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9-10-21 20:17:21

《读《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段时间空余的时候,我把《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这本书粗略的读了一遍。这本书采用了量化与质性双从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的分析论述观点,当然仅仅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该书总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以及所下的结论与建议这几章分别阐述。第二部分则是介绍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同样也是从相同方面去分析研究。而我在阅读此书时,则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第一部分,也就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这一部分。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

为什么将关注点放在第一部分呢?因为第一部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研究与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的情况十分相似。在文章第一章中就指出“留守儿童”并不是“不良儿童”的标签,更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这个词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是他们暂时的一种生活状态。然而虽说我们能十分清楚的去定义“农村留守儿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当中却不乏“不良儿童”和“问题儿童”。

而在本书中也指出其主要原因是近二十年来,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将自己的孩子与父母留在家里,因此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来自父母的直接引导与支持,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源头上理解他们比直接的教育更重要更有效,那么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我读完这本书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

首先,要知道留守儿童的类型并不单一。

根据父母的外出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分为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这两种;根绝监护者的不同,双亲外出的监护类型可以分为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自我或兄弟姐妹监护。单亲外出的又可分为父母一方监护。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类并不单一,这也就导致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各不一样的。比如说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留守儿童,部分就会出现骄纵自大的性格,这与隔代老人过分宠溺脱不了关系;而由自我或兄弟姐妹监护的留守儿童很大一部分就会呈现出自立较早,性格较强势的一面;还有一些将孩子寄养在朋友家的,会导致这部分孩子内心较为自卑敏感,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这些性格我们不能单一的去定义它的好坏,但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留守类型引发孩子们不同的心理问题。那么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同时,我们首先就要去了解他的留守属于什么类型。

其次,我们应当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 - 渴望关爱。

在这本书第一部分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段是有一个访谈实录:二爹的报答。这里面介绍了一个小女孩叫小英,她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她和弟弟被寄养在二爹(二叔)家。二爹和二妈对他们很好,在学习上支持她和弟弟,也是因为这样,小英特别懂事。她不像一般留守家庭孩子那样,有什么都放在心里,她总是乐观开朗。所以由此可见她能有现在的开朗性格离不开她二爹一家人给她带来的温暖与关爱。每个留守儿童的内心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一个却是所有孩子都希冀的,那就是渴望来自外部的关怀。非留守儿童主要借助母亲的支持来缓解孤独体验,而留守儿童则需要亲戚的关爱,朋友的理解,老师的支持。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有效的阻挡留守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多关心呵护他们,往往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更有效。



最后,我们需要从深层次的心理方面去理解留守儿童。

在这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提到了留守儿童的现状清单和心理发展状况。现状清单涉及到一些家庭与生活的因素,对于教育者来说,很难从这些方面着手去帮助学生。所以力所能及的就是从心理发展方面去帮助留守学生。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主要涉及到学习,个性,情绪,冲突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这几方面。并且留守儿童里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作为老师应当多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倡导良好班风,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并激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学校能体会到乐趣与温暖。多与内向的留守儿童谈话交流,教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方面:鼓励多与批评,要知道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他们更容易接受表扬与鼓励,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往往比批评效果更好。个性方面: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已经形成的冲动易怒的个性,在理解包容下适当指正,以防出现逆反心理。

情绪方面: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主要涉及孤独委屈,自卑敏感。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孩子,如果能在父母理考初期通过积极方式引导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消极情绪。

冲突方面:留守儿童教容易发生不愉快冲突经历,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不信任,以及隔代教育的不健全等等。那么这需要从安全感着手,在与留守儿童交流中,应当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充分的自信心是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对未来的思考:留守儿童缺乏对学习意义的思考,对于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明确,我们应当在人生选择上多引领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感谢《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这本书,让我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上也有了初步的认知,让我知道了解比直接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更重要,并且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将其认真贯彻下去,先谈了解再谈教育,去更好的帮助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幼儿绘本《小老鼠,分果果》有感
    读幼儿绘本《小老鼠,分果果》有感

    每天晚上,女儿总是缠着我给她讲故事,而我也是不厌其烦的顺应她的要求,什么格林啦,安徒生啦、101个经典童话啦,只要是故事我都会讲给她听,而女儿也是非常的爱听,从故事中她学到了很多东西。最近,她迷上了幼儿绘本,漂亮的图画,鲜艳的色彩,很快吸引了她的目光,而昨晚给她讲的故事《小老鼠,分果果》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故事讲的是:蓝天、白云、绿草、鲜花、大红果树,多么惬意的天气啊,小老鼠坐在树下沉思,昸一个大红果掉下来了,她惊喜万分,想一个人独自美美的饱餐一顿!不过小老鼠在运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大红果不是掉到

    06-22
  • 读《备课新思维》有感
    读《备课新思维》有感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

    06-22
  • 为孩子奠基而准备----观看《花儿怒放》电影之感想
    为孩子奠基而准备----观看《花儿怒放》电影之感想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便会开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是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要靠教育者去浇灌、呵护他们,只有这样,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近日,我们小博士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多功能厅一起观看电影《花儿怒放》。电影中讲述的是一位年轻老师与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丁天在一所初中担任初三(4)班的班主任。刚开始两名调皮的学生跑到顶楼玩耍,他为了学生让他们下来,自己克服了恐高症,但是,两名调皮的学生去把他扔在顶楼上跑了。 电影中讲到了一个他的学生----马俊是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

    06-22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郭瑞增的《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是一本受家长欢迎,又受教师青睐的好书。在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孩子多动、不爱上幼儿园、焦虑症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会根据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本书,他就生动的记录了症状及其采取的措施,让家长和教师有了一个具体的参考。我们都知道爱孩子,从呵护孩子的心灵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呵护,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

    06-22
  • 我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我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成书背景] 闫学,特级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是著者自《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之后的又一力作。著者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几十年,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实在博大丰厚,因为著者常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那个童话般的教育之梦,所以,当吴法源君希望作者从一个教师的立场,结合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紧密联系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作一些思考时,著者陷入了一件浩繁而又美好的事情! 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著者完成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写作,断断续续的修改持续了整个秋天,用著者的话说:时间的缝隙中,填满了琐细的寂

    06-22
  •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双休日,应朋友邀约小聚,路经青少年活动中心,堵车厉害,原因不说也明白,是因为兴趣班的超前火爆。和朋友说:这些赶着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真的因为感兴趣?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流着眼泪来参加的?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好辛苦!没有快乐的童年好可悲! 记得刘晓东博士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必须立根于儿童的天性,从而有可能高于和超越儿童的自然状态的生活。是的,天性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教育要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天性。作为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有别于成年人。因此,我们要

    06-22
  • 教育电影观后感——《美丽的大脚》
    教育电影观后感——《美丽的大脚》

    在那么多优秀的教育类电影中,我选择了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来观看,因为倪萍是我所熟悉的一位演员,她智慧而又知性,退出主持舞台的她更显幽默和风趣,豁达和开朗的个性十分的吸引人。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看完了整部电影,给我留下的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一抹淡淡的哀伤。 影片讲述了黄土地上一位平凡的女教师张美丽的故事。她的丈夫因为愚昧被判了死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没有那样的命运,她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后来又办起了学校,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学校办起来了,她的孩子却没有了。但她没有放弃这群毫不相干的孩子,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06-22
  • 好书交流—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同事分享
    好书交流—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同事分享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读书是快乐的。教师中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在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学,进行自我的修炼,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实现自我成长。 因此说,作为一名教师经常读读书,多读书是很要紧的。现在,在外界对教师多读书也越来越认可,《东南商报》作为最早开辟教育专栏的报纸,近期也对教师读书开展了活动,设立了教师书房的栏目。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写读书心得,向其他读者介绍自己看到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