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谈“功夫在课外”随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7-08-03 17:41:04

《谈“功夫在课外”随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莎士比亚在写作《哈姆雷特》时,将自己建构的一个主观世界用语言符号的形式凝固了下来,这凝固的文本又是开放的,它从诞生之日起便等待读者去阅读,在阅读中进入读者的世界。而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又依赖于其自身的心智和经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就有人说“有一百个读者,便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联想到我们的教学活动,同样的一个活动设计,不同的教师演绎出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听到了某节“好课”,拿回去自己翻版再上,可效果却大打折扣。问题出在哪里?这里面可能有孩子经验、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教师真正理解了活动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了吗?真正把握好了教学活动的目标了吗?真正了解了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吗?有没有考虑到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没有设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如何应答?以上这些关键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师幼互动,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功夫在诗外”就是说,要写好诗,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对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如果对“功夫在诗外”改编一下来看待我们的教学活动,那就是:“上好一节课,功夫在课外”。的确,每个成功的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支撑,需要教师拥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拥有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积累。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在活动过程中正确取舍,敏锐捕捉每一个教育的价值点,知道什么时候要生成,什么时候要引导,什么时候要追问,什么时候要接应,什么时候要淡化,……把教育自然地渗透在活动细节中,把心中的理念和目标演化为一次次精彩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于是,静态的活动设计在师幼的共同演绎下变成了一个促进幼儿发展的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让幼儿和课程相互走进、融为一体的引领者。
曾有人说过我们幼儿园老师:观摩教学活动积极踊跃,常常是人山人海,而到专家讲座和点评时人就寥寥无几。老师们喜欢看现场,喜欢现学现用并没错。可如果只单纯地模仿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东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换了其它活动可能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没掌握。
苏州市教研室戈柔老师说过:“课程不等同于教材。”我想,这句话也说明了这么一个问题:教材只是一种文本,而课程是动态的,里边有人的因素,如果幼儿是课程的核心因素的话,那么老师就是课程的关键的因素了。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小议
    读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小议

    读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小议---阿荣旗王杰幼儿园 作者 史金凤 最近我读了学前教育每月话题栏目红的聊城大学幼教中心 阮淑贞写的让听不见的听得见这篇文章,我很有同感,在我从教29年里遇到过不少听不见的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活动,总是有一些听不见的孩子,特别幼儿园孩子更为明显,就像人们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说一个那个好像跟他没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没听见,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有二,1、一日常规要求不到位,不统一,2、教师的指令有时过于繁琐,不分主次,要求过多,反思自己确实如此,作为幼

    06-22
  •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读书体会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读书体会

    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书籍《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如沐春风,发人深醒,给我很多的启发。他科学透彻的分析,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整个书中他更多的是运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例子,让人记忆深刻,也更能给读者以共鸣。读了孙老师的书,我觉得虽然自己刚接触教育工作,但与孩子们的相处中,跟他们构建起和谐的师幼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呢? 一、 教师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 爱是教育者不可缺少的,陶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发自内心的,才能达到内心的最深处。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班里的几十

    06-22
  •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第二次断奶》 题目: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第一篇:《牵着蜗牛去散步》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刚工作的自己,当时的我也是这样,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和他们沟通,仿佛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我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

    06-22
  •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成书背景] 周勇,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论语》一书是著者初到上海求学时,某一位教授让著者研读的第一本中国典籍,当时只是偶尔翻阅。随着著者对本土学术大师的认识,他渐渐喜欢上了《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他猛然回头。慢慢地,著者开始迷恋《论语》,在他看来,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喜怒哀乐,其中的许多教学场景,不是让人开怀大笑,就是让人豁然开朗,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多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

    06-22
  •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这是一部印度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有幸在90课时培训中观看了这部电影,感觉非常不错。电影中充斥着许多幽默搞笑的镜头,但是在一片嬉笑怒骂中却充斥着我们的神经,怎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适合的。法兰、拉杜与兰乔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 看完整部电影,我们欣赏男主角兰乔的特立独行,不走常规模式,感叹他伟大的成就,

    06-22
  • 障碍使人跳跃——《叫我第一名》观影后感
    障碍使人跳跃——《叫我第一名》观影后感

    周一中午,徐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其实在观看之前,自己对这部电影并没有抱多大兴趣,以为又是什么枯燥乏味的教条式影片。但徐老师的一番介绍却让我对电影有了期待。她说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但他没有被疾病打到,最后还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影片非常感人,看的时候会让人忍不住落泪。这些都让我对影片充满了好奇:到底是什么奇怪的病呢?它会感动我吗?带着这样的好奇和期待,我和其他老师一起走进了影片,也走进了影片主人公波波老师充满坎坷但永不放弃的追求梦想之旅。 徐老师

    06-22
  •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读幼儿教育导读是我每天的大餐,这本书栏目精彩纷呈,有特别关注栏目,有张学门学前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立志、求是、转变有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及启示,有陈鹤琴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还有专业成长,家园合作,心灵之窗,鉴于大观园等栏目,其中教育大观园栏目中的一篇文章:好院长什么样我读了好几遍,印象最深,这篇文章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且听专家说:园长是一园之长,首先应该明白有快乐的幼儿园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孩子好园长应该懂得为教师创设有益于他们快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工作起来既有适度的紧张感,又有给他们带来成功

    06-22
  • 观看应彩云老师的《一寸虫》感受
    观看应彩云老师的《一寸虫》感受

    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以来,对于应彩云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们观摩了很多,有现场的、有视频的等等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来学习应老师课堂的精彩之处,每一次的观摩学习都让我觉得课堂学习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次的暑假里,闲暇时,我在网上又搜到应彩云老师这样一堂课,大班绘本《一寸虫》这一本绘本完全将绘本故事的内容与我们的多元化课程相结合了,通过故事内容掌握了逻辑技能,测量技能。应老师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了解到了一寸有多长,同事通过绘本让孩子掌握到如何测量,这一堂课不光让孩子掌握故事中的测量方式,老师还准备了一寸虫的教具,让孩子通过操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