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实践解读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0-09-18 15:34:0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实践解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文昌市重兴中心小学   宋乃义,  我和大家交流的专题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实践解读》,这个专题我将从“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性质,明确语文教学方向;解读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找准教学依据;阅读教学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阅读五环节教学策略”这四个方面与老师们共同学习课标新理念和本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共同探讨第三学段阅读应教什么,该怎么教。

一、 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性质,明确语文教学方向

想要准确把握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首先我们得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性质把准了,就明晰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方向对了,语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现状,建立起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命题,主要表达了这样两层意思:

1、说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2、说明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相对实验稿,2011年版课标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更加明确,反复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的概念,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引。做为语文老师,我们大家都有义务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明确我们所教的这门学科是做什么的,学生学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这样,才能将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今后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二、解读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找准教学依据

崔峦老师说过“课堂上要落实三维目标,要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下面,让我们尝试从“得意、得言、学习方法和技能”三方面来认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

(一)词语

1、得意:要求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2、得言:要求会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两点是第三学段词句学习的重要目标,这些目标设定,都是为了把词句的学习纳入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习过程要兼顾字面意思、情感、口气、用意等方面,要防止脱离阅读过程去搞大量孤立的词句训练。

3、词句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目标中“推想”这个提法。所谓推想,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它一靠语境的上下文制约;二靠阅读者的语言直觉,也就是语感;三靠自身的经验和积累。推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人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大都是运用这种实际能力进行解决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二)篇章

1、得意:要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的一般目标,也就是共性目标)。此外还规定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也就是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的感受,其实就是文章的情感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也就是文章说明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要能从图文结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2、得言: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条是阅读的共性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篇章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1)综合运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因为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学时都不是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读书的要求,综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教师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读书的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并能体现出对课文学习逐步深入的层次性。

(2)强调整体感知

综观第一至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我发现这些目标表述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求阅读行为要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感知”。读文如看人一样,比如我们初见一个陌生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怎么产生的?肯定是直观得来的整体印象、综合印象,而不会得之于对他面部五官等作个别的具体分析。这一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得到的是对文章的总体印象。对文章有了总体印象后,再具体分析各个部分,最后再回归到整体,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课堂结构。

(3)针对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不同的文体,由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目的不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阅读策略也必然不同。课标得意、得言部分的内容,其实同时提示了文章的阅读策略。根据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教材的文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说明性文章,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点;二是叙事性文章,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了解事件的梗概,抓住重点场景和细节描写进行感悟;三是诗歌,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注意通过想像再现诗歌的情境,以加深对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理解。

(三)标点符号

1、得言:要求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标点符号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要在理解课文在过程中体会

课标要求在理解课文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这个提法不仅把标点符号当做知识来认知,更当做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表达的一种手段来掌握。

(四)积累背诵和课外阅读

1、得意: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办法和技能:背诵、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老师们,语文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阅读和语文活动二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积累背诵就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活动,有个成语是“厚积薄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好经验。为了积累,就得提倡适当的背诵,但问题在于背诵什么才是对学生真正有用的?现在课程标准主张首先应背诵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这是最重要的语文积累,当然还要积累格言警句、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从各种途径中获得的其他语言材料。

关于课外阅读,在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思想。通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单靠学课内的几篇课文是无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所以,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读什么(内容),怎么读(方法),读得怎样(效果)。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了大幅改善,大多学校都有了图书室,课外阅读的书源应当不是大问题了,关键还在于老师的重视程度。我们重兴中心小学就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要求老师们每学期都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并练习做读书笔记,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这是每学期教学常规检查的重点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老师们反映课外阅读效果良好,学生阅读、习作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老师们,在前面课程性质部分我们提到,语文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所以老师们必须打破狭隘的教学观,树立起大语文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语文活动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本法则、根本依据,教学工作要做到依法行事。掌握了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目标后,怎样把课标要求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中,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这个环节,我们来交流探讨备课环节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

三、阅读教学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大家知道,教学目标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教一篇课文,确定教学目标是首要问题,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吃准”。

1.吃准学段目标。上面我们讲到课标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我认为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要了如指掌,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失当。

2.吃准单元重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凭借。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确定的。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导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这个导语内容很明确,第一部分揭示本单元的主题:感受父母之爱,第二部分则提示了单元训练重点:①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②抓住关键语句,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的妙处。所以,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落实这几个单元重点和编者意图。

3.吃准课后练习。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而且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地指示给了我们。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的课后练习题。第1题“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提示我们阅读此文最主最的方法是朗读,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要求背诵第5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表达相对其他部分有它的特殊性,是在叙事中插入景物描写,语言非常优美,这个要求提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或是表达方法上有特色,或是语言优美的段落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第2题“用钢笔描红、临写。”告诉我们要继续重视写字教学,落实写字的年段目标——用硬笔写楷书,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训练的方法是描红、临写,做到循序渐进。第3题“读一读,再抄写。”提示我们继续进行生字新词教学,要求做到正确读和写,并积累下来。第4题提示我们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描写,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人物的品性,而且要重视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第5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学习要求,也是人物故事类文章的学习重点。

4.吃准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实际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目标必须因人而异、因班而异,比如,班上学生语文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把教学要求适当提高一些;反之,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但要切记,不可以过分强调实际而把课标拟定的学段目标丢在一边。

以上四种因素是一个整体,要从整体出发兼顾各种因素,从而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例如:《少年王冕》一课,综合考虑以上四种因素,本课的教学总目标可以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感受文章有详有略的写法。

3、品读重点片断及语句,深切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本课分二个课时上,二个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确定: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格内的生字,能正确区分“载”、“闷”、“供”。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3、初步感悟王冕的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五自然段。

2、品读重点片断及语句,深切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3、学习文章有详有略的写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了。都说语文老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一篇课文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

例如《少年王冕》一课,可教的内容有许多:(1)学生字;(2)学词语;(3)学句子;(4)学习单双引号用法;(5)学习反问句;(6)学朗读;(7)学默读;(8)理解人物;(9)了解人物生平 ;(10)了解文章表达顺序;(11)景物描写方法;(12)景物描写练笔;(13)人物描写方法;(14)人物描写练笔(15)背诵课文;(16)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17)人物故事类文章特点

但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需要我们做出准确的取舍与甄选。我认为选择教学内容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语文学科核心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呢?前面我们提到: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就此而言,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么写的,即要更加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训练语言表达,这才是语文学科独特的核心任务。那么,学哪些言语形式呢?言语形式,具体包括词语和句子的形式、段落的结构、文章的布局谋篇。言语形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学习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体会语言形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

例如《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形式方面有几个特点:1、课文以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分别写了七岁 、十岁 、十三四岁、十七八岁的王冕;2、课文语言材料有详有略,略写王冕七岁、十七八岁两个阶段,详写他十岁、十三四岁两个阶段;3、课文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描写刻画人物。根据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我们可以选择理清文章表达顺序、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抓重点语句、片段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做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文章第5自然段有景物描写部分,但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景物描写应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景物描写方法应放在写景类文章中学习更为合适,因此第11、12项内容可以不教,但第5自然段语言优美,可以做为背诵的内容积累下来。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学内容应服务于教学目标,旨在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

根据《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要选择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综合运用朗读、默读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体会王冕的人物品性,背诵积累语言,学习语言表达。

3、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尤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选择教学内容时,老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正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对学生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上面所罗列的《少年王冕》一课教学内容中,(4)学习单双引号用法;(5)学习反问句这两项应是学生已知的,在此课中可以不用教;(17)人物故事类文章特点,是属于目前教了学生也难于掌握的,可以暂且不教。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我们可以对《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内容做出较为准确的甄选和取舍,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整合、重构,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做到简单而有效。

教学内容选好,以什么样的方法、策略组织学生学习呢?课堂教学方法繁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平常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相信在座的老师们在这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会很多。近一两年来,我们重兴中心小学开展了“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校本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探索、总结了一个较为实用的教学策略模式,我们称之为“阅读五环节教学策略”,下面想和大家交流我校这个不成熟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们的指导。

四、阅读五环节教学策略

(一)阅读五环节教学策略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二、理清顺序,质疑问难

三、紧扣关键,扎实训练

四、回归整体,读中学写

五、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二)五环节教学策略解读及实施建议

环节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前面我们谈到阅读要强调整体感知,就是学生初读文本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对文章有初步的印象,然后去品味文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地理解领悟,最后再回到整体,这一过程是阅读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般有四个要求:(1)学习生字词;(2)读通读顺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4)交流初读文章后的初步印象或感受。

1、因为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生字词自学能力,所以生字词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检查自学的情况,并挑选个别难于掌握的字词进行教学。如今天黄老师生字词教学环节,主要是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指导“载、秦”的书写。

2、第二个要求“读通读顺课文。”这里如黄老师今天的做法,在初读时要求认真地读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时,多读几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3)思考:少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黄老师这里做得很好,每一次读书,老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老师应该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读,否则要进行指导。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注意教给方法。如人物故事类文章,主要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谁做了什么事。语言表达方面,要指导学生从具体到简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如黄老师引导学生概括王冕七岁(父亲去世 ,家境贫寒 ) ;十岁 ( 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 );十三四岁( 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为“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孝敬母亲。)如果这里再引导学生用更加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会更好。

4、交流初读文章后的初步印象或感受,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谈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如“你觉得少年王冕是一位怎样的人?”也可以谈文章的写法特点初步印象。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所以要这一环节老师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才能保证读的质量,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理清顺序,质疑问难

1、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表达顺序,就如同我们要到某一个地方,先到哪里,再哪里,有个先后顺序。作者写文章脑子里也有一条“线路”,就是他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也就是表达的顺序。只有理清顺序,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阅读教学要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就是要将文本的文路、教学思路、学生学路,这三路合一,循着这条清清楚楚的路径行走,就可以非常便于便捷地直达目的地。黄老师今天就有这么一个环节:再读课文,梳理文脉,以填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理清课文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的王冕,并以此划分段落。

理清文章表达顺序主要有两种方法:1、分段;2、编写结构提纲。具体操作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

2、质疑问难。

提出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初读后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就文本的重难点质疑,从而体现“教”为“学”服务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拘泥于教学设计、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

第一、二个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课时,并以学生的问题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展第二课时的教学。

环节三:紧扣关键,扎实训练

1、紧扣关键,就是找准“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一般来讲,“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有如下特点:有利于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词句;有利于学生整体阅读的词句(有利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规律的词句;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的词句。老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能准确抓住这些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

例如《少年王冕》一课可抓的句段:

①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②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③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④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2、要讲究训练方法。语言文字训练必须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也就是把语言训练点放回到文本中,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去读、去想,让学生既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和感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理解语言的表达方法。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江苏名师刘广祥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

《船长》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学习哈尔威船长的语言,老师以一个统领性的问题引发学习,在学生抓出船长的话后,先谈初步的感受,老师再提问: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的感受。这就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还有下面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内容和表达方式、语气等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这句话,所有的理解都结合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读、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这一环节是整个模式运用中最重要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不仅要保证教学时间,更要“落实”语言和思维训练,这样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具有实效性。

环节五:回归整体,读中学写。

一般阅读过程需要经历二个心理过程,一个是从语言到语境再到语意的过程,这是理解语言的心理过程;另一个过程正好相反,是从语意到语境再到语言,这是理解表情达意的心理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二个过程,才是完整的阅读过程。刚才第一到第四环节就是理解语言的心理过程,这个环节就要进行理解表情达意的心理过程。

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的整体回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回到文章的语言形式上来,即体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从而使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如《少年王冕》一课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后,再来认识作者为什么要略写王冕七岁和十七八岁两个年龄段,而详写十岁和十三四岁的王冕。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这时候学生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详写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表现人物的形象,领悟这种写法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这是教学一篇文章从方法迁移到实际运用的重要过程,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以前老师们最容易忽略的。只有对这一环节精心设计,狠抓落实,才能将课堂教学的方法、规律总结延伸到课外,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环节六: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1、读写迁移

理解了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不是阅读教学结束,而只是中点站,因为“理解”不是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如果不突出“运用”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能突出语文课程的本质,能运用、会运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读写迁移,着眼于学习运用本课中学习到表达方法。训练形式可以有如下几种:1、仿写段落、课文。《少年王冕》一课可以仿照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讲述人物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注意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2、续写,注意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3、补白。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在文本“空白”处进行读写结合。

2、拓展延伸

课内阅读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阅读方法,拓展延伸主要是搭建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桥梁,将课内学到的方法用于课外阅读。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展同类主题的阅读,把内容、主题、出处、背景、风格、意境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内外读物进行比较阅读,如学了《少年王冕》一课,老师可以推荐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他故事,或推荐阅读其他名人故事类文章。通过同类主题不同文本的比较、揣摩、碰撞,悟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形成语感。这样以“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方法,变单篇课文学习为同类文章领悟、欣赏,使学生走出狭小的“教科书”阅读圈。

老师们,阅读教学五环节策略紧紧围绕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语文课程核心任务,力求体现“清清楚楚一条线,明明白白几个点,完完整整一个圆”的教学设计基本原则,同时也为了体现“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紧扣关键、落实训练”的教学方法。我校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这是一个较好操作、简洁可行的策略,当然,这个策略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恳请专家、老师们多多指导,共同改进。

此外,由于阅读文体、老师、学生实际的不同,教学条件的差异,使得教学不会有一个天下皆合的策略、模式,即是所谓的教无定法,适合教学实际的法子才最好的法子,今天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老师们更多的思考,共同探索出更好的点子。

最后想推荐二篇文章和一本书给老师阅读:

1、《如何理解与把握语言文字运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陈先云)

2、《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赛课嘉宾评课实录》(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

3、《让语文回家》(福建省特级教师刘仁增)
今天就与大家交流这些,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聆听是一种幸福(两校联谊活动)
    聆听是一种幸福(两校联谊活动)

    4月22日,我们学校与白马小学又一次相当成功地举行了两校联谊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两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也促进了两校在其他方面的互相学习。在活动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师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我也有幸聆听了两堂别样的语文课,全塘的严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绘本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白马的董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观察作文《赏花》。下面我想把我听课后的感受作简单地梳理。 绘本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严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真可谓是可圈可点。首先,严老师的课堂语言设计相当合理,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

    07-22
  •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

    07-22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07-22
  •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堂课的三步曲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堂课的三步曲

    上个星期,我们在区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下,参加了在龙湾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的龙湾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专题集中培训班。首先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次深入学习高效课堂的机会而深感荣幸。通过这几天的听著名特级教师讲课、评课、讲座以及龙湾区小学几位名教师的精彩报告,还有与老师们的交流、探讨使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施环节有了更深、更细致的认识和了解。 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 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打造高效堂课的三步曲是:一

    07-22
  •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听任务情境。建构主义鼓励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 2、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社会协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形成并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能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并与他人共同协商与合作。 3、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的,有必要在不同时刻重新安

    07-22
  • 语文课《诺谩底号遇难记》带给我们的启示
    语文课《诺谩底号遇难记》带给我们的启示

    上午,两位专家的两节语文课给这次参加新教育活动的每位听课老师以强烈的理念冲击。大家都有一种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内容方式上的全新的感受。这应该也就是组委会想要得到的效果吧,应该是新教育实验活动所要给大家的启示。 本次年会活动的主要研讨的话题是《构筑理想课堂》。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人文学科大家也都比较明确。但是中小学阶段由于受着统考的约束,基本还是要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师一般也不敢自作主张选择其他材料来进行教学。而今天干国祥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了一堂充分体现他的语文大教学理念下的《诺谩底号遇难记》语文课。他选取了几

    07-22
  • 浅议“学·思·测”教学模式
    浅议“学·思·测”教学模式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教师 罗定佳 近年来, 学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并实施了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教师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一校本教研的主线实施。这是由新教材预留给教师的空间,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传统教学中的不同程度,较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决定的。学主要指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自主探学、生生合作助学、教师导引

    07-22
  •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语文课堂审美时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审美时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一、审美时空的形成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