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段“巧”突破难点“易”——读《燃荻》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6-02-21 16:47:10

《教学手段“巧”突破难点“易”——读《燃荻》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每次读《燃荻》,都深有感触。经典的案例,深刻的剖析,都让我眼前一亮。其实,教师有时的一个小小设计,就能收到很大的教学效率。就看老师在上课之前有没有精心去准备、用心去思考。回想自己在教学《认识平行》这一内容之时,有两个片段让有印象深刻:

【片段一】初步感知“同一平面”

师:这是黑板,黑板的面——平平的,黑板的面可以看作是平面,还有什么物体的面可以看作平面?

生:书本的面可以看作平面。

生:一张纸也可以看作平面。

……

  师:这是什么?(长方体)有几个平面?(6个)老师在这些平面上写了几个字,它们在——

生:不同的平面内。

师:那这两个字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组直线)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它们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

【片段二】理解“同一平面”

师:你能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生:这条和这条是互相平行的线段。(学生指一指)

师:在哪个平面内?(学生指一指)

师:这个平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也就是长方形有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你能找一找哪个平面内的两条线段相交?

……

师:这两条线段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教师标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 

生:(学生犹豫)相交……

师:数学不能光用眼睛看,要发挥想象。

生1:没有交点的。

生2:是平行,不相交的。

生3:不是平行,它们方向不一样的。(边说边用手势表示)

师:老师把它们抽象出来。(用两支粉笔)

生:我知道了,它们在不同平面内啦!

……

    其实教材中,开门见山地就提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条概念就有好几个知识点:同一平面、两条直线、不相交,也就是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成称为“互相平行”,学生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单就“同一平面”这一知识点来说,教参上并没有提供任何教学线索,而这恰恰又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难点。怎么突破?太抽象了。怎样变抽象为直观呢?我就在教学中进行了两步尝试:

(1)课前渗透,初步感知“同一平面”。课伊始,借助长方体,在长方体不同的面内写上字,让学生观察哪些数字是在同一平面内的,哪些数字是不同平面内的。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面、什么是不同平面、什么是在同一平面内,为学生理解“平行”这一概念作好一个铺垫。

(2)课中补充,真正理解“同一平面”。还是借助长方体,通过一系列的找“平行”“相交”线段之后,出现两条异面线段,学生便会产生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去思考:为什么它们两条直线不相交却也不是平行呢?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根本原因:它们在不同的平面内。我想,此时学生对“平行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是形象的、深刻的。

本节课巧妙地借助了“长方体”这一教学用具,轻松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应该说是含泪看完此片。观后,牛玉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其一,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 看到牛玉儒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听到他只要生命一分钟,也要敬业60秒的敬业精神,我很震撼,这不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政治责任感和火热的工作热情吗?牛玉儒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好似助推器,无时不在激励着我,推动着我奋力向前。 其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警醒了我。 引黄

    07-22
  •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晒在身上,真是舒服极了。新一期的《小学生世界》又来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一期多了一本。看到孩子们拿到书时的喜悦心情,想一气呵成的可爱样子,我也忍不住拿起多的那本书看了起来。 捧起书时正好是书的背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小小书画廊,五幅小朋友的画意趣十足,画得太好啦。有那些创意我未曾想到过,难怪会说一个学生,一个世界了。这本低段小朋友的书拼音文字相结合,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了方便,也为二年级有孩子们带来了挑战。书中发表的小朋友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想班中的小朋友看这样的小文章看多了大概就

    07-22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07-22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07-22
  •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中,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方法一章中,提出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我深受启发。 黑格尔就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可挖掘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

    07-22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07-22
  • 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2)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再借助教育技术这个桥梁纽带,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

    07-22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07-22