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园共育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 

学龄前的幼儿迷恋手机,成了“手机控”,一定要尽快制止

栏目: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18-08-01 05:26:48

《学龄前的幼儿迷恋手机,成了“手机控”,一定要尽快制止》可能是您在寻找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迷恋手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也是家长失职的一个表现。幼儿期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很多家长缺乏耐心,跟孩子呆在一块的时间本来就少,回到家空闲时间就捧着手机玩,忽视了孩子的存在。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会对大人玩的手机倍加感兴趣。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玩手机正好不用哄着了,也就让孩子由着性子玩。这其实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伤害,孩子身体各个部位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首先就是对眼睛的伤害,近距离盯着屏幕看,引起近视,散光,甚至是失明。玩手机入迷之后身体各个部位长时间保持会一动不动的姿势,这对孩子的颈椎,腰椎,四肢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损伤后果会更严重,情绪上易怒,心理上经常紧张,做其他事情注意力无法集中。

学龄前的幼儿迷恋手机,成了“手机控”,一定要尽快制止,戒掉孩子这个不良习惯。拿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做游戏,看看书,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引开,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看手机,坚决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游戏。你要明白,你的习惯一定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要从自身做起。

宝贝们迷恋上手机,可以间接说明手机对人类的影响真的蛮大的。先不说幼儿,成年人手机几乎是不离手的,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秒,晚上闭上眼睛的最后一秒,陪伴的总是手机。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幼儿既然会离不开手机,那么,幼儿的父母甚至是其他的家长,也是一个赤裸裸的手机控吧。

什么样的孩纸,就可以看得出有什么样的父母。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带动着幼儿。我想,当宝贝们需要陪伴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能忙着回复微信忙着撸王者忙着逛淘宝,看看有没有优惠。这时候可能直接扔给孩子一部手机或者一个平板,自己一边儿玩去。

现在,当孩子有一丢丢成就的时候,爸爸妈妈再也不是像以前那会儿,简简单单地用笔记本形式记录下来,而是集满宝贝的九张图片发个朋友圈发个微博。当孩子吃饭的时候玩闹,或者睡前想要听故事,可能爸爸妈妈就是拿来手机播放音频或者视频。

耳濡目染,宝宝们有时候看到爸爸妈妈收快递,家里那么多快递盒子,也渐渐明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通过手机买回来。潜意识也认定手机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吃的好玩的。

宝贝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多媒体认识到好多东西,其实不只只是手机,甚至电脑,家里的网络电视,都逐渐成为幼儿的陪伴。我们要杜绝幼儿迷恋手机的行为。

迷恋手机,会影响宝贝们的视力,影响宝贝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影响宝贝们的行动能力。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从爸爸妈妈,从身边的家长做起,合理地安排与幼儿的互动时间,当能陪伴宝贝时,就尽量远离手机吧。陪陪孩子说说话,陪陪孩子逛逛街,花个三五分钟跟宝贝讲讲故事,唱唱儿歌。用行动慢慢来感化幼儿,转变宝贝们对手机的迷恋。让孩子对手机的迷恋变成孩子对益智玩具,对书本的迷恋。

请,不要错过孩子的童年。

这位家长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如果幼儿迷恋手机,那多半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家长陪伴他的质量不够高,没有让孩子体会到和家长相处的快乐。

建议家长可以从时长和深度这两个方面来,警察自己的陪伴。当然有深度有质量的陪伴是比单纯看陪伴时间更有效的。

第二,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有没有经常玩手机的情况?

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家长。家长如果老是在玩手机,孩子就会觉得手机很有意思,他就会想要模仿。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少玩手机,甚至不玩手机,那么请家长先放下手机,多看看孩子的眼睛,多听听孩子说话,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

欢迎您坚持尝试这么做一段时间,相信我,你一定会有收获,会有惊喜。

大家有什么让孩子不玩手机的好方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哦,您的分享会帮助到一个孩子的未来!
推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 帮孩子玩好
    帮孩子玩好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孩子是主动学习的人,他们有天生的好奇心去探索周围环境。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对孩子来说,玩耍和学习不能分开。孩子正是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来学习的。而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玩,客观上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动探索的机会。但有一些家长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玩,认为孩子的学习和玩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认为玩是没有明确目的、随意、闲散的事,孩子在玩的时候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家长的这种认识和态度,说明他们不了解孩子应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将极大地影响

    07-21
  • 90%以上幼儿有行为攻击倾向
    90%以上幼儿有行为攻击倾向

    分类处理“攻击” 黄女士 33岁 公务员 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坐在教室里的最后一排,平时调皮又捣蛋,总喜欢惹别人。每次去学校领他总是让我头很大,因为常常会有小朋友睁着一双无邪的眼睛来告状说儿子欺负他们,对于他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我一度无计可施,只会回家狠狠地批评,有时实在气不过就会打他。但这个办法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他后来变得越来越老油条,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有一次听到儿子对奶奶说:“妈妈不讲理,自己常欺负我却要我别欺负小朋友。我只是想和他们好又不是要欺负他们。”听到这句

    07-21
  • 宝宝三能:说话、阅读和识字
    宝宝三能:说话、阅读和识字

    一个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孩子,能够清楚地描述内心的想法,能够从别人说的话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语言表达逻辑性强的孩子,他的思维也有很强的逻辑性;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也会拥有更多的同伴。 说话、阅读和识字是代表一个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三个方面,而父母可以通过以下4个途径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途径1:沟通 ▲注意寻找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主动与孩子交流; ▲用心倾听孩子的表达。无论孩子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爸爸妈妈都要耐心倾听,最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安排一个家庭聊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全家

    07-21
  •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2个重点行为习惯例示 良好的习惯最终要落在个体优良的外在行为上。因此,习惯的养成主要应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当然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行为的训练和强化中不能忽视其他三个方面。我们认为这12个重点指标至少包含以下基本的行为习惯。 真诚待人:即待人有礼貌(礼貌用语、基本礼仪和礼节等)、孝敬父母(理解、尊重、关心)、尊敬师长、与自己的伙伴或同学真诚相待。 诚实守信:即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自己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 认真负责

    07-21
  •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有道德感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有道德感的人

    所有的父母都为孩子设立了目标,但对许多人来讲,没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好孩子──一个能明辨是非、一个有同情心和按道德准则行事的孩子更重要的了。道德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人格品质,父母怎样才能把它注入孩子的心田呢?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 在如今生活节奏飞快的世界里,给孩子们树立的明确的角色榜样很少,而儿童暴力行为却很普遍。因此,培养一个有道德感的孩子又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 父母们越来越意识

    07-21
  •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

    07-21
  • 孩子感冒了怎么办
    孩子感冒了怎么办

    首先要让孩子好好休息,不宜再跑跑跳跳,可以在家休息看看书,听听故事。若体温在38.5℃以上,说明孩子发高烧了,要立即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用物理降温时如出现寒战,应立即停止使用,改用温水擦浴;也可以选用药物降温的方法,但一定要按医生要求的药量及时间服用,不要随便服用退烧药。采取降温方法的同时也要多给孩子饮水帮助排汗,利于体温下降。感冒发热的孩子往往食欲不好,应将进食时间安排在退热后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这时孩子稍感舒适,就能吃些食物,例如蛋羹、稀粥、片汤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其中也可放些菠菜、肉末等等。保持

    07-21
  • 唠叨也会伤孩子
    唠叨也会伤孩子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会不时的在孩子耳边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父母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讲缺点,不提进步。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