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1-05-25 16:56:5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有好几种研究方法。

??方法一,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护展知识;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际的问题。人们对使用“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二个术语产生了一些误解(略)。“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它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它研究的人群常常也很小。在方案设计和方法论方面,行动研究不如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苛刻,研究通常是整个群体参与。前一段时间,对行动研究呈有二段时间有过比较连续的思考,第一段时间,假期学习时,老师主要介绍了行动研究方法,当时给我的印象似乎是我们所能做的教育技术研究都属于且只适合运用行动研究,回想起来,理解某一种研究方法,最好能把它与其它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第二段时间是学习“基于设计的研究”期间,在二者的比较阅读中(还很粗略),对二种研究方法有了稍稍深刻的理解,设计研究,关注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强调设计,而行动研究关注的是更具体情境中的特定问题,较少关心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按另一老师的观点,设计研究相比于行动研究,是更为规范的研究。

??方法二,基于研究方法,一般方法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克莱斯万的一种定义方法,定性研究(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用语言文字)(P14~17有待研究进程中反复理解)。作者还建议:在方法论上,把它们视为连续体是有益的,各种方法论在连续体中的位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参照图1.4 “教育中定性—定量研究的连续性特征”,我现在所做的研究,前期工作(访谈基础上提炼决策要素、设计教学决策工作模型阶段)倾向于定性研究,后期的实验阶段可能倾向于定量研究(应该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还有待于清晰)。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历史研究、人种学研究;定量研究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当学习了关于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历史研究、人种学研究的简要介绍后,我初步理解了研究方法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基于研究“研究”的需要,其分类一定层度上反映研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如人种学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倾向于对社会现象(广义上的)的研究,这种研究一般没有明确的假设,这类研究问题的提出,更多基于研究者对背景的敏锐而确定研究方向和框架,假设或理论往往在研究中逐步形成。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至少人为设定一个变量并确定这个变量的影响”。

??我理解的教育技术研究,主要属于准实验研究,严格的实验研究几乎不可能出现在教育研究中。我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教育中特定的研究对象——“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包含地理的、经济的、情感的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个体产生着影响,我们常关注到很多教育实验成果难以推广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复杂因素的影响。我想,由人的动态变化特点产生了教育特有的“复杂性”以及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并不是我们逃避教育研究的理由,相反,应该更积极地寻求适应教育复杂性的研究范式。回到研究的基本目的,它本身就是基于事物复杂性有待厘清和显现的目的,事物一旦失去必要的复杂性,其实也就失去研究的价值。大凡一下子能找到结论或原因的东西,或是妄下判断、或是事物本身就是简单明了,或是前人已深入地研究过了。但是,也要警惕以研究为理由,把简单的东西变得过度地复杂。

??(三)理论的作用

??理论理论是一个判断或一系列判断,用它们我们试图以系统的方式来解释一些现象。

??理论在研究中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理论能提供一个框架,研究者以此为起点来追寻研究研究问题。理论能鉴别出最重要的因素,能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展示研究的各个侧面提供一个准则。除了系统观点外,理论还能较好地鉴别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白点、弱点和不一致点。”个人在研究实践进程中,这本书正起着这样的作用,虽然我仍不能完全领悟原著的意图。把研究实践和研究方法的阅读结合起来,或许很适合我当前的学习。

??教育研究中,理论还有综合功能,它能将观点和个别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使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当我重新认识理论的价值、理论与普通教育研究者的关系时,我觉得还需要抛弃原先对“理论”的种种误解,理论就是一套思维框架,研究前期,它有助于规范和细化我们的研究设计,在研究后期,它能赋予事实以意义,并将它们置于恰当的视角。理论,有助于明确研究的问题,有助于习得科学的问题解决策略、方法。为避免理论的运用不至于走向机械、僵化,需要研究者以开放和智慧的心灵,吸纳和理解不同的理论,结合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推理,在特定的问题情景中应用、发展理论,甚至生成新的理论。

??理论的另一个作用,提供一个或多个可检验的普遍性判断,并在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使用这些判断。这一点,与我目前的研究正好切合,直到最近,我也才得以清晰课题中隐含的假设:“有效教学决策,包含着可被借鉴和迁移的基本策略、方法,而这些策略和方法,可能已经普遍地存在于一些成熟优秀教师中。”

??什么是“好的理论”?其普遍性能够被检验,另一特征是“省力原则”(以最简单的形式陈述,并能充分地解释现象)。

??在运用理论时,还存在着一个关键:理论只是在它们的适应范围内才是有价值的。

??(四)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研究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其间,时有重叠和变化。

??(1)确定问题。这是研究过程的初始活动,有时是最困难的。问题必须能体现出特定的意义。前段时间,经历了近半年的选题过程,才开始体会到选题是一件十分困难和研究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中,带给我几点体会:第一,研究新手,可能难以区分“现象”和“问题”。就我目前的理解,现象是凭感官可以感知和描述的,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可能研究素养之一,同时“问题”的内容,往往带有明显的专业视角,例如,对“学生沉迷网络现象”,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会有不同的思考,并会引申出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领域的研究,其实是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对同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第二,选题,是一个问题聚焦的过程。作为研究新手,要承认自己当前的局限,也需要对自己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确信通过持续的思考和学习过程,问题的本质会逐步显现。聚焦问题,类似于一个“剥笋”的过程,中间过程是不可以跳过的;第三,即便进入研究后,问题还在不断的确定、清晰甚至调整之中。(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之前,一切测量的手段都必须明确。必须对资料进行集中、编码并为分析做准备。(3)分析对资料的总结、加工并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4)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得出结论,需要解释、结合、洞察等,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P27)作者提供了有助于改善工作、提高研究的价值的建议。主要包括:从实质上知道研究文献中有什么;明确研究的外在效度;集中注意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结果本身;清楚地寻求结果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和不一致,并作出解释;使达到结果的推理环节明晰;注明本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以待将来的研究解决,并提供下一步合理地逻辑延伸的知识。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答案的重要一环,就是弄清要研究的问题。研究一开始就要求提出合适的问题或对所研究的现象有明确的认识,这可能是研究过程中困难的步骤之一。”——经历了近半年的选题确定后,我深深地理解并认同,并由此生发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伴随选题过程的思考,可能极大地促进研究新手养成“持续地思考和追问”的习惯。“充分地确定问题是研究过程展开的必要条件。因研究类型不同,对问题的确认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实验研究通常是一种非常具体的研究,并伴随着假设,而人种学的研究则更多是概括性的陈述,其假设是通过整个研究总结得出的。

??(一)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问题不是在朝夕间便确定下来的。它是一个需要研究者对可能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以及与他人探讨方能确定的过程。问题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再确定。有时问题会扩展,有时被精炼。一个与之相关但方向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选择中需要考虑的特定因素:(1)研究问题必须对研究者有益;(2)在教育领域中有价值;(3)开创性(而非完全的开创性):(4)具有实践的或理论的意义。选题中注意:有些问题可讨论不可研究(如涉及价值判断)、有些问题做起来不可能实现(道德上、资金上等)

??(二)研究问题的陈述

??问题陈述,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必须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研究问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

??试对正在进行的课题作陈述:“原陈述:支持教学决策可视化的研究;描述的形式:关于可视化教学决策工作模型的构建以及支持新任教师有效教学决策的实验研究;问题的形式:(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1)有效教学决策的要素和过程是怎样的?(2)如何设计和开发一个支持可视化教学决策的工作模型?(3)可视化教学决策工作模型对新任教师有效教学决策会产生什么影响?”

??基本的术语。

??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任何研究中,影响因素都以变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认为,因变量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研究者将试图从自变量出发解释因变量。自变量:即研究中的刺激因子;因变量:因自变量而产生的影响;有机变量:研究个体的先天特征,如性别、智力等。中间变量:可推断其存在的变量,但它不能够被控制或测量。如学习风格等,别称:无关变量、中性变量或复合变量。控制变量:不同于起主要作用的自变量,它的效果可由研究者控制。如学校、性别等。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确定如何测量变量所必需的。一个变量可能不只有一个操作定义。作用:使研究者确认同样题目和问题研究间的相似点和差异;可用于重复的研究,并且能提高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可以通过确定概括的范围,来帮助建立研究结果的外在效度(或缺陷)。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分类: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这些概念不仅用于确定问题,它们贯穿整个研究的过程。

??初步阅读一篇教材后,我参照54页例,从问题的陈述、预言的问题、假设、操作性定义、变量几方面对当前的课题作了一些具体化的描述。对描述结果还不满意,但通过这种思考框架以后,似乎有了更为明确的工作方向。

??P60中关于“研究问题的确定”的总结,还需要结合研究进程不时回过头来作进一步的理解和阐释。以我目前对课题的理解,不只于完成一份大作业,更在于把它作为自己研究学习的历练,期待07年籍这一份综合性学习项目走进教育研究的工作领域。

??由于我的惰性和这段时间忙于教师访谈,对本书的阅读进展很慢,下一阶段须抓紧,年前整体阅读一遍的目标还是要落实,计划每日二个小时以上阅读本书,前半部分慢一些,并理论阅读和当前课题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

 第三章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过程,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1.信息是从哪里发现的?2.在信息找到后,我们应做什么?3.是什么构成信息?

??查阅文献的意义: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67页的“查阅文献活动流程图”,参照此图检视我的查阅文献活动,感到自身在研究工作中的程序化意识和习惯尚有很大的缺漏。下一步,一方面参照此程序重新完善当前课题的查阅文献工作,另一方面,在教研专题的整理中,将实践规范的文献查阅活动流程。

??如何提高查阅文献有效性的建议:查对最近的8或10种参考资料,最新的资料能反映该研究问题的当前思想动态,也有最新的参考书目;如果一个参考材料反复出现在同一目录中,它就很值得查阅;有时,最初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原始性,其中一些可能是该领域的经典。

??什么时候停止查阅文献?当查阅文献的信息趋于稳定、研究问题内容比较完全时。

??如何从已有的研究中集中信息?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份准确和完整的书目笔记;摘要或总结包括:问题、对象、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果指发生了什么,结论则是指研究者如何运用结果)

??如何批判性阅读?报告应具备几项特定内容(标准和工具)。报告的各部分是否协调,其意思是否已充分表达?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情理?两者是否一致?研究方法与研究课题是否一致?从研究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角度去考察。内部效度主要强调多样和适当的研究方法以使其结果令人信服,研究程序进行得是否恰当?其研究过程是否带有偏见?研究程序是否已充分说明足以使读者明了其研究过程?分析得是否得当?外部效度主要关心研究结果的概括化程度,有关的内容在报告中是否谈到?如果有所论述,那研究结果是否有充分的推广价值,结果的概括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在选择和分配方面是否有随便的做法?如果没有,那在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方面是否有争论之处?——99页批判性阅读部分,帮助我建立一个关于如何进行文献阅读的分析和评价框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在想,过去近半年的阅读基本属于一种围绕主题的搜索式阅读,阅读的目的和方法都甚为模糊。经历这段“模糊地进行的研究前期经历”后,接下来这段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应该可以帮助我梳理和澄清以往众多的模糊认识,也为往后的研究学习提供更清晰的指引。联系前段时间访谈中,某老师谈到她在语文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自身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反思,我蒙胧地意识到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程式上,我们还缺泛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和描述,如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也渐渐厌倦了教育空谈,学习设计、学习模式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

??写综述。这是文献查阅活动最后的工作,主要是对所查阅到的信息加以结构化的表达。

??列参考文献。形式:脚注、每一章或报告的最后列出,并遵从一定的格式。

??至此,终于借助本书前三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研究问题的确定、查阅文献)的理论阅读,使我对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作了一个回顾和反思。坦诚地说,参照本书中描述的研究流程和规范,我当前的研究工作显得甚为粗糙。诚然,近大半年的研究前期经历,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修正的学习过程,而理论和实践穿插进行,可能更适合我当前的学习情况。接下来,暂时放下理论研读,用三~四天的时间,回头检查和补充最前期的工作,特别是文献查阅、分类、分析和综合,也确信不同时期,对同一份材料的理解会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对于一个有着较多不确定性的研究方向。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教学案例《孩子是天 我是云》读后感
    教学案例《孩子是天 我是云》读后感

    从上学期开始,我园一直在进行着与名师有约的活动,观看优秀教师的精彩影片,其中关于应彩云老师的课,我们接触的比较多。这次我们在乡土.生活.阅读活动中赠与每班一本关于应彩云老师教学案例随笔

    06-22
  • 读《出国 不出国》有感
    读《出国 不出国》有感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宋佩桦 《出国 不出国》北美金字塔教育的启示,是幼儿园推荐的一本好书,图书精致小巧,图文并茂,一眼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有一探究竟的兴趣。这本书是作者以自己孩子亲身经历的加拿大基础教育为主线,结合另外三名美国博友的记录,对北美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思考,给读者呈现不一样的北美教育,为中国孩子的未来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看完以后我受益匪浅,对中国当下的教育现状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慨,在这种比较之下,结合北美的教育,这其中有我们可以汲取的精华,也有我们无力改变的现状,更有值得令人深思的真正适合孩

    06-22
  • 看《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有感
    看《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有感

    《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一书中提及了幼儿教师理念对产生教育行为的重要性,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当前的幼儿教师理念更新较快,但是理念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到行为上,但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产生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并且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将其落实到正确的教育行为上,这是幼儿教师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须要学习改正的地方。只有解决了这一个关键的问题,幼儿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长。 书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中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即教师的发展

    06-22
  •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5.12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一周年了,网络、电视、单位的援助工作一桩桩一件件把我们拉回了一年前,惨烈的一幕又一幕让人心有余悸,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脑海,禁不住翻开了《教师感动中国》一书。谭千秋、袁文婷、吴忠洪、王敏、张米亚、周汝兰一个个原本也和我们一样如此平凡的人物,在这次大地震中,他们用行动和生命来诠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这一光荣的职业,他们崇高的师德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虽然书中的描述已不陌生,因为在网

    06-22
  •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作者运用了大量草根化的案例,通过呈现情景、描述过程、表达观念、传授经验,与我们分享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文中的各种研讨模式真真实实吸引了我。特别是关于游戏化研讨,看了不得不让我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说起研讨,可能是我们每个老师最最头疼的一件事,尤其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讲,更是无从说起,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老师来说,更是一种负担。每次要开展研讨活动,组长与老师就皱眉,要是轮到有上级领导要来参加,大家更是惶恐,大多数教师在活动中是一言不发,所以,研讨活动变了味,成了

    06-22
  • 障碍使人跳跃——《叫我第一名》观影后感
    障碍使人跳跃——《叫我第一名》观影后感

    周一中午,徐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其实在观看之前,自己对这部电影并没有抱多大兴趣,以为又是什么枯燥乏味的教条式影片。但徐老师的一番介绍却让我对电影有了期待。她说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但他没有被疾病打到,最后还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影片非常感人,看的时候会让人忍不住落泪。这些都让我对影片充满了好奇:到底是什么奇怪的病呢?它会感动我吗?带着这样的好奇和期待,我和其他老师一起走进了影片,也走进了影片主人公波波老师充满坎坷但永不放弃的追求梦想之旅。 徐老师

    06-22
  • 《爸爸去哪》告诉我的
    《爸爸去哪》告诉我的

    《爸爸去哪》是最近很火的一部综艺节目,几乎是零差评。五个帅气的爸爸领着五个性格迥异、古灵精怪的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在一次一次的征程中,孩子们和爸爸们都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也在这些次旅途中不断学习、成长。 第四期的沙漠之行中孩子们的表现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护蛋行动让我看到和感受到孩子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尤其是天天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我;当我看到恬恬和田雨橙吵架到和好的过程时,不禁感叹,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单纯,很天真,没有那么多的因为所以;看到Kimi对奥特蛋的渴望时,我想起有一次我问伟祺《咏鹅》是谁

    06-22
  • 观看应彩云老师的《一寸虫》感受
    观看应彩云老师的《一寸虫》感受

    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以来,对于应彩云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们观摩了很多,有现场的、有视频的等等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来学习应老师课堂的精彩之处,每一次的观摩学习都让我觉得课堂学习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次的暑假里,闲暇时,我在网上又搜到应彩云老师这样一堂课,大班绘本《一寸虫》这一本绘本完全将绘本故事的内容与我们的多元化课程相结合了,通过故事内容掌握了逻辑技能,测量技能。应老师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了解到了一寸有多长,同事通过绘本让孩子掌握到如何测量,这一堂课不光让孩子掌握故事中的测量方式,老师还准备了一寸虫的教具,让孩子通过操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