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以儿童为本,就是要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读《童年的秘密》想到的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5-07-20 15:51:26

《以儿童为本,就是要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读《童年的秘密》想到的》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一个幼儿教育的从业者,蒙台梭利这个名字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比如对于她的“儿童之家”;比如她独创的教学具;比如她的混龄教学。但是她的著作却从没有真正地详尽的阅读过,最近正好利用名师班的阅读计划,认真拜读了她的《童年的秘密》一书,边读边思考,有了以下的感悟:
○由“节奏”想到“一个娃娃两个样”
书中的第十三章“节奏”中,谈到了成人不能理解儿童动手活动时生命活动的需要,不接受儿童劳动本能的初次表现。于是,“儿童高兴地做着这种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过程中,会看到成人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似地走近他,从手中夺下梳子并说要为他梳头……,儿童每一次努力尝试最终都被粉碎。”读到这一段,让我想起在最近参加一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活动中一位家长的提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很好,在家里却要大人喂还不好好吃?”瞧,这恐怕还是成人的问题吧。我们的家长常常无法忍受孩子吃饭时弄脏饭桌和地板;常常无法忍受孩子笨拙缓慢地穿鞋;常常因为孩子跟不上成人的节奏而急不可耐。如果成人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正确地看待孩子成长中的笨拙和缓慢,给予耐心的等待和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尝试中获得经验和发展,那“一个娃娃两个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儿童为本,就是要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
○由 “自由选择”想到“做个听话的孩子”
在第二十章中列举了两个例子。案例一,孩子们很快帮助老师整理色板;案例二,因为老师的迟到,孩子们选取学具开始操作。蒙台梭利认为,自由选择是儿童的心理趋向和心理需要,自由选择让孩子开始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在儿童的环境中,除了井然有序外,所有的事物都应该有一个度。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的活动能够自主有序,但是我们又往往在孩子活动的时候给予过多的控制和限制,并以“做个听话的好孩子”来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自己的喜好,并愿意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所要做的事。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尊重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儿童为本,就是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
○由 “教师的精神准备”想到“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
在第三十章中,蒙台梭利强调了作为一名教师,内在心理准备掌握知识技能更加重要。她认为发怒和傲慢是最根本的缺点,包括有形和无形的粗暴行为。“成人可以按照好恶引导或压制儿童的需求,儿童的反抗可以被成人评判为不听话、危险和不能容忍。”成人有这样的权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为什么在一些日常的活动中,或多或少还是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给我放回去!”、“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让老师来告诉你”……,类似的言行不正是它的写照吗?一方面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师道尊严”中的负面思想对我们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的受教经历也可能会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缺少对儿童的尊重。殊不知在成人眼里也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
以儿童为本,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陶行知文章有感
    读陶行知文章有感

    近日,我读了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著,顿觉收益匪浅,充分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陶行知先生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称学生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是稚嫩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

    06-22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

    06-22
  • 潜心观察 用心思考——读《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有感
    潜心观察 用心思考——读《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有感

    观察记录可以说是教师专业能力必须的基本素质,观察记录也是教师正确施教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对活动过程的参与情况、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交往行为、善于倾听孩子谈论的话题、善于发现孩子存在的疑问等等。观察记录分析也常常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种行动研究方式,那么,教师怎样进行有效地观察记录,才能为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我读了《早期教育》2009年6月刊登的文章《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颇受启发,下面我对眼有这样几点认识。

    06-22
  • 平淡中孕育着无比的美妙——读《水知道答案》后感
    平淡中孕育着无比的美妙——读《水知道答案》后感

    对我们来说水太平常了,人们知道去喝、去用,而很少有人去探寻其中的美妙!日本的科学家江本胜却潜心研究八年,发现水千姿百态的结晶体,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打开了人们对水的认识视野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一、水能看:让水读文字。他们把水装进瓶里,在纸上写了一些字,把字面朝里贴在瓶壁上,实验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水可以根据它看到的图片和语言形成相应的结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水看到世界各国语言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的形状非常美丽,那是一个晶晶亮亮排列特别规则的六边形,好像一朵绽放的梦幻之花

    06-22
  • 真水无香观后感
    真水无香观后感

    9月29日下午,幼儿园组织观看了电影《真水无情》,看完后让我对法官这一词有了新的见解和诠释。当人们听到法院的时候,脑海中自然呈现的就是一种威严的、不可侵犯的,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起初坐下看时,真不明白到底要放些什么,真水无情到底要说明的是什么意思,但是随着剧情的一步步进展,我明白了其中深含的意义。 电影的主角就是法官宋鱼水,一开始我没太在意电影中也是在以拍电影的方式进行,因为扮演宋鱼水的演员演的太真实了,就像她就是真的宋鱼水一样,她在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诠释这个角色,演的非常入戏。所以当电影中显示他们是一个

    06-22
  • 我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
    我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

    [成书背景]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书名构想来自于一个由罗里斯.马拉古齐及他亲近的同僚所构思的重要展览,此展览以视觉的方式记录他们着手进行中的一项计划及这项计划对儿童的影响。 马拉古齐于1994年1月辞世,本书是为了纪念他而出版的。这本书由卡洛琳.爱德华兹等人编著,就像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系统本身,是汇集众人智慧合作而成的。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2006年12月,由罗雅芬等翻译、朱家雄审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霍华德.加德纳与大卫.霍金斯这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本书的前言和短评中引

    06-22
  • 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有感
    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有感

    《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一书,它里面的文章创作方法通俗易懂。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点评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深入浅出,让我能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翻开书的第一篇,名师人格教育之自我修养几个醒目的大字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是呀,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书中也说到: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学习者。只有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

    06-22
  •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成书背景] 周勇,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论语》一书是著者初到上海求学时,某一位教授让著者研读的第一本中国典籍,当时只是偶尔翻阅。随着著者对本土学术大师的认识,他渐渐喜欢上了《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他猛然回头。慢慢地,著者开始迷恋《论语》,在他看来,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喜怒哀乐,其中的许多教学场景,不是让人开怀大笑,就是让人豁然开朗,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多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