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 

《小猪佩奇》有什么好能吸引我们呢

栏目: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时间:2018-06-05 10:45:29

《《小猪佩奇》有什么好能吸引我们呢》可能是您在寻找儿童早期教育问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猪佩奇》又名《粉红小猪》,是一部英国动画片。现在的家长都喜欢让小孩子看《小猪佩奇》,因为这部动画片确实很好看。特别是原版的英文动画更好看些。如果没看过,就一起看看吧。

1 这不动画片每集有五分钟,内容很简单,很明确,而且还很有趣。分钟数段,不至于让孩子过度沉迷。

2 从内容来看,里面都是围绕小猪佩奇一家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家里,学校,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很贴近生活,而且也很有趣。孩子们看了也很开心。

3 这部动画片里有许多温暖的场景,一家四口很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一起,猪爸爸猪妈妈感情很好,佩奇和她弟弟会打闹也会互相帮助,也会互相赞美。而且猪爸爸,猪妈妈能 轻松化解姐弟俩之间的不愉快。家长看了也能学到很多育儿经。

4 看这部动画片可以给宝宝看英文版,可以给孩子英文启蒙。动画内容都是生活常用语,孩子很容易记住。比如:去超市就会说shopping,会说onion,恐龙dinosaur等等。孩子边看边学,记得也快。

如果你孩子还没有看过《小猪佩奇》,不妨跟宝宝一起去看一下。你和宝宝会有很多收获。

我家也是《小猪佩奇》粉,不仅宝宝爱看,我和爸爸也爱看,每天带他看一两集。

《小猪佩奇》有什么好能吸引我们呢?

人物形象简单鲜明,颜色搭配和谐,画面质感好,一看就比一些粗制滥造的舒服,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我们看过很多动画片,但对于低幼儿童,必须情节简单,画面舒服,人物形象有特色,如果画面粗糙,毫无审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小猪佩奇》极简的画面风格,舒服的色彩设计,让整个画面耳目一新。

将早教知识寓于日常生活情节中,通过幽默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比明显刻意讲一些大道理的动画片要高明很多。

每一集都是一些生活场景,非常接地气,让家长和孩子看了都觉得很亲切,从小事切入,但总能让人领悟其中的一些道理。

比如踩泥坑,不是不可以踩,而是要穿好雨鞋才能去踩。还有一些如吹口哨、种草莓,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小孩没经历过是不知道的,而小猪佩奇将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事情都通过小故事讲出来,让孩子懂得这些知识。

可以说小猪佩奇里面涵盖的早教知识包括了自然、社会、交际、语言、生活、文化知识等方方面面。

通过情节向家长传递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孩子学的是生活知识,家长学的是处理态度、育儿知识。

这个动画片不是仅仅给孩子看的,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的。孩子看到的是里面各种小场景小情节,通过这些增长见识,但家长看到的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做,里面传达了一种价值观。

比如乔治的恐龙不见了,爸爸没有责怪乔治,也没有马上去帮助乔治找,而是发动佩奇当侦探,让佩奇想办法带着乔治一起去寻找恐龙。然后爸爸帮助佩奇理清思路,提示她按照什么思路来逐一排除可能的地点。猪爸爸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棒,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推理思维,最后他们一起自己找到了恐龙,成就感和欢乐也比爸爸直接帮他们找到要大得多。

还有第一集的踩泥坑,如果我们身边哪个孩子踩泥坑满身都是泥,父母第一反应肯定是大骂一顿,搞不好还要揍一顿,但猪爸爸没有,他帮佩奇擦干净,最后猪妈妈回来,他们一家四口一起穿着雨鞋去踩泥坑,陪伴佩奇和乔治体验踩泥坑的感觉。

我很佩服猪爸爸和猪妈妈,孩子对于任何东西的好奇都是天生的,因为没有接触体验过,我们一律横加否定只会扼杀掉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不能一边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聪明,一边又做一个蛮横的家长,陪伴孩子去体验是很重要的。

当然,《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的优点还有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像小孩传递了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帮助孩子增长见识、养成良好习惯,以及为家长传递育儿观念、示范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所以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这都是一部很值得推荐的动画片。

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男孩子看完以后总学乔治,就爱恐龙,平时学恐龙叫吓人,总喜欢把自己当成婴儿,像乔治那样有事就哭。总体来说这部动画片是目前市面上很不错的了,对于一些不好的地方,还是需要我们多引导孩子。
推荐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用他亲身经历、见过、听过的生活中的故事告诉他这一点。没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什么道理能比他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或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了。 1、先用你优于别人的地方,让孩子思考这个不公平的存在。 如,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孩子坐在那里吃好喝好,但是餐馆老板的儿子却在一旁帮忙父母给客人端盘子等。 这种不平等是你优于别人的一种不平等。大部分人不会拒绝这种不平等。先用这种不平等作为开头,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平等(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让他们学会明白,在别人眼里,跟你相比,你拥有的许多条件他们也觉得不公平

    03-10
  • 带孩子外出,碰到不会讲理没有素质的家长怎么办
    带孩子外出,碰到不会讲理没有素质的家长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的确是最头疼遇到这种家长,没有素质就说明他也不会讲理,胡搅蛮缠。遇到这种家长以及他的孩子,我一般都会绕着走。有的时候吃亏真的是福,我记得看过一个视频,两个家长在儿童游乐场吵架,结果一方家长带了几个人把对方女家长和孩子打到骨折内伤。 1.提前保护,告诉孩子尽量远离这样家长的孩子 我会告诉绕过这个孩子,不要和他接触,因为这已经是一种自我保护了。孩子在玩耍中难免有肢体碰撞,争抢玩具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没有素质的家长一定是不依不饶,骂你的孩子,甚至无理野蛮的还会动手打孩子。所以为了孩子避免这种伤害

    04-11
  • 做儿女的很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一般都有以下原因
    做儿女的很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一般都有以下原因

    1、性格比较木纳,不懂表达。这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不会用语言表达爱,只会傻乎乎地用行动来表达爱。我有个学生,在外地上班。 他性格比较木讷内向,一天到晚跟同事、朋友都说不上几句话。基本上也很少打电话回家。 就算打电话回家,跟父母说不到五句话,他就找不到话题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爱父母。 相反,他每个月都会寄一部分工资给父母养老。 逢年过节回家,他也会专门给父母带礼物。 所以,这样的人,尽管他很少跟父母打电话,但是,他会用行动来表达关心父母。 2、在外生活艰难,不敢经常联系父母。 人啊,有时遇到了困难,混

    05-09
  • 我很少给父母打电话,我自认为还算个孝顺的孩子
    我很少给父母打电话,我自认为还算个孝顺的孩子

    我就很少给父母打电话。一直都是无事不通话,通话必有事。但是我自认为还算个孝顺的孩子,只是从小就没有跟父母沟通的习惯,就算是有时候很想他们,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父母也一样,因为小时候就没有跟我聊天的习惯,事实上,他们也真的不懂亲子沟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心里有爱说不出。 我这样的现象其实很普遍,很多农村家庭都是这样的。父母没什么文化,能给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辛苦干活,多赚钱,尽可能让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不懂亲子沟通,也没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于是孩子几乎是自己长大的,而父母像养猪一样

    05-09
  •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

    农人话农事:又遇到专业对口的问题了,不回答都对不起自己的专业。开门见山,老农直接说说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特别好理解,就是说,家中有三个孩子,一般情况下,老大比较憨厚老实,看起来傻乎乎的样子,老二呢就比较狡猾,老三就会不安定了,比较坏。 说实话,直接给大家说明这句农谚的意思,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老农我常说这样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说,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要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同样,老农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句农谚! 所谓老大傻,

    05-22
  • 对于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情况怎么教育
    对于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情况怎么教育

    看得出,您对于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情况非常无奈,孩子生气也影响了您的心情,但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您一些建议,您可以尝试一下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第一,生气不是毛

    05-25
  • 如何改掉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爱生气的毛病
    如何改掉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爱生气的毛病

    首先,我们知道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如果不按照他说的做就可能会哭闹,这是因为孩子处在比较特殊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自主性开始萌芽,很尝试自己的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又很有限,需要成人的帮助,这时候矛盾就产生了。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握平衡会有些难度,我们既希望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力量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又不应该过于放纵妥协。所以,当孩子因为打人、乱扔东西、不买东西撒泼打滚的时候,父母要坚定的阻止这样的行为,但同时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态度要温和,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动起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动不动就生

    05-25
  • 有的地方叫“姥姥"有的地方叫”外婆“谁是方言
    有的地方叫“姥姥"有的地方叫”外婆“谁是方言

    我认为上海教委这次修改《打碗碗花》这篇文章中外婆变姥姥的确有失周全。首先,没有尊重原著作者,人家作者原文就是外婆,你非要改姥姥,那好歹也知会一声人家,据原著作者表明,并没有任何通知。 第二,上海这边包括大半个中国地区,妈妈的妈妈都是叫外婆,而不是叫姥姥。从遵从当地语言习惯来说,外婆更合适。有的孩子回家甚至问妈妈:姥姥是什么?妈妈说姥姥就是外婆,孩子回答:那为何不直接写外婆呢? 教委的回应是出于认字需求 ,外、婆两字都已经学过,姥还没有认识,于是安排进去。也不失为一种说法。不过单纯为了多一个认字的话,也可考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