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打住”吗?

栏目: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时间:2014-07-21 12:49:10

《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打住”吗?》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案例】

亮亮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以前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亮亮的机灵活泼很受人喜爱,老师也常常表扬他,偶尔不乖了,他的爸爸会打骂他,但他总是很怕挨打挨骂,所以每次只要一教训他,他马上就听话了。

可是现在,亮亮的语言能力很快的发展,他的自主性也在不断增强,开始与大人顶嘴、违抗父母意志了,有时甚至顶撞其他的邻里长辈,很不礼貌,偶尔还会闯祸。他的父母很生气,于是打骂的次数开始逐渐频繁起来。“可是打多了,他却越来越不听话了,他好像觉得,反正都要打的,闯祸大一点小一点都是一顿打,就更加无所谓了!”亮亮的妈妈头疼的说。“下手越来越重,自己有时候都有点心疼,可是恨铁不成钢啊!现在连重重的打,效力都越来越小了,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孩子学坏?”

【菲菲老师来分析】

随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身体四肢的发育、日益的灵活,他们的自主能力开始增强。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叛逆”,也从过去的哭闹,发展成为某些具体的、有指向性的言语、行为。而这些言语、行为的后果,有时就是家长的打骂、惩罚。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看法——“打了,知道疼了,他就再也不敢了。”“我觉得打了还是挺有用的,至少他马上识相了。”

不管家长对孩子打骂的出发点是因为自己难以抑制愤怒的情绪,还是自认为惩罚“是为了孩子好”,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正如亮亮的父母所经历的,打的多了,坏行为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药效”越来越不明显了。但并不是说,惩罚是绝对错误的。但惩罚,也要讲究艺术。心理学专家有几种比较鲜明的观点,是关于惩罚的,值得我们参考。

l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l 体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惩罚并不能直接生成我们所希望孩子拥有的自我约束力。

l 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不能教给孩子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坏事的念头。

以上几个观点,告诉我们,惩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绝对有效途径,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要解决,当然不能一不做二不休,那么我们就该转变一下思路,找找新方法。

在找恰当的方法前,家长们必须先要明确两点认识。首先要明确:教育孩子时必须要有威慑力,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规范教育,但这种严肃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感觉到悔改,而不是仅仅的恐惧。恐惧只会让坏行为暂停,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再次出现。其次要注意的是,对孩子的各种态度、行为必须建立在对他们的尊重上。如果孩子体会不到被尊重,那么他们就不会愿意考虑和你合作,因为在哪怕稍微有一点点理解力和主见的孩子看来,这次“合作”或“交易”是不会有任何好处的。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再来尝试一些替代惩罚的措施。

替代惩罚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但在使用上要注意场合和频率(当然打骂孩子也同样如此,过于频繁只会让效力越发减轻)——

1. 提出相助的办法。比如:“小杰,如果你睡觉前喝一点牛奶,睡午觉可能就不会那么难了。”

2. 表达强烈的不满。比如:“我很不高兴!你居然把那么大一个面包扔在地上。不管这个面包是不是好吃,扔在地上都是浪费的。”3. 表达你的期望。比如:“我(多么)希望等我从厨房出来的时候,能看到桌子上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纸屑!”

4. 告诉孩子如何改正。比如:“如果你想要快些把早餐吃完,那么你就应该只让嘴巴用来吃东西,而不是说话。”

5. 提供选择,让孩子开始接受某些规则和限制的存在。比如:“小雅,现在你有两种选择。第一,把碗里的饭吃干净。第二,把饭倒掉,然后自己想办法把碗洗干净。”

6. 让他体会行为的后果,这种方法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比如——

家长:“今天下午我们不能去动物园玩了。”

孩子:“为什么?不是说好了吗?”

家长:“因为你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必须用今天一整个下午来整理,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去动物园了。”

孩子心想:我不应该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这样妈妈就没空陪我去动物园了。

以上的这些方法都是非惩罚性的,但的确能从更理性更科学的角度来对待孩子的不被期望的言行。
推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孩子老师生日祝福语51条
    孩子老师生日祝福语51条

    1、年中,今天是属于你的:你的生日,你的华诞我祝贺你,这张贺卡,还有真诚的心,都是属于你的2、无比温馨的时刻,遥向你敬上一杯酒,连同我的衷心祝福??礼不贵,情珍贵。祝福你拥有甜蜜温馨.快快乐乐的生日。3、日光给你镀上成熟,月

  • 孩子满月后就被父母独自锁在家中,只有中午才有人回去喂饭,长大后会情感缺失吗
    孩子满月后就被父母独自锁在家中,只有中午才有人回去喂饭,长大后会情感缺失吗

    首先,看到这样的事情很震惊,满月的宝宝居然被独立锁在家中,只有中午才有人回去喂饭,这是真的吗? 如果是,请提问者赶快报警,不要再问什么长大后怎么样,这孩子能不能长大还是个问题! 其次,孩子不是什么东西,也不是什么物件,他是个人,他需要食物,他更需要情感交流。满月的宝宝不是一两个小时就吃或者半小时就会吃母乳或者奶粉吗?他也会拉屎尿尿,他也会哭闹。他需要时时刻刻被人照顾。这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怎么忍心把他肚子锁进屋里。这就是虐待儿童,或者更严重就是故意杀人罪。 退一万步讲,如果照顾人没有这么极端,而只是对孩子

  • 孩子的报告、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报告、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有一天,某某小朋友跑来给我说:老师,谁谁谁碰到我这里了。我赶忙问:疼不疼。他摇摇头。就这样类似的事情出现了好几次。我对这个孩子的小报告有点疲倦了。但是,有一次,他和一个小朋友争抢画笔的盖子,最后是另外一个小朋友送的画笔。可他却跑来对我说是另外两个人争抢画笔的盖子。我意识到了孩子在撒谎。我并没有拆穿他的谎言,但我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冷处理了。 我在思考这个孩子一直打小报告是什么原因。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 孩子童真的唯美句子 童年时光的唯美句子53条
    孩子童真的唯美句子 童年时光的唯美句子53条

    1、我们可以失去童年,但是千万不可以失去童心。2、童年,是长长道路的起点。3、童年是快乐,唱响了人生的乐章。4、童年,又像一串冰糖葫芦,又香又甜。5、童年是欢快的童符,发出优美的琴声。6、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百般回味

  • 孩子从六七个月开始有意识得让他自己学着吃饭
    孩子从六七个月开始有意识得让他自己学着吃饭

    绝大多数宝宝其实几个月大都有自己吃饭的意识,比如:6个月开始大人喂辅食,有些宝宝就会好奇的乱抓勺子,7、8个月的时候,用手抓碗里或者掉在桌上的食物,放进嘴里,有时候拿着勺子塞仅嘴里;1岁左右的孩子,会很兴奋的自己握着勺子在碗里戳来戳去,沾点东西往嘴里饭,虽然半路都圈洒光了,家长别一个看不下去就不让宝宝乱弄了,耐心一点,引导辅助,等宝宝熟练就好了。 等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了,不断的尝试,食物放在勺子里都不会洒,1岁半-2岁基本都能自己好好用勺子熟练的吃饭了; 孩子2岁多还不能自己吃饭,如果发育是正常的,那

  • 孩子纯粹的爱
    孩子纯粹的爱

    一直以来,人们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其实不然,父母的爱也不是不求回报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既优秀又乖巧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期待目标发展,就会感到无比的难过和失望。父母眼里,对自己的孩子都有完美期望。孩子只有达标才是完美。可是孩子生性贪玩、挑食、不听话#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完全不让大人省心,这与家长心中的好孩子相差甚远。 相反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的爱,才是真的

  • 孩子的空闲时间
    孩子的空闲时间

    幼儿园里常见的一幕就是:老师在那里一直吼着安静,孩子在自己的地方仿佛没有听见,自己玩自己的。放学站队同样的,老师一遍一遍强调着整队的口号,孩子们一遍一遍的整理着队伍。有时候我也在想一直这样孩子累老师也累。那么如何组织孩子的这些空闲时间呢? 安全是我们幼儿园的第一要务,安全是1,其他是0,没了安全其他一切都是零。而孩子的好动、好奇也是天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既照顾了孩子的安全又让孩子的好动得到释放,好奇

  • 孩子大学毕业祝福语60条
    孩子大学毕业祝福语60条

    1、将过去的一切打入行囊,将同学的情谊铭记心间。毕业典礼后,我们就将踏上各自梦想的历程。毕业了,分开了,把这最后的祝福化作短信,发给我最亲近的你,愿快乐与你相伴,幸福天天见面,生活多姿多彩,烦恼忧愁全都滚蛋!2、高尚的理想

  • 孩子快乐成长的祝福语60条
    孩子快乐成长的祝福语60条

    1、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2、作为家长我很高兴看到孩子的进步,希望这个进步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学期能够继续延续,这样才能不负老师的期望。感谢孙老师的鼓励!3、

  • 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能不能和老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能不能和老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去年毕业的我,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教学经验了,其实,从踏入讲台的那一刻,我就认为,不要把我的学生当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娃娃看,要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看待,有时我们不能以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命令我们的学生这不可以做,那不可以做,在以生为本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学生是平等 的,当然这种平等不是地位上的平等,而是思想上的平等。 我记得刚接手这个二年级班级时,就发现这个班的孩子的独立能力被一年级的家长和班主任培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