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回归本心本性,才是对教育与生命最大的尊重——思课程建构精要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7-01-21 15:03:05

《回归本心本性,才是对教育与生命最大的尊重——思课程建构精要》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不曾看见过胡华老师的模样,但是通过她所写的文字而传达出来的教育思想,以及花花草草幼儿园那么多有趣的活动,那么饱满而丰富的课程,心里就在勾勒形象,胡华老师一定是一位充满着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的老师,她一定浑身透发着智慧的气息,她一定是那么地喜欢孩子,一定是那么爱钻研。昨晚我们的吴老师给我们看了胡华老师的采访《回归本真——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再一次印证了我的思考和想法。
从整一篇文章来看,胡华老师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为什么回归,那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教育回归原点的需要,是幼儿园建设的需要,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如何回归,胡华老师带领着团队从以传统文化为线索的课程编织到以“儿童而来,回到儿童内心”的课程内涵,最后再细致地落实到每一项活动中,从而系统而深入地架构着幼儿园自然教育这一课程。非常喜欢胡华老师的这段话,她说:一所理想的幼儿园,精神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精神内涵”,就是生命的活力会活跃在幼儿园的每个地方。当置身其中时,会感到一种流动的力量撞击着心灵。幼儿园真该如此,课程真该如此,希望就是每次路过幼儿园的角落之时,每次看到孩子活动之时,都能够有这番感动,喜欢看到孩子们丰富的活动,喜欢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喜欢聆听孩子们自由而快乐地穿梭在环境与材料之中而发出的笑声。关于作品,即便稚拙,却能够看到孩子们自己对事物的各种表现和尝试,每每陈列,都将是一种风景。唯有如此,幼儿园的课程才真正彰显了魅力,才真正为孩子着想。
从胡华老师的花花草草幼儿园想到了自己的幼儿园,事实上很多理念都是一致的,胡老师倡导利用自然元素进行活动,我们也正努力地想将自然空间、自然资源纳入到课程之中;同样我们也在老师们那儿倡导着这样一种理念:孩子是有学习能力的,就如我们的吴老师所说“孩子的潜力在环境里,在材料里,也在老师的观念里。放手,可以发现儿童的力量”,一直以来,从吴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我对老师们的指导,都要求渗透着这样的一种教育观念。然而,在课程上作一些纵向对比时,或者更多的是我的指导和老师们在顶层设计时,终究觉得还是缺少那么一些火候,我们在做,却没有办法能够升华至“精神内涵”这一层,做依旧是做,却还是觉得少着那样一些韵味,少着那些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好多活动有开展,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身对课程设计的储备不够,对课程实践的热衷度不够,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依旧好多。
一直都非常佩服和敬重那些爱思考的人,胡华老师如此,我们的吴老师也如此,她们都是肯钻研,对教育充满着热情的人。在采访胡华老师的最后,胡华老师有提到课程实施的三个关键因素,第一个层面要解决的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教师要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第二个层面是教师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倾听与记录儿童;第三个层面是课程的升华。关于这三个层面,我们在进行阳光课程建构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努力,如果说第一个层面是师幼的关系以及教师的儿童观的话,第二个层面就是课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依据,那么第三个层面是最难,也是要求最高的,因为它是课程的落脚点。周五吴老师在指导王芳芳的“树的建构”活动时,一直在问我关于“升华”的事情时,当时一直困惑,而且也没有办法能够很好地进行思想上的对接,这下倒是真的有点豁然开朗了,课程的研究要为培养目标服务,要为教育服务,要为儿童服务,不能只追求形,而忽略本,忽然发现,需要努力的地方越来越多,理论上的不足也越来越多。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但“道”在哪里?“道”在自然里,在生活里,根源还在人的心里。对胡华老师来说,回归本心本性,才是对教育与生命最大的尊重,对我来说,甚至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同样如此!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

    稻田镇幼儿园 李海霞、刘金芳 最近在工作之余,抽空看了《指南》,看完后觉得感触很深,收获多大倒谈不上,因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这本书也切实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像书中提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对教学经验不多的我来说,无疑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让我在以后的实践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通过阅读我还知道,《纲要》和《指南》并不是重复的,而是有区别的,同时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指南》是对《纲要》的一个细化,也是针对父母与家长的。《指南》是以幼儿后进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

    06-22
  •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

    06-22
  • 轻松面对——《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轻松面对——《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幼儿老师每天面对着三十多个孩子的吵吵闹闹声,常常一天下来觉得身心疲惫,喉咙更是变得嘶哑,于是怎么让自己不累,轻松地来带着这些小家伙们学、玩自如,是我们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当看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样一段时,不禁让我有豁然开朗地感觉。 常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经验证明,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将要求和相关常规要领渗透在富有情趣的儿歌中更易让孩子接受,更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的确如此,

    06-22
  • 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有感
    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有感

    《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一书,它里面的文章创作方法通俗易懂。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点评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深入浅出,让我能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翻开书的第一篇,名师人格教育之自我修养几个醒目的大字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是呀,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书中也说到: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学习者。只有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

    06-22
  • 读《开启教师之门的钥匙》后感
    读《开启教师之门的钥匙》后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纵观古今,书的重要性可谓是毋庸置疑的了。它伴随着我走过了工作、生活的四十多个春夏秋冬。我又重拾了几本必读书籍,书籍作为一个载体已经成为了我幼教事业专业发展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开启教师之门的钥匙》的书,确实给了我在幼儿教育事业方面的开启了一扇门。它是一本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

    06-22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郭瑞增的《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是一本受家长欢迎,又受教师青睐的好书。在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孩子多动、不爱上幼儿园、焦虑症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会根据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本书,他就生动的记录了症状及其采取的措施,让家长和教师有了一个具体的参考。我们都知道爱孩子,从呵护孩子的心灵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呵护,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

    06-22
  •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 程显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梦想做明星、警察、老板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可是我却当了一名人人尊敬的幼儿教师。虽然工作琐碎、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为了时时给自己充电,加油,让自己更胜任这一工作。而今,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 本书,为之倾倒,也更坚定了我的梦想。 这是黄蓓佳的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叫肖晓,是一个满怀英雄梦想的孩子。他敢作敢为,热情浪漫,奇想迭出;他想当一名升旗手,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一个人去过北京,和三个偷猴子的坏人进行智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06-22
  • 名师来自于爱——《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名师来自于爱——《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都说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词并非职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奋斗在这一岗位上人们给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我们现在的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成功取决于爱。 在案例中,应彩云老师陪伴孩子一同感受做错事的后果,让孩子在合适的情景中通过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体会与别人相处的规则。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孩子,有时候痛心痛肺、脸红脖子粗的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爱使我们感同身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