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燃荻》12期读书笔记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5-05-26 15:40:44

《一节好课的标准----《燃荻》12期读书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对于“好课”的标准,百家争鸣,却无一定论。自己也一直在纠结,何谓一堂“好课”。今阅读凌宗伟老师的《也谈‘好课’》觉得收获很大,茅塞顿开。凌老师在文中提到,一节好课有四个“有”:有人,有料,有趣,有变。   

  “有人”说的是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努力从教育的本原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生长需要出发的,要关顾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而我们的教育方向很明显是偏的。我们判断学生的好坏只有唯一的标准,即“成绩”。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差学生。等学生长大以后怎么判断学生成功与否?开好车住好房事业成功即为成功,反之即为失败。这不是一个学校存在的应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的人生会是一条被我们预先设定好的直线,如果学生的人生偏离了我们预设的直线轨道,让学生怎么办?这也是我们说的“人”是活灵活现的,有思想,有个体特征的,我们不应当束缚他们的思想,规定他们的人生轨迹,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来设定课堂,这才是“人”在“一堂好课”中起的作用。

“有人”的另一层含义是指老师本身。老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因此对于相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再加上每个班级的学生也不一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模式自然也会不同。因此每堂课都会体现出老师的个性和学生个性,如果到这个班也是这样上课,到那个班也是这样上课,这样的课堂能被称为“一节好课”吗?

   “有料”指的是课堂资源。一堂好课,教师是会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这资源既有我们自身的经验和积累,更有来自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当下发生的具体的、当下的资源。我们应当结合课堂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百家争鸣,使课堂“活”起来。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老师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得不到进步的。做教师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到处留心皆学问”。让课堂变的“有料”,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同时也能不断增加老师的阅历和协调课堂的能力,这种双赢的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凌老师说:“有料”的教师的课堂是会“有趣”的。诚然,一堂老师与学生围绕所学内容互动精彩的课堂怎么会不“有趣”呢?课堂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反过来说,老师也喜欢有趣的课堂。所以老师与学生是互生供养,学生成就老师,老师成就学生。有趣的课堂会将学生的天赋、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视野聚焦在他们对生命的挑战上,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能,也就是会寻找到我们从来未曾想到过的答案。
   “有变”指的是课堂上的变化。老师在上课前会认真备课,备学生。每个教学步骤都会有预设,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课堂,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反应,适当调整课堂的环节,来配合学生的反应,并继续引领学生通过自身的反应来完成课堂的学习,使得课堂有张力,有灵气。 杜威早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就对教育的的模式化问题进行了批判,他这样告诫我们:“教育者应该注意到个人之间存在的不同;他们不能将一种模式和类型强加给所有学生”。“有变”的课堂打破了固有的标准,让老师敢于创新,敢于革新,没有是什么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学生才是最好的。所以一成不变,不考虑学生实际反应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课堂。
     最后用凌老师的话来总结:“好课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他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的,他既不会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会为人左右,失却自我。他是会用他的智慧与他的学生共同挖掘那神秘的宝藏的。好课的艺术,就在于“放得开,收得拢”,这艺术会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是会让师生难以忘怀的。”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07-22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07-22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好奇,在网上下载观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然而纪录片中所述内容深深地触动着我,也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在《教育能改变吗》视频里也都是很真实地反映,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反应快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个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者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额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

    07-22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07-22
  • 课堂因设计而精彩——读《赢在校园》有感
    课堂因设计而精彩——读《赢在校园》有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过:为学习设计课堂。解读其含义:课堂教学需要设计,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新课程反对机械地教教材,提倡灵活地用教材教。那我们老师如何做到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呢?通过阅读《赢在校园》一书后,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重点、难点,大胆取舍,敢于扬弃,合理整合课堂上所需的课内外知识,设计出能促使学生产生激情,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案来。 那么,教学内容该如

    07-22
  • 后进生与潜能生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07-22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07-22
  •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