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教师: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我读《教学可以很简单》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6-01-06 15:53:55

《高效能教师: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我读《教学可以很简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可以很简单:高效能教师轻松教学7法》一书是中国《基础教育参考》权威推荐的,也是“常青藤好教师教学策略系列”丛书。本想着,专业书籍中若多些描述性的,感悟性的故事,读起来会更轻松些!所以,在翻看了此书前面第一章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因为不得不承认我的第一感觉此书不太吸引我,过于理性,读起来比较累。
后来,想起有人说,每天要花点时间“磨读”,就是要“费脑子地读”上几百上千个字,才好。便,当作是对自己脑细胞和耐心的挑战!于是,放在枕边,每天睡前阅读一些,读得很慢,差不多是读了两个半月才读好。
读着读着,有一天,一个念头突然跳了出来,“中医”和“西医”!此书是美国作家所著,每个章节都有教学小贴士,这让我感觉到很像西医,逐条罗列出“病因”,并针对这些“病因”开药。这恐怕与我们本国作家所著的教育教学类专著是不同的,我们的李镇西、魏书生、陶行知等,则更像“中医”,没有那么条目清楚地一一罗列。
无非好坏,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再读着读着,我开始对教师的“专业技术”一词有了真正的体会。
早两年,我对“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总是傻傻分不清。对于“教师资格证”我能理解,可对于“专业技术资格证”,我没有去细究过,曾经一转念想过“教师,也有专业技术?”,山东蓝翔技校才是颁发专业技术的吧!
这次阅读《教学可以很简单:高效能教师轻松教学7法》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高效能教师——真正的专业技术工作者!
文中专业化的教学小贴士比比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在明白学生要去哪里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文中的教师,在做了一大堆被“教学、学生牵着鼻子走”的事情之后,发现了症结所在——不知道该去哪里?
于是,作者提醒大家,可以通过细分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细分为内容性目标和程序性目标。通过课程标准,寻找在你的课程中内容性目标或者程序性目标隐含着那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目标细分成更小的“段“以及更易管理的“块”。换句话说:就是详细记录实现掌握目标的轨迹,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检验点。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仔细分析学习目标,并和学生、家长有效沟通学习目标。
以上种种,才是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花时间去做的。想想,我们自己,平日里,对于教学计划,大多生搬硬套,没有过多的去研究。漫无目的却期待能得到高效,结果往往是累了自己,还连累了学生。
想起,我们学校的顾老师,去年开学时,她告诉我,她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将下学年课程班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都安排设置好了!我想,这才是真正在体现教师“专业技术”这个词吧!
书中,像这样的“专业技术”方法还有很多,从计划的制定到学习目标的确立再到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正像此书作者所言“如果能用上这7法,教学可以很简单”,而你,也将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
当然,回归现实,有些专业技术方法,我们可以尝试,有些,说实话,我们还真没有国外这些教师这么专业,我们的现实状况也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去真正实践和操作这些技术,那么,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无效,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技术不够专业、不够有效吧!
这也让我想到,教育界一直在呼吁,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科技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教育界是最滞后的,走在时代与发展的后方的。所以,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现在,教师多媒体技术工程的提升,迫在眉睫;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地突围,以期能有更针对性地,更科学性的评价方式被采用。
有了这样的体会,再读时,便有了一种更能接受的心理来阅读,不再像刚开始时觉得那么无趣的,能以一种更理性的视角来阅读此书,确实,发现此书能让我们受益颇多,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反思。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07-22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07-22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07-22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07-22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07-22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07-22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07-22
  •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建设理想课堂》读书心得(二) 《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的第二章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在办公室里声色俱厉地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前几天你还抄了别人的作业,现在连抄你都懒得抄了,看看你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学习就回去!下来把昨天的作业写两遍!训完后走进教室上课。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题,每一个题目的处理都匆匆忙忙,每一个题,都只让一位或两位同学讲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还没有明白,老师就在黑板上解题。尽管也有讲解,但终究是跳跃性的,相当多的同学表情茫然地坐在课堂上。课后,党听课老师问他学生什么时间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