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读后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4-06-22 14:45:36
文章:青芒 分享

《《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实施教师教育的教师进修学校,我们要在各方面实现教师教育的新跨越。一、 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型教师: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这在理论上已形成共识。问题是,并非所有的教师的劳动都是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说法,只是一种对教师劳动“应然”的揭示,并非“实然”状态。只有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劳动。具有创造性和创造能力并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教师,我们称为“创新型教师”;把不知或不能创造性劳动的教师我们称为“资格型教师”。两者的区别在于劳动过程中是否具有创造性。

赞可夫指出:“人不是天生就会当教师的。甚至象热爱儿童、热爱教师劳动这样一些品质也是可以培养的。”马卡连柯也曾提出:“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这就是说无论是“资格型教师”还是“创新型教师”都是可以培养的。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发殿,教育被置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按终身教育的要求建构教育社会,就要求教师的工作方式必须抛弃强制的方法、灌输的形式,必须是民主的启发的。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改革者意味着推陈出新,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承担改革,推进改革。当然,课程改革是触动社会整体教育全方位的改革,需要的是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教育也应全面转向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教育。

二、 创新型教师的教育特征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必须在其教育劳动过程中考察,重点观察其教育态度、行为和效果。国内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同揭示了一个真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实质上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的劳动有无创造性,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所谓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教师教育,实际上,就是以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养成为目标的教师教育。

在教育史上有两项举世闻名的教育实验——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与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实验。他们的实验要求要求教师的劳动必须具创造性。因为实验是两项重大的教育改革,要求创造性的劳动。他们的研究结果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赞可夫对创造性教师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特征的揭示

赞可夫对两种教师的劳动特征进行了比较,他指出,不具备创造性的教师,在工作上就表现为把教学仅仅理解成是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训练一定范围的技能和技巧。在他的视野里,看不到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在具有创造性的教师那里,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学科的教学法体系上,并不是一切都能便他满意的。教师,一面深入思考自己的经验,一面仔细地观察儿童,他会意识到自己是能够做得更好些的。赞可夫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两种类型教师劳动特征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上。创新型教师总是不满足现有的一切状态,总是追求更新更好的方法与效果。非创造型教师则不动脑筋,习惯于接受一些现成的方法。创造性劳动是一种探索状态的,非创造性劳动则是不研究问题,因循守旧的状态。

(2) 巴班斯基揭示的两种教师劳动特征区别

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中发现,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首要条件是“对教师进行专门的科学教学法训练和使教师掌握有关研究学生的大纲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他调查研究的结果是:在教最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们感到最困难的是:研究学生、进行个别施教和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与教学过程具有因果关系。巴班斯基看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任务,要求教师更加广泛和大胆地由刻板的、直觉的、联想的尝试过渡到着眼于选择教学方法的最优方案上。”我们将巴班斯基的发现用有无创造性标准来衡量,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创造性的教师,教育过程中劳动是刻板的、直觉的、使用现成方法,而创新型教师则会“选择教师方法的最优方案。”

综合赞可夫和巴班斯基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共同结论是:创造性教育劳动,以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为前提。由此我们也能比较清晰地看出,新世纪教师教育专业化走向必然是——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幼教室  马瞬琴
相关内容
  •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一英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了适应湖北省高考的标准,教学要求狠抓基础,拓宽词汇,提高课堂容量与效益,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读后感:由《小孩与栗子》想到的
    读后感:由《小孩与栗子》想到的

    (刘熙岳)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里边的《小孩与栗子》。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孩伸手抓瓶子里的栗子,他抓了一大把,手拿不出来了,他不想放弃一部分栗子,又想把手拿出来,就哇哇大哭,人们对他说:你少拿一点,手就会出来了。故事告诉我:一次不要贪多,人要知足。 读了这个寓言我不禁想起了我搬煤球的事:年前的一天,爷爷家进了批煤球,要把它们搬上四楼取暖。我自告奋勇地来到爷爷旁边,说我也要搬。爷爷看了看我劝告说:你人小力小

  • 教师教育实习心得
    教师教育实习心得

    1、教师教育实习心得一转眼,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悄无声息的过去了,最后一个星期已经来到了,当这一天真的来到时,突然对实习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雨敞坪镇中心幼儿园实习的一个多月里,工作有苦有乐,但最多的还是收获,

  • 读后感:《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
    读后感:《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

    发布者:袁静,人类社会总是由成人和儿童构成的,所以,理解儿童乃是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基本课题。然而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中,儿童并没有被当作儿童来看待。儿童没有发言权,儿童的声音是被忽视的。新课程标准提倡三个读懂即读懂学生、渎懂教材、读懂课堂其中读懂学生是最重要。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c.波利亚认为:学生想什么比老师讲什么重要千百倍。倾听儿童的声音这种诉求是支撑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讲叙了一位老本大匠把一块会说话的木头做成了一个提线木偶,取名为匹诺曹。匹诺曹从小就非常调皮、不爱学习,是个爱撒谎的孩子。他经不住不诱惑,总是被骗。爱玩例

  • 读后感作文:何以解忧,唯有读书800字
    读后感作文:何以解忧,唯有读书800字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郑好,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古时名酒杜康酒的魅力之大,喝之忘忧。古人的解忧方式是喝酒,而我也有独特的解忧方式,那就是读书。 读书的时候总能让我感到完全放松。每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壶茶,坐在阳台阳光最好的角落,放一首舒缓的纯音乐,与一本好书为伴。我喜欢钻进印度文豪泰戈尔的《飞鸟集》,与伟大的灵魂和优美的词句为伴;我喜欢溜进《简爱》,感受罗切斯特先生古怪和简爱那自强不息、自

  • 教师教育工作年度述职报告
    教师教育工作年度述职报告

    1、教师教育工作年度述职报告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政治思想

  •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万能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万能

    1、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万能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指导意见,更加深入地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更加扎实地提升有效教学的水平,全

  • 读后感1200字作文——再读《西游记》
    读后感1200字作文——再读《西游记》

    暑假我再次拜读了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 这次不同于以前阅读的简版,这次我读的是一百零一会的全版。文言文晦涩难懂,短短一章竟看了一个上午,看完后,心中油然而生对吴先生的无崇敬。 小时候读《西游记》,只觉得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憨厚朴实,唐僧木那死板。只觉得它只是一个打妖怪的普通神话故事而已,如今再次细品,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真的无与伦比。 《西游记》书中内容涉猎广泛,既有社会人情冷暖,还有

  • 走向挑战性学习——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后感
    走向挑战性学习——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后感

    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冲刺与挑战的学习。这是在《走向挑战性》学习这一节开头的第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在合作之后的更大程度的收获与提升很多时候都忽略掉了。书中也列举了一位中学老师引导学生们解决一个数学难题的例子。虽然与我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段不一样,但说明的却是这样一个清晰的理念:合作学习应走向挑战性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在阅读完这篇之后,我觉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