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 > 

案例实录分析《萤火虫》

栏目: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
时间:2014-07-20 11:48:27
文章:成熟仔 分享

《案例实录分析《萤火虫》》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案例]

案例实录:

在我进行歌曲《萤火虫》新授活动中有一个故事的引入,活动结束后,在休息时,听到吕文暄小朋友拉着别的幼儿说:“刚才的故事真好玩,我来扮演萤火虫,你扮演蚂蚱、你扮演蚂蚁,我们来表演吧!好么?”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分配起了角色;我认为要把孩子表演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我便给了她们一个机会与平台,我迫切的想知道结果如何?于是在第二环节的教育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故事,并有意识的提问吕文暄看看她什么样的答案?其他幼儿有什么样的反应。

随着几个提问的引入: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它们是怎样说的?你来学学看?我鼓励幼儿自发表演的欲望,让感兴趣的幼儿先来试一试!于是我选择吕文暄并且给她自行挑选合作伙伴的权利;吕文暄小朋友不但完整的表演再现了故事情节与对话,而且她通过努力带动全班幼儿关注并喜爱这个故事,并理解吸收故事精髓用描述性的语言讲述应该如何学做好孩子;最有趣的是她在我的提问:你更喜欢那个故事?为什么?之后给予明确的回答:不喜欢!因为这只萤火虫不是一个好孩子,同时她还主动要求改编了故事,把一个不喜欢帮助别人只是一味想找寻朋友玩耍的萤火虫,变成了一个愿意主动帮助朋友的好孩子,表演的相当精彩、灵活机智地改变了故事对话,活动结果是出人意料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内容选择调动激发了幼儿兴趣。虽然选择的教育内容《萤火虫》与我们新疆地区幼儿的生活经验有些远,但是有一点是本次活动产生生成的主要原因:兴趣!孩子们在对任何一种小动物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中都充满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实的见过萤火虫,但是在生活中、还有各种信息化的媒介通道中,他们对萤火虫是有印象的、感兴趣的,在教师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孩子们灵动的眼中不难看出,似乎他已经真的见到了萤火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明确地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原则。活动内容《萤火虫》的选择得到了延伸,提升了幼儿的认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编能力。●教师的组织与实施衍生了有意义的生成活动。在《纲要》中这样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在再创造过程。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实际,提供适当的引导。正因为及时地发现幼儿对萤火虫的兴趣点,并给与充分的展示空间,达到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才可以将这种与我们生活相距甚远的事物,带进幼儿的心里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活动得到了升华。。。。

●教育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并有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活动《萤火虫》教师预设目标原本仅仅是引导幼儿认识可爱萤火虫的同时,感受南方夏季夜晚的美好,并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在感受和演唱的同时,有了新的体验与表现的愿望,通过一个孩子的引导使得其它幼儿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编故事情节,在音乐活动中生成了新的活动,提高了孩子的语言交往积极性、发展了语言能力。

敬 云 雅
相关内容
  • 案例分析:再现情境  拉近距离
    案例分析:再现情境 拉近距离

    案例:师:我们课题中的这句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指的是谁?他想去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第一句话,我知道我指的是这个大山里的孩子。 (老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中出现课文的第一句话) 生:从课文的第二句话,我知道我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教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出现课文的第二句话)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生(齐):想! 教师带着学生想看升旗仪式的愿望,播放记录升旗仪式全过程的录像。当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孩子们都起立,唱国歌。 (教师同时点击画面,画面中出现课文

  • 案例反思:爱国意识教育
    案例反思:爱国意识教育

    爱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起码的要求和责任。我国素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典范。然而今天的孩子,他们知道奥特曼、宝马,却不知道窦尔敦、包拯、四大发明,爱国主义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孩子的物质条件达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精神方面的教育,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依然不能放松。戏曲作为我国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

  • 案例:让孩子体验下“没有老师”的课间
    案例:让孩子体验下“没有老师”的课间

    随着走近小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都对做一个小学生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早上来园都背上了小书包,课间拿着玩具追逐打闹的现象也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书包里拿出纸、笔写写画画,还真有点小学生的样子呢,于是我也跟孩子们来了一个约法三章:以后的课间,老师不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问题都帮着解决,而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老师帮忙,体验一下自主的课间生活。 这不,刚刚和孩子们约定好,就有告状的来了:小敏和小瑞两个人再玩飞行棋。小敏手口一致,一步一格地往前移动飞行棋。小瑞眼睛看格子,嘴里数数,然后把棋子直接

  • 案例分析:小佳的饼干
    案例分析:小佳的饼干

    案例中的小佳小心翼翼的托着自己做好的饼干走上台,可见小佳对自己做的饼干非常爱惜,当别人嘲笑她的时候,小佳的脸色有了明显的变化,脸红红的,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当时在场的老师可以做这样几件事情: 1、肯定小佳的作品,从而消除小佳尴尬、紧张的情绪。当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教师的立场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当时小佳的心灵是受到了伤害的,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做出回应,站在小佳这边,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佳的作品。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说:小佳的饼干真小巧,真特别,老师很喜欢。 2、《36岁学习

  • 案例分析:“不爱玩”的小熙
    案例分析:“不爱玩”的小熙

    自由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只有小熙一个人在小椅子上默默地坐着。每次游戏时,小熙总是一个人坐着。操作活动时,其他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搬小椅子去操作,只有小熙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上。我邀请小熙和大家一起去玩,小熙却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玩!老师,我不会玩!老师,我就想坐着看着他们玩!后来,我请小熙周围的小朋友邀请小熙,他显得紧张不安,大哭着急忙摆手说:我真的不要玩,我真的不要玩。我只好默默关注着他。 今天

  • 案例一那一缕春风
    案例一那一缕春风

    给我一缕春风就好,让风携起雨滴的落寞,独留一丝文明的余迹。那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题记。 雨,就这样展开了所有的枝叶与细节 我迎着风,已入初春仍觉寒意袭来。被雨润湿后的天空,甚是美丽。墙角,一株绿柳如纱般笼罩,细细密密,如繁星铺点,空气中搅拌着湿润的土气及甜腻的花香。 静静的走着,听雨从高处坠落碰击雨伞的响亮,衬得耳畔一阵宁静,颇为凄清。忽的发现一条小径,土砖青灰的表面,有了落草的点缀,显得自然而和谐,而

  • 案例反思:户外建构活动中自然材料的使用情况
    案例反思:户外建构活动中自然材料的使用情况

    冯星霖】案例背景: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我创作、操作搭建物体或材料,使搭建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户外建构游戏相较室内更能带给幼儿充分的创造机会,由于空间的扩展性,也使得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更加丰富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我园教师在本学期丰富了户外建构材料,除了常规的积木还增添了一系列的自然材料,例如:奶粉罐、薯片桶、牛奶瓶等;教师也参与自制了一些材料:标志牌、用纸板做的公

  • 案例分析:到底是什么老师——观察记
    案例分析:到底是什么老师——观察记

    一、幼儿情况分析,骞骞是班中男孩里年级最小的一个,所以和比他大差不多一年的孩子比较,差异很大。在九月份写过一次他的观察记,现在三个月过去了,骞骞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他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认出一些较熟悉的孩子的名字,现在也很少推推挤人。但是,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不能说出两位老师叫什么,就算在提醒后几秒问他,他还是记不

  • 案例实录:休闲吧的故事
    案例实录:休闲吧的故事

    案例背景: 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逐步提升,创造力也不短增强。为了孩子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创造能力,满足孩子们角色游戏的欲望,本学期,我们针对休闲吧的材料进行了更丰富的投放,让孩子们更有选择性,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性自我创造,大胆想象。材料主要以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投放,经过材料的不断增多,孩子们的游戏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想法越来越多,看着孩子们的游戏逐渐有意思,活动逐渐受孩子们的欢迎,区域

  • 案例分析:老师,他弄脏了我的画
    案例分析:老师,他弄脏了我的画

    案例:一天中午乐乐跑过来告状说:老师,李子博在赵言博的画上乱画,弄得很黑很脏。李子博也跟着过来,辩解到:他要黑色我帮他涂一下。我走到李子博桌子前,孩子们告诉我,赵言博不愿意画黑脸,李子博非要叫他画黑脸,就拿起桌子上的黑色蜡笔在赵言博的本子上随手画了两下。 这时我拿出一支绿色的蜡笔,在他的本子上随手画了一下,他哇了一声便开始嚎啕大哭。我装作一脸茫然地样子说:怎么了?他边哭边吼:你给我弄脏了!我说:我想让你画绿色的脸谱啊,我觉得你应该画绿色的脸谱!他依然哇哇地哭着,我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你刚刚还在赵言博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