学生习作,又如何评价学生习作的好坏?这一点已经成为阻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另一个“瓶颈”。作为学生作文的引路人,我们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写作修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好的做法就是跟学生一起写作文,写下水文……

五、结束语

  曾记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成语,试想:哪怕你有再多的技巧,如果食客没有足够的食欲,就算是美味佳肴摆在面前,他也是难于品尝。因此,我认为:中年段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中年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宜过多的强调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技巧,适当点拨即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必先求真。其实讲的就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次带毕业班,还有不到十天就要小升初考试了,然而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教学都是开放式的:课堂上有开放的思维空间、课后有开放的阅读空间。而对于生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我从不爱反复去磨。我以为知识是要去发现的,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头脑,要比有一双善于记录的双手更重要。也许我这样说会激起许多老师的反驳:没有扎实的基础如何改好高楼?但我也想问,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受过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后发展如何?我们的国民素质又如何?难道我们能否认,现在的中国人素质低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造

    07-22
  • 略读课《松鼠》让高段孩子同样感受童趣
    略读课《松鼠》让高段孩子同样感受童趣

    今天给小人们上略读课文《松鼠》。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眼前。可是,早自修,学生的机械化的朗读,让我这个旁听者怎么也欣赏不出小松鼠的可爱,更别说能听出孩子们的喜爱之情了。我该怎么让高段学生也那么感兴趣地,那么享受似的阅读本课,感受小松鼠的可爱,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呢?我的脑细胞开始不停地运转,昨天看过的教案需要推翻和重整。 上课了。我先和孩子们简单回顾了一下上一篇说明文《鲸》,然后问: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动物世界里,还有一些比较

    07-22
  • 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工程技术难度大,詹天佑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如:修筑了两条隧道,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在修筑时采用两端同时凿进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就采用中部凿进法。还有当铁路经过青龙桥时,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在讲解时,我要求学

    07-22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07-22
  • 精心设计,合作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精心设计,合作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语文课上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课前精心的课堂内容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量身定做的内容,合作会更彰显出它的优势。 1.合作须在学生需要交流处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第一朵杏花》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时机非常准确。在需要学生明确课文中角色的不同语言、不同人物性格的时候,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小组活动出现了。在小

    07-22
  •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笔记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20世纪在美国兴起,60年代之前一直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其观点如下: 1、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局限于有机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心理过程。 2、主张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学习结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行为主义也正是由于囿于刺激与反应联结这一

    07-22
  • “千课万人”活动听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有感
    “千课万人”活动听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有感

    杭州回来已有一些时日,但直至今天才能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次的学习所得。 回过头去想想,是哪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呢?恐怕不是一节课,而是一个人窦桂梅老师。虽然之前也看过窦老师的一些教学录像,但是真正的到现场去观摩窦老师的教学,却又是另一番的景象。 窦老师这次执教是一篇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起初,我怀着一丝好奇在我的印象中,绘本故事一般都放在低年级来教学,不知道六年级的同学上绘本能上出多少新意来。怀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这一课。 窦老师的这节课层次非常清晰: (一)听一听 这一环节窦老师设计了让孩子们听

    07-22
  • 五年级语文教学:错题分析中的精彩
    五年级语文教学:错题分析中的精彩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 罗定佳 近年来我所教五年级4班的语文课,几次月考下来成绩都不太理想,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分析失分的原因,但学生在很简单的题里仍出错,实在没有办法便想到让学生自己分析错题的原因,以便纠正。 第三次月考后,试卷发下后,我让学生仔细地看,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认真分析,写出错题出错的原因,学生们热情很高,写得非常专心。 学生郭飞:2大题没有理解题意,所以词语组错。3大题没有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导致出错。8大题没有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习作没有认真读题,没写完,没有表达出事情的中心。我决心以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